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纪录片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中国画僧八大山人_标清

2023-06-15 22:46 作者:_小动物  | 我要投稿

孤寂清冷的一生,超越凡俗的画语

朱耷,原名朱统,号八大山人,明末清初画家,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

性格孤僻怪诞,中国现代画的开山鼻祖,写意绘画呈现新的高峰。

四王画派 以"元四家"中黄子久的"恬淡平和"为最高审美标准,追求无一点尘俗之气,一时学者风从,造成"家家大痴,人人一峰"的局面。按年龄长幼"四王"的排列为: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王画派受到皇室扶值,朝野共赏 ,成为清初画界公认的正统派。

正统派盛极之时江南出现了一批反正统画家(典型代表八大山人),多为明末遗民,经历明末清初的社会变革,政治上不与清政府合作,隐寄于山林,消极避世,怀念旧明山河。

19岁时经历明朝灭亡国破家亡,作为皇室王朝后裔,怕受到迫害,性格孤僻,行为怪异,以“驴”为号,在画上使用“驴”字款之外,还有“驴书”、“个山驴”、“驴屋”、“驴汉”、“技止此耳”等诸多相关题款或印章,朱耷的耷字,也有大耳朵驴的意思。

善诗兼精绘事,山水得二米家法,写生奥妙,词人之笔寄情点染

 二米 是指宋代书法家、画家米芾及其长子书法家、画家米友仁。倡导的“平淡天真”、“自适其志”的审美观。他不喜欢危峰高耸、层峦叠嶂的北方山水,欣赏的是江南水乡瞬息万变的“烟云雾景”,“天真平淡”,“不装巧趣”的风貌;所以米芾在艺术风格里追求的是自然,他所创造的“米氏云山”都是信笔作来,烟云掩映。

《珊瑚笔架图》,画一珊瑚笔架,架左书“金坐”二字。然后再加上米点和题款,米家山水便赫然而出

少年时的八大山人希望建功立业,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八大山人岁时题《墨花图》“尿天尿床无所说,又向高深辟草莱,不是霜寒春梦断,几乎难辨墨中煤。”

八大山人一生坎坷,满怀忧愤,借助诗书画抒发内心淤积

《鸟石》 【款】黄竹园画 八大山人【钤】黄竹园(白文方形印)

《鳜鱼 》【题识】左右此何水,名之曰曲河。更求渊注处,料得晚霞多。八大山人画并题 【钤】八大山人(朱文无框屐形印)禊堂(白文长方形印)

《鹌鹑》 【题识】竟作一日谈,胸怀若雄雌。黄金并白日,都负五坊儿。甲戌重阳八大山人画并题【钤】八大山人(朱文无框屐形印)


清代中期扬州八怪、齐白石等写意派画家都受到八大山人的影响

花鸟画

 其绘画取法于陈淳、徐渭的造型笔墨,传世最早的花鸟画作品为34岁在江西为僧期间所做的《传綮写生册》

所绘制的花卉鱼鸟形象单纯、造型夸张



符号化: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体现,艺术风格的体现。

鸟和鱼翻白眼儿,树上粗下细,石头上大下小。他在自己的画上落“八大山人”的款时,总是竖笔连写,似“哭之”又似“笑之”,代表着他作画时的心情。

僧期(23-55)多绘蔬果、花卉、僧文以卷册为多,模仿阶段

简单笔墨传达情绪

心理矛盾期 (56-59)作品署驴字,画法技巧比前期更舒展

《古梅图》题诗 得本还时末也非,曾无地瘦与天肥,梅花画里思思肖,和尚如何如采薇


艺术成长成熟期(65-80)个性创造到成熟,心态平稳,叛逆反传统,接近自然本真


笔下的鸟和鱼冷漠,白眼看世人,彼此交流又有天人合一的温情

晚点画仙鹤松树多,象征长寿平安

反映了晚年的心态

山水寄意国破山河在,画面透亮笔墨干净

素描式山水

寂静


纪录片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中国画僧八大山人_标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