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游记随想——(三)想学真本事,重要的不是走后门,而是诚心

2023-07-29 23:35 作者:风玥阿波罗  | 我要投稿

在《西游记》第二章“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孙悟空开始正式跟随菩提祖师学道。 悟空刚入门,师父并没有教他什么仙术。给他安排了住处,学习洒扫应对,进退周旋之节,和师兄学习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这些依然是学习人伦礼仪。 闲时则是扫地锄地,浇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这些打下手的活。 悟空来这里是学习长生术的。 他学礼仪打下手,一干就是七八年。 这漫长的时间,他无怨无悔,积极学习。 人伦礼仪,打杂下手这些,只是为了磨砺心性。如果是凡夫俗子,相信刚来一两天,还会任劳任怨,而七八年皆是如此,也看出猴王的心性坚定。 人伦礼仪,在以后的取经途中,还有用处。 打杂下手,也让悟空对下人平贱阶层,有了感同身受的体会,理解他们的辛苦。嫉恶如仇,也许,就是在这个时候,同他修的花,栽的树一样,扎了根。 而悟空,在这七八年,也没有闲着,还是学到些东西。 他此时已经可以在菩提祖师的公开课上,听出公开课的核心思想。他欢喜跳跃。在这一众学生中,只有这个猴子听出妙音。人不知理,还不如一只猴子。 于是引出菩提祖师和孙悟空之间,四次教学授业内容的谈话。 菩提祖师连续讲了四种修道的方式,悟空连续拒绝四次。 这四种方式,无论哪一个,都是尘世间的达官显贵、僧道儒医,追求的法门。 对于普通人,相信在第一个修道方式面前,就已经磕头谢恩,满口答应了。悟空并没有。他有他想要的。 菩提要传授悟空的,抛出的第一个是“术”门之道。 “术字门中,乃是些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之理。” 术,指的是法术也。简单说,就是请仙上身,占卜算卦。西游记里,这一派也有代表人物,那就是“袁守诚”。他不仅能算出自然、人事,甚至神仙之事也能算出。也知道如何逢凶化吉。 悟空问占卜算卦可以长生吗。 须菩提祖师说不能。 在86版央视里,对话也很精彩。 悟空说求仙问卜,不如自己做主,不学不学。 须菩提祖师接着又说教他“流”门之道。 “流字门中,乃是儒家、释家、道家、陰陽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 流,就是逸流也。这一派简单说就是三教九流,念佛诵经。西游记里,这一派也有代表人物,就是“人曹官”魏征。魏征在西游记里,可谓熟知三教九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通。梦斩泾河龙王,替门神守卫百鬼不侵。 这一派,依然不能长生。 菩提祖师做了个“壁里安柱”的比喻:人家盖房,欲图坚固,将墙壁之间,立一顶柱,有日大厦将颓,他必朽矣。 央视西游里,悟空说:“念佛诵经,不如本事在身。” 也是一种解释。 须菩提祖师紧接着又说了“静”门之道。 “此是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 静门讲究辟谷,禅法持戒。只是一直约束。如果不自身明心见性,只是枯坐无益。 这一派代表人物有唐僧和观音院院主。 这两个人都是参禅悟道之途。 观音院院主得以修持270年。然而一朝动了歪心,一把大火,房倒屋塌,院主也羞愧自尽。 唐僧则是心性笃定,志向远大,修成正果。 两个人的对比,也是对只打坐参禅不修心,是无法长生的印证。 当然也不能长生。 须菩提说: “就如那窑头上,造成砖瓦之坯,虽已成形,尚未经水火煅炼,一朝大雨滂沱,他必滥矣。” 已经修持,也需要心体自明。 央视这里则是把动字门“水中捞月”的比喻挪到这里。 央视版悟空这里说:“打坐参禅,不如弄棒打拳。” 则是提出要讲究实用。 原著须菩提祖师又说出“动”门之道。 “此是有为有作,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 简单说这里提到的是一种道家修身养性与炼丹术。 这一派代表人物有沙僧、车迟国三个大仙以及百眼魔君等。 沙僧得以飞升上界,成为卷帘大将,所用之术,正是此派的炼丹炼汞之术。沙僧学艺得成,开始云游四海,救世济民,任侠四方,秉持善念,有功天下。 车迟国三大仙,雕虫小技,心怀不轨。强中自有强中手,旁门左道原形毕露于正道,招致亡身。 蜈蚣精百眼魔君,走的也是炼丹术。相比车迟国三大仙祸国。百眼魔君则是殃民。黎山老母化身老妪,也指出百眼魔君作势驱使当地百姓为他徭役,霸占一方。更是要为了长生动了邪心。最终落得看家护院的保安的地步。 吃药滋补,即使身强力壮身体健康,不修善心,依然是有到头之日。 须菩提祖师用“水中捞月”比喻:“月在长空,水中有影,虽然看见,只是无捞摸处,到底只成空耳。” 面对须菩提抛出的四个修行方式,悟空却都一一否决。 他要的是长生。 术,流,静,动之门,不是他想要的。 此时的悟空,只是一个会说话的猴子。 而须菩提祖师是得道成仙之辈。 悟空可以做到一连四次拒绝祖师给的不需要的东西。 明心见性,这样的根基,自有慧根,可见深厚。 须菩提给了悟空最后一个考验。 就是敲打他,看他态度。 面对三下戒尺,众门徒的数落。 悟空却知道祖师的根本意思,是要传道啦。 他深夜拜访祖师,虚心请教。 须菩提知道,这次是遇到真的好徒儿了。 菩提祖师敲悟空三下脑门,真的是告诉悟空半夜三更走后门,秘传长生术吗? 其实未必。 你可以理解为老师只是单纯生气。 你可以理解为午时三刻找菩提祖师。 你甚至可以理解为吃三个桃子,数三个数,甚至吃三个馒头找菩提祖师。 问题的关键,其实还是心。 菩提给了悟空四个空有其术的门派。 就是要看悟空的慧心诚意。 悟空坚定自己的寻求长生的理想。 并没有被这些虚头巴脑的法术所迷惑。 他跨越千山万水远渡苦海,就是为了长生。不是生的法术不学,不能长生的法术不学。 长生恰恰是道教的终极追求。 而这一干弟子里,为人者却连一只猴子的觉悟高都没有。 如今终于有一个心诚志坚的猴子,要修道长生。 并且这是一只很有灵性悟性的猴子。 是一只可以教会他玄妙的猴子。 须菩提祖师要传授猴子真学的意愿,在猴子和祖师四次拒绝下,已经有了此意。 要学东西,需要主动。 猴子不仅主动,而且虔诚。 他明白祖师的意图,还机灵地挑无人之时,更是侍坐静等他睡醒。 这些举动,祖师明白好徒弟,他找到了。 祖师听说,十分欢喜,暗自寻思道:“这厮果然是个天地生成的!不然,何就打破我盘中之暗谜也?” 祖师先传授悟空“大品天仙诀”。 天明泛鱼肚白,悟空回到原寝之处,众人居然都还没睡醒。 有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颜真卿又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人家都已经起早学完一天的真本事了,你还没睡醒,等你看别人腾云驾雾步步高升的时候,你站在原地仰头羡慕,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愚冥不及。 悟空回到住处,也并不是倒头就睡。反而是暗暗调养精神,保持平时精神气。 这里也能看出猴子是真的猴。 悟空和菩提祖师的见面,借鉴的是禅宗四祖和五祖相见的公案。 悟空和菩提祖师关于术流动静四门的问答和深夜拜师学艺,是借鉴禅宗的《达摩宝传》的公案。 悟空三更走后门拜师的桥段,借鉴的是《六祖坛经》记载的禅宗五祖和六祖的故事。 祖师传道的方式,是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 从祖师给石猴起名孙悟空开始,就已经可以看出。 他先传授给悟空的是口诀“大品天仙诀”。 因为他要在难得的一晚把修道最关键的内容讲给悟空。 剩下的时间需要悟空自己去消化。 悟空消化了三年时间,也是为了观看悟空的秉性和悟性。 大品天仙诀只是口诀,理论,哲学。 而要把哲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指导实践,就需要另外的方法论作指导。 传授大品天仙诀三年后,菩提祖师告诉悟空,有三灾要躲。五百年一雷灾,五百年一火灾,五百年一风灾。 “虽驻颜益寿,但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须要见性明心,预先躲避。躲得过,寿与天齐,躲不过,就此绝命。 ” 雷灾是什么。 雷灾是从天突降的灾祸。雷灾,就是意外事故。 意外事故难防,发生意外,无论是善是恶,都难以躲避。 央视版西游里,金池长老修行270多岁,依然被一根横梁砸倒身亡。高空坠物,天降之灾。“墨菲定律”,只能预防,平时多做防范,“见性明心,预先躲避”。堪谓《易经》坤卦之“履霜,坚冰至”。平日就要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当危险降临,才能有效规避。如果西游记里有保险公司,悟空怎么着也得被推销员一通宣传,买几个寿险和意外险。 “再五百年后,天降火灾烧你。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唤做‘阴火’。自本身涌泉穴下烧起,直透泥垣宫,五脏成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俱为虚幻。” 火灾是什么。 这里的火灾不是我们平时说的火灾。平时说的火灾,是消防词汇。释义为根据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按标准化的方法对火灾进行的分类。根据国家标准《火灾分类》的规定,将火灾分为A、B、C、D、E、F六类。 这里的火灾,其实打的还是暗语。 从脚底板涌泉穴烧到泥丸宫的,是欲火。 欲火烧身之时,苦心积累的精气神,全部榨干榨尽,虚飘飘的身体,就是四肢皆朽,平时运动健身积累的体力,全部化作虚幻。 欲望这种东西,是比自然界的火还要可怕的东西。 欲望招来的妒火,在央视版西游记里,还是观音院的老和尚,自毁经阁,最终被大火烧坏的梁柱砸倒在地。 车迟国的三大仙,因为欲火,羊力大仙也成了一锅羊肉鲜汤。 欲望产生妒忌,妒忌招来祸患。 而欲望本身也是一把尖刀。 佛语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看不透这名利场,欲望乡,任由欲望恣肆,最终油尽灯枯,形销骨立。那镇海禅林寺被老鼠精吃的不剩完整形骸的和尚,更是被欲望吞噬殆尽。 “休漏泄,体中藏。

谨固牢藏休漏泄。

屏除邪欲得清凉。

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 谨提防,摒除邪欲,“火里种金莲”,太乙天仙诀里,已经告诉了祛除欲火的方法。 “再五百年,又降风灾吹你。这风不是东南西北风,不是和薰金朔风,亦不是花柳松竹风,唤做‘赑风’。自囟门中吹入六腑,过丹田,穿九窍,骨肉消疏,其身自解。” 赑风是什么呢。 赑,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的赑屃,长的像龟。古代石碑的基座,雕刻的就是它。 赑因此也指背负,负力的样子。 赑是由三个贝组成。贝最早是用来作货币使用。 钱难赚。为了金钱名利,怎能不用力呢。 这风不是自然界吹的东南西北的自然风。 也不是花柳松竹的花柳风和文人的雅风。 从卤门吹入六腑,过丹田穿九窍。 不就是说的世人为了名利金钱挤破脑袋的这股歪风邪气吗。 社会风气不正,追名逐利,被功名利禄所牵累,连亲骨肉也会消疏,坠入金钱名利之中,沉沦无法自拔,角逐名利,身败名裂,自然身形瓦解。 恰如萨克雷在小说《名利场》里写道“唉,浮名浮利,一切虚空!我们这些人里面谁是真正快活的?谁是称心如意的?就算当时遂了心愿,过后还不是照样不满意?来吧,孩子们,收拾起戏台,藏起木偶人,咱们的戏已经演完了。” 西游记里,观音院的金池长老,见钱眼开,一生堆了无数好看的袈裟,看见唐僧的袈裟华丽无比,又徒生贪心,只落得庙宇烧坏其身殒命,这一屋子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又有什么用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每日吃斋念佛不修心,真是壁里安柱,水中捞月。 意外事故的雷灾需要预防。 欲望之妒欲之火需要摒除。 贪婪之歪风邪气需要戒备。 悟空听到三灾之语,吓得毛骨悚然。 他叩头请菩提祖师传他躲避三灾的方法。 菩提祖师说你只是长的像人,嘴里少腮。 菩提祖师的真实含义是说悟空狂妄自大,遇事不沉稳,办事不牢靠,是个“急猴子”。 悟空反应迅速,明白祖师的意思,他回道:“我虽少腮,却比人多这个素袋,亦可准折过也。” 素袋,即“嗉袋”,是动物的嗉囊,多指鸟类食管后,短暂存储食物的膨大部分。 短暂存储食物的嗉袋,之所以能够弥补悟空“少腮”的缺陷,用的也是引申义,是因为有这个嗉袋,遇事就可以缓一缓,慢慢消化,还有救。 在后来随唐僧取经,医治乌鸡国落井的国王时,也是利用嘴里的嗉袋,戏耍了老君一回。 菩提祖师听了悟空的回答滴水不漏,便要传授悟空妙法。 他问悟空学三十六天罡数,还是七十二地煞术。 悟空说,他要多里捞摸,学一个地煞变化罢。 祖师这里的回答很耐人寻味,他说:“既如此,上前来,传与你口诀。” 他说既如此,这三个字,是有什么深意呢。 这三个字,透露出一种无奈,又有一种苦涩的欣悦。 很多人看到这三个字,认为菩提祖师是暗示悟空,三十六天罡数比七十二地煞术强。祖师是想让悟空选择天罡数。 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天罡数和地煞术,都只是一部分的内容,选哪个,都是不全的。 换句话说,无论你选择天罡数和地煞术,祖师都会说“既如此”。 因为你参悟不透。 那么,天罡数和地煞术都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我们都可以查询到,这里再罗列一下。 《历代神仙通鉴》里,列出了三十六天罡数和七十二地煞术的内容。 三十六天罡法: 斡旋造化 颠倒阴阳 移星换斗 回天返日 唤雨呼风 振山撼地 驾雾腾云 划江成陆 纵地金光 翻江搅海 指地成钢 五行大遁 六甲奇门 逆知未来 鞭山移石 起死回生 飞身托迹 九息服气 导出元阳 降龙伏虎 补天浴日 推山填海 指石成金 正立无影 胎化易形 大小如意 花开顷刻 游神御气 隔垣洞见 回风返火 掌握五雷 潜渊缩地 飞砂走石 挟山超海 撒豆成兵 钉头七箭 七十二地煞术: 通幽 驱神 担山 禁水 借风 布雾 祈晴 祷雨 坐火 入水 掩日 御风 煮石 吐焰 吞刀 壶天 神行 履水 杖解 分身 隐形 续头 定身 斩妖 请仙 追魂 摄魂 招云 取月 搬运 嫁梦 支离 寄杖 断流 禳灾 解厄 黄白 剑术 射覆 土行 星数 布阵 假形 喷化 指化 尸解 移景 招来 逐去 聚兽 调禽 气禁 大力 透石 生光 障眼 导引 服食 开壁 跃岩 萌头 登抄 喝水 卧雪 暴日 弄丸 符水 医药 知时 识地 辟谷 魇祷 因为菩提祖师在悟空选择地煞术后,说的是“既如此”。 有人判定三十六天罡数比七十二地煞术强。 而原著中猪八戒学的就是三十六天罡数,所以猪八戒实际比孙悟空强,只是猪八戒摸鱼不出力,外加下界成为猪胎,所以实力受影响云云。 这样说是相当短视,没有看清这里面玄机的。 大家都听过这么一个寓言故事。 战国时期的宋国有个老人,擅长养猕猴(狙),大家都叫他狙公。 狙公对猴子说,我早上给你买三个桃,晚上给你们四个桃。猴子都不愿意。 狙公改口说,我早上给你们四个桃,晚上给你们三个桃。众猴都很高兴。 无论是三个桃,和四个桃,都不重要。 因为总数是不变的,还是七个。 猴子如果够聪明,应该怎么回答。 答案是——我全都要! 早上我也要七个桃,晚上我也要七个桃。 要回答的应该是—— 我全都要! 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这些数字重要吗?法术的多少重要吗? 重要,也不重要。 重要,就是因为猴子说的,能者多学,多里捞摸,多学个本领准没错。后面在车迟国斗法时候,也是真的用上的真本事。 不重要,是因为天罡数和地煞术,都只是修行的一部分。 你不能只修行天罡数,也不能只修行地煞术。 天罡数,可以说是理论课。 地煞术,可以说是实践课。 天罡数,可以说是唯物论。 地煞术,可以说是辩证法。 理论和实践都要学。 唯物论和辩证法都要学。 只学习天罡数,可以参考猪八戒。他理论扎实,不费周折,也原地飞升,加入天庭正统编制。天蓬元帅,有封有禄。相当于考试入仕迅速提拔为高干。但是他空有理论,实践不扎实,办事不灵活,馕糠粗夯的身躯,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腾挪变化,应对自如,身处逆境,缺乏技巧,方法不足,无法自拔。 只学习地煞术。可以参考孙悟空。他实践丰富,经验充足,又是上天入地,龙宫去过,地府走过,天庭闹过,费劲周折,也只是个散仙。即使有弼马温之职,却是个小官,相当于一个下层技术员。空有实践技能,却升迁渺茫。之后他又是凭真才实学,落得个齐天大圣的称号,也是空有其号,没有实权。相当于一个名誉技术骨干,却也是光杆司令,手里没兵,无关爵禄。即使放到现在,对于一个技术员,被尊成为技术骨干,那也是美滋滋喜上心头的事了。你的学历不够,你的证书不够,你的资历不够,工作经历不够,就是无法获得相应实质的编制岗位。一技之长,不足傍身。你要学知识,考证书,提升学历,提升资历。 无论三十六天罡数,还是七十二地煞术,都只是法术的一部分。是神仙需要研修功课的一部分。 这里猴子,过于着急,也体现出猴子的单纯。 说他着急,是因为他没有像之前询问术流动静四门的含义那样,没有询问天罡数和地煞术具体含义,就抢答。 学问这东西,要学得先问。不问就学,是学不全的。 说他单纯,是因为,祖师给了他两个选项,并没有告诉他这是单选题。也并没有告诉他选题的分数。 他自以为是道单选题。三长一短选最短,三短一长选最长。这道题只有两个选项,那选择数字多的准没错。 实际上这是道多选题。 两个答案都要选。 只是讨论三十六天罡数和七十二地煞术,哪个最强,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都是错误选项,得分不全的。 话说回来,既然猴子说要多里捞摸,他只看到了七十二比三十六的数字多,却没有看到两者想加,一百零八,不是比七十二更多吗。既然要多里捞摸,为什么不把三十六天罡也学了呢? 祖师看到猴子还没有完全参悟透道理的玄机。又看到了猴子的机灵,感叹了一声“既如此”! 悟空,到底没有把本事学全。但只是七十二地煞术,也足够他腾挪变化,翻江倒海,做出一番大事业了。而剩下的三十六天罡数的理论课,只能等到他在人世间,经历磨难,继续参悟,等到他日,修成正果,才算补完他落下的功课。 孙悟空学习速度是非常快的。七十二变化,他是一点就透,一窍通则百窍通。 不多时,已经达到霞举飞升的境界。但是修为还不够。他虽然能飞升,但是只能离地五六丈,去不上三里,速度也慢,这点距离也是花了一顿饭功夫的。 菩提祖师说他这不叫腾云,连爬云也不是。 大丈夫当朝北海而暮苍梧。 这才叫腾云。 悟空说这个却难,却难。 菩提祖师说了一句经典语录:“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猴子此刻,在须菩提祖师眼里,已经不再是猴子,而是人了。 悟空机敏,忙说请祖师传授腾云之法。 菩提祖师根据他驾云时连蹦带跳才能够到云,按照他的姿势特点,传了他“筋斗云”之术。一个筋斗就能十万八千里路。 这时候,其他人听到这么神通广大的法术,却只是想到用“筋斗云”可以给人家当个铺兵。 铺兵是古代负责巡逻和运送公文的兵卒。 认为悟空用这个法术,跟人家送文书,递报单,走到哪里,不愁饭吃。 可见这些徒弟的愚钝。 在凡夫俗子身上,给他再强的东西,他也不会正确使用。就像游戏里,同样的技能,高玩打出绚丽的组合技,斩将封神。普通玩家只是看到多了一个保命逃生的方式。 悟空一晚上就领悟了筋斗云的技巧。可以达到自在逍遥的地步。 春归夏至,悟空已经融会贯通了所学本领。 他经不住众徒弟的撺掇,展示师父秘授与他的躲三灾的法术。 这阵喧闹惊动了师父。 祖师看到悟空卖弄绝学,又单纯地辩护说:“启上尊师,我等在此会讲,更无外姓喧哗。” 菩提祖师知道自己传授了悟空大品天仙诀、七十二变和筋斗云,却唯独没有告诉悟空人心险恶。在这人世里,不明白这点,悟空是活不下去的。 祖师既是护他,又是在传授他关键的一点“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须菩提祖师劝悟空离开这里,,回到故乡花果山。 悟空顿然醒悟他已离开花果山二十年了。 如果是一只普通的猴子,他的猴生已经接近结束了。而他,依然是一个活蹦乱跳的美猴王。 须菩提祖师只是提出唯一的要求,不许说是他的徒弟。 如今的猴子,狂妄自大又单纯,却又拥有一身通天本领。猴子会遇到什么磨难,可想而知。 这里菩提祖师并不是要推卸责任。 拜师就要拜须菩提祖师这样的老师。 因材施教。不仅教真本事,更教为人处世。不仅教能力,更教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当悟空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去找老师,而是独自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时,五湖四海,他真的可以做到想去哪就去哪了。 来的时候,跋山涉水,经历十几年艰辛,如今一个筋斗就回到了花果山。 “去时凡骨凡胎重,得道身轻体亦轻。” 这句话,在悟空护送唐僧修成正果取得真经的时候,脱离凡胎肉体的唐僧也同样如此。 有不少人讨论菩提祖师到底是谁的。 须菩提这个词本身来自于《金刚经》。 西游记中的须菩提,是融会贯通儒释道三家思想之人。 这里也不过是借用这个名词。 有人说须菩提是菩萨,如来,玉帝,等等的化身的,也不对。如果是,那么收服悟空不过信手拈花之事。 既然悟空从拜师到学艺,都有借鉴禅宗公案。 斜月三星洞,灵台方寸山代表的是心。 禅宗修的也是心。 菩提祖师的原型 也有可能就是菩提达摩祖师。 这些,都可以说是须菩提祖师借鉴的原型。 花果山有个水帘洞,也有个水脏洞。 水脏洞里有个禺狨王,在美猴王孙悟空修仙学道的这些年,占山为王,欺虐小猴。 悟空要去解救他的猴儿们。 这是悟空的首战。 混世魔王禺狨王,小看悟空,主动要求公平对决。 悟空先是和魔王论拳脚功夫,魔王不敌。 魔王掣出刀砍向悟空,悟空拔下一撮毫毛,变出猴万个,一拥而上,扳倒魔王,悟空手起刀落,将魔王一刀两断。 作为悟空的初战,也有些耐人寻味的地方。 悟空住的是花果山水帘洞。前去修行的地方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其实就是“心”字。 混世魔王禺狨王,住的是花果山水帘洞直北下的“三界坎源山”,住的是“五行水脏洞”。 古代以南为上,北为下。君王坐北朝南,也是这个意思。 直北下就是北方的意思。 八卦坎属于水位。北方也是壬癸水。 六十四卦中,坎属于二水相叠,代表地陷不平的坑。代表危险和困难。或者说就是陷阱。 三界坎源山,也可以说就是危险开始的地方。 五行水脏洞。 这个“脏”字,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读第四声。是医学中,脏腑的意思。一种认为读第一声,是脏东西的意思。 按照中医五运六气说,东方甲乙木,对应肝。西方庚辛金,对应肺。北方壬癸水,对应肾。南方丙丁火,对应心。中央戊己土,对应脾。 坎源山,在北方,坎是水位,水对应肾。 三界坎源山是说“肾”。 五行水脏洞指的也是“肾”。 中医认为肾主水,藏精,而水曰润下,有滋养、下行、寒凉、闭藏的特性, 肾脏在修行之人看来,肾脏本就是心魔产生的地方。是污秽的脏东西,读第一声脏,也没有错。 肾作为心魔起处,也暗示此后将开始猴子磨难的开始。 五行中,水对应的是黑色。 禺狨王也是一身黑。 禺狨王上下打量悟空,看他穿的寒酸,傲慢看不起悟空,要跟悟空过两招。而悟空同样回应以傲慢,他说自己两只手够得着天边月。 禺狨王在自身本事不如悟空后,又违背之前的立约,狡诈地拔刀不宣而战砍向悟空,悟空同样还之以狡诈,悟空用分身打败禺狨王。 禺狨王狠毒地要砍掉悟空的头。悟空同样还之以狠毒,将禺狨王一刀两断。 这里也是一个暗示。 禺狨王在两年前盘踞水脏洞的时候,正是悟空拜师学大品天仙诀才刚刚小成,有所自满之时。他身在斜月三星洞,心在花果山水帘洞。身心分离,便是心魔源起。混世魔王死后,没有真身,因为真身就是孙悟空自己。 心魔就是禺狨王,心魔也来自于孙悟空自己。 禺狨王正是美猴王的一个分身。禺狨王也就是美猴王自己。 悟空自己不能杀死禺狨王。只能通过自己的分身将其杀死。 要战胜自己,只能靠自己。 禺狨王是悟空的欲望所化。 和自己的邪念一刀两断,回到本心,才是“断魔归本合元神”。悟空原神归位。而他在和禺狨王交战中,也学会了傲慢,狡诈和狠毒,为他后来闯祸,埋下隐患。

西游记随想——(三)想学真本事,重要的不是走后门,而是诚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