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布的“孟德尔随机化”!4张图搞定5分+,超级容易上手,一定要学起来!!!
在这个生信越来越卷的时代,“干湿结合”已经是很多期刊的“必要要求”了,这势必让一些没有实验条件的生信小伙伴们十分沮丧,自己是不是就没有发文机会了?
没关系,我们可以选择如今依旧非常火爆的两大热点——“临床公共数据挖掘”和“孟德尔随机化”
MR最近风头正盛,在传统的观察性研究中,即使是设计良好的大样本前瞻性研究,也容易受到残留混杂效应和反向因果关系的影响。孟德尔随机化 (MR) 则使用遗传变异作为工具变量来剖析临床结果与暴露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由于基因型是先天的,不受环境等各种混杂因素的影响。因此,基因型可以作为研究暴露因素与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有力工具。
今天布小谷带来的这篇文章,便是一篇发布不久的“孟德尔随机化”文章。这篇文章分析比较简单,但是几乎涵盖了所有MR的分析思路,感兴趣的小伙伴抓紧上车,抢占发文红利!

l 题目:日间午睡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l 杂志:Hellenic J Cardiol.
l 影响因子:IF=5.795
l 发表时间:2023年5月
研究背景
据报道,在几项队列研究中,白天小睡与心血管疾病 (CVD) 风险增加有潜在关联。以往研究证实午睡频率增加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的潜在因果危险因素,也有研究表明午睡是预防高血压的保护因素。这项研究中旨在调查午睡与CVD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R)验证这种关系中的因果关系。
研究方法
数据来源
午睡的汇总统计数据来自GWAS研究,并评估了午睡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之间的关系。与CVD相关的SNPs来自FinnGen联盟,包括心力衰竭(n = 23397),高血压(n = 42857),中风(n = 11734),心房颤动(AF,n = 22068),主动脉瘤(n = 2825),主动脉夹层(n = 470)和周围血管疾病(n = 7089)。
工具变量的选择
SNP的选择标准:(1)选择独立的SNP;(2)选择全基因组意义显著的SNP(p<5x10^-8);(3)选择通过F统计量验证的高强度SNP。根据选择标准,确定了49个与白天小睡相关的SNPs(表1)。

研究设计
使用双样本MR方法评估了白天小睡和CVD之间的因果效应,研究设计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MR设计的基本原理基于三个假设:(1)遗传变异与白天小睡密切相关;(2)遗传变异与其他混杂因素无关;(3)遗传变异仅通过白天小睡与临床结果相关。

MR分析方法
MR分析主要利用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的逆方差加权 (IVW) 方法,所有统计分析均由 R 软件包中的“TwoSample MR”执行。
此外,还应用 MR-Egger 方法和权重中位数来评估所选 SNP 的水平多效性。利用Cochrane的Q 值来测试 IVW 分析中 SNP 之间异质性。进行留一法分析以确定估计值是否受到单个SNP驱动。应用多变量 MR (MVMR)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评估白天午睡对 CVD 的影响。
主要结果
1. 午睡对CVD的因果影响
IVW分析的固定效应模型显示,白天午睡与中风、传导障碍、心肌梗死、非缺血性心肌病、非风湿性瓣膜病、肺栓塞、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或外周血管疾病之间没有显着关联(图2和表2)。MR-Egger和加权中位数结果与IVW模型一致(表3)。MVMR 的结果表明,在调整睡眠呼吸后,白天午睡对上述五种 CVD 的因果影响仍然显着;在调整肥胖后,没有观察到白天午睡对高血压、房颤和心律失常的因果影响,而白天午睡对高血压、心房颤动、心律失常的 因果关系可能受到肥胖的影响。



2. 午睡与CVD之间的关联性验证
白天午睡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如图3所示,MR‒Egger 回归显示没有证据表明遗传变异具有定向多效性。留一法敏感性分析表明,白天午睡与 CVD 之间的关联基本上不受任何单个 SNP 的驱动(图 4)。


文章小结
这项双样本MR分析发现白天午睡与几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因果关系(包括心力衰竭、高血压、心房颤动、心律失常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文章运用MR中十分经典的IVW数据分析方法和其他生信方法,只需要公共数据挖掘,就可以发表文章,性价比真的非常高!如果你也想在流行病学方向发表文章,不妨试试这个省时省力的思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