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说:怀旧(壹)

2023-07-14 23:12 作者:我是常驻歌手  | 我要投稿

那是一九一二年的仲夏,天气出奇闷热。

而我家,是书香门第,家境仍算优渥,请来了塾师到自家书斋,对着我们一家子的适龄孩童,讲字说文。在我家门外,有一株青桐树,三十尺高,每年结出的果实,如同天上的繁星。那时,我们几个读书的孩童,便总是捡起石子,扔出打桐子玩,而那些没有击中桐子的石子,便常常撞破了纸窗,飞坠到树旁的书斋内;当我被留下来讲课时,又碰巧砸中过我的书案。每当有石子飞入,我的老师,秃先生,就会立刻抛下手头的《论语》,气冲冲地冲出去,扯着嗓子训斥。再看那桐叶,直径可达整整一尺,却在在炎炎夏日下,晒得有些病恹恹,蜷缩了起来,只有夜幕降临,才能复苏,就好像人终于张开紧握的拳。

家中的守门老人姓王,每逢夏日,挑一副扁担,打水浇地,为我们解暑,尤其今年,工作得愈发频繁。每次干累了,就端来些破旧的茶几矮凳,坐在上面,手里捧着烟筒,不停地抽烟,并和李老太聊天讲故事。就算已然到了后半夜,从我的屋内望去,只见烟斗中的一点星火,在黑夜中独明,他们也没有一丝回房睡觉的意思。

忆起他们老人一辈夜晚纳凉时,秃先生正教我作对子。他起先不屑一言,一笔一画地写出“红花”,我于是随笔书“青桐”,然后抬头,静静地看着他——他又摇头,又摆手,随后,才大声呵斥:“平仄不协调!”说着便要赶我走。想当时,我只有九岁,怎么会懂得平仄呢?可是,秃先生也从来不教我,只是赶我走。那好,我走。我一个人在斋门外,苦苦思考了很久,却依然思绪不畅,写不出半个字,于是,更觉一种无聊透顶的苦,便只能像拍蚊子一般,用手掌重重地拍响大腿,希望秃先生能因此注意到我,不过,他依旧丝毫不理会。不知又熬了多久,他终于摇头晃脑地开了口,连声音仿佛都是摇曳的:“来~~~”我赶紧迈着大步,迅速走进来。他看都没看我,只是在原来的题目下,信笔写下“绿草”,接着,自顾自地说:“‘红’字平声,‘花’字也平声;‘绿’字入声,‘草’字则上声。好了,你可以走了。”我没闲工夫细听他的话,却清楚地知道,他放我走了,便一蹦一跳地向斋外飞奔。此时,背后又传来了秃先生摇曳的声音,这次倒是不含怒气:“不~要~跳~~~”我便站定,而后一步一步,极慢极慢地走出去。

我终于从斋内出来了,可是,这次还怎么敢再到青桐树下,拉着同学无忧无虑地嬉戏呢?当初,每每扳着王老头的膝盖,让他讲山野隐士的故事时,秃先生必然紧跟着追来,极其严厉地大吼:“小孩子不要恶作剧!你晚饭吃完了?吃完了为什么不回斋上你的晚课呢?”但凡我稍有不服,顶撞了几句,明天,他就会用长长的戒尺,狠狠地捶打我的头,边打边反复地叫喊:“你的行为多么顽劣呀!你读书又多么的愚笨哪!”每当他喋喋不休时,我总暗想,秃先生一定是把他的书斋,当作了报仇之地,所以渐渐的,就再也不愿意去上学了。况且,明天又不是清明端午中秋,要放个小假,我又能有什么乐子呢?假如明早我生了小病,午后就能痊愈,那么,可藉此休息仅半日,也是好的;否则,就只能等秃先生病重了,或者他死了最好。如果他不病不死,我明天又只能被逼着上学,听他晦涩的讲颂了。

第二天,秃先生果然什么事都没有,他又若往常一样走过来,轻轻按着我的教材——《论语》,摇着头,再摇着头,然后,才向我解释字义。可惜啊!秃先生是个近视,他看书的时候,嘴唇几乎都贴到书页上了;他讲话的时候,看起来就感觉书页被咬住了。还有很多像他一样的大人们,常常责备我的顽皮,说我读书不过半卷,大半书页便已经损坏掉落。可是,这怎么能怪我?他们都不知道,这样的先生,近近地撕咬着书页,似牛羊一般地对着纸,喘气呼吸,还每天都如此,长此以往,书纸怎么能不破烂呢?书上的字又怎么能不模糊呢?要知道,纵然我十分顽皮,但也不会顽皮到,使书页坏损成这样吧!

秃先生看着书,心不在焉地继续讲:“孔夫子说他六十便耳顺,这‘耳’就是‘耳朵’。到了七十岁呢,就从心所欲,不逾这个矩了……”我听后,全都不理解,而书上的字,从头到尾,尽数被他鼻子的黑影遮住了,所以,我也全都看不见;我只看见,在那本摊开的《论语》上面,似乎装载着秃先生的秃头,烂漫有光,可以直接照见我的脸和眼。不过,那秃头却十分臃肿,而且显得极模糊,远不如斋后花圃里的古池,明亮且清晰,也优雅秀美得很。

秃先生讲书讲得久了,膝盖就好像害怕一样,开始乱颤发抖,而他又上下使劲地点着秃头,仿佛自有深奥的趣味,令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不得领悟。我起初觉得非常滑稽,后来,就十分不耐烦了,大概是因为他和他的秃头,虽然奇异,但是看久了,又怎么会不生厌?于是,这偷乐的势头,不能持久。

“仰圣先生!仰圣先生!”幸亏这时门外骤然响起了怪声,透过这声音,我在脑海中,隐约看见了一个在用尽最后一丝气力,垂死呼救的病人。

“是耀宗兄弟吗?快点进来!”秃先生抬起了之前埋在书里的秃头,搁置《论语》不讲,殷切地走过去,恭恭敬敬地拉开了门,对着那人,举手弯腰行礼。那人走进斋内,身形瘦削,脸上刻着迟笨,定睛一看,正是耀宗。

声明:《怀旧》为“民族脊梁”鲁迅先生的第一篇小说,论主题思想,是一篇不折不扣的“新小说”,其中已经可见鲁迅先生超拔的讽刺笔法。然因此佳作通篇以文言文写就,流传不广,也未被鲁迅本人看重,这实属憾事。因此,我特地将该作改写为现代文,希望能够让更多人体悟到鲁迅伟大的思想情怀。

(未完待续)

小说:怀旧(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