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深度洛阳游第214篇 伊洛渊源续有人

2023-02-14 18:05 作者:索易记录  | 我要投稿

索易带你刨根问鼎,聊聊洛阳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数千年历史的河洛大地,不经意间,一块砖,一片瓦,一棵树,一座桥,或者一条街道,都是一段历史,一个优美的故事。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留住每一个瞬间。深度游洛阳之系列照片、视频和文字,均为本人原创。欢迎浏览、提供线索并提出建议!深度洛阳游第214篇 伊洛渊源续有人。



2023年春节,路过洛阳瀍河区小李村,顺路看了武则天给她母亲修的大福先寺。很遗憾寺门没有开,无奈在门前转了起来。突然,我发现了几通三米多高的石碑,断了几段散落在大福先寺门前,我细细研究了一下。石碑是明代四朝元老洛阳人刘健的历代碑。刘健的陵园就在小李村附近,因为修陇海铁路被分割,他的墓碑也就散落在此。




刘健(1433—1526),字希贤,洛阳人,明朝中期内阁大学士,内阁首辅,四朝元老。英宗时,代徐溥为内阁首辅(宰相),孝宗、武宗时连任,成为明“弘治中兴”的功臣。刘健死后,明孝宗辍朝一日,并赐祭九坛。九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的最高级别。




清乾隆年间,河南府出资修建洛阳三贤祠,三贤祠位于东关爽明街南端路东,现在的林校院内。祠内立有一间牌坊,牌坊额题“三贤祠”。三贤祠南北厢房各三间,五间歇山式大殿一座,纪念明朝洛阳人刘健、白良辅、阎禹锡三人。




洛阳人刘健、白良辅、阎禹锡三人是同门师兄弟。他们的老师薛瑄创立了河东学派,薛瑄长期聚徒讲学,培养造就了大量学者。薛瑄推崇程朱理学。薛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程朱理学,对明中叶兴起的理学唯物主义思潮起到了首倡和先导作用。




据说,刘健七次大难不死。刘健的学问,以洛学为宗,追求 “性理之学”。 刘健的成长, 离不开与洛中名士的交游和论学。阎禹锡(1426-1476),洛阳人。阎禹锡讲解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一时学生云集。阎禹锡家道苦贫,死后门人为之殡葬。白良辅,洛阳人。明代辛未进士、监察御史,是白居易36代孙。他熟读经史,博览理学 ,享誉洛阳。 他的作品主要有《太极解》。




刘健, 阎禹锡、 白良辅同门师兄弟经常在一起切磋讨论学问,所见颇为投契。有一次,急性子的白良辅因理学思辨的问题与刘健产生了争执,两人不欢而散。白良辅夜不能眠、思来想去,辗转反侧后,最后,认为刘健的观点是对的。第二天早上,登门向刘健鞠躬道谢。




三贤祠、泰山庙、千祥庵1951年修建洛阳林校时被拆除。


深度洛阳游第214篇 伊洛渊源续有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