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时代,西部各郡为何仍然人心归汉?(十五)
曹魏方面的雍州刺使郭淮,准确地判断出蜀兵的战略意图,就是同时控制五丈原和北原.这样就直接让丝绸之路改道,而且彻底切断了绵延万里的西部州郡和曹魏核心统治区的联系。必然会引发严重的连锁反应。第一,曹魏最大的外部财源没有了。而蜀汉获得了这个财源。有了钱,蜀汉也可以建立15万常备大军来伐魏!第二,西部州郡本来对曹魏就相当离心,这样一来必然会最终走到曹魏的对立面去。西部州郡的兵员本来就普遍能打,而且出产良马。想想800年后,宋朝丢掉西北万里土地的严重不良后果,就知道西部州郡的价值。第三,可能也是最麻烦的一点。就是西部大量的匈奴、西羌,弄不好会和蜀汉大规模的联合,这样将彻底改变蜀汉方面兵力薄弱的老问题,将具备一举拿下长安甚至洛阳的实力,那样曹魏的系统性崩溃将不可避免。

郭淮的提议立即点醒了司马懿。连夜派出出重兵抢占了北原的制高点。最终蜀军晚了一步,这个大战略终究没有成功。复兴汉室的伟业,可能就差了12个小时的时间差。也说明曹魏方面还是有人才,人力资源储备雄厚。而且曹操时代的选人用人机制还是比较灵活有效的。否则即使有郭淮这么唯一的一个明白人,如果不能被提前提拔到司马懿副手的高度,假设只是一个人微言轻的偏将的话,那么恐怕蜀兵的这次行动就真的成功了。因此说魏蜀吴的竞争,其实是瀚海狼山(匈奴狼山)一直强调的全系统的竞争。熟读三国并且懂得融会贯通,对当今的全球性大国竞争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前面说了,同时拿下五丈原和北原,有三大重大利好。第一就是把曹魏的丝绸之路变为蜀汉的丝绸之路。另外两大利好也很重要,在于不用像过去的街亭大战,

就可以让西部大部分郡县“自动归汉”,这样除了西川和汉中的人财物力。又多出了一个重大的新根据地。第三大利好。就是可以向西部的匈奴,尤其是西羌“借兵”。这一条尤为重要。东汉中期以后,由于内地几乎每隔20年左右就来一次大流行B,导致汉朝境内的人口,从汉武帝时代的接近6000万,迅速下降到汉献帝时代的不到1000万。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到西晋统一,也没有恢复的1500万人。相反。长城沿线和部分内迁安置的5胡,在汉末就超过了800万人!如果加上留在草原和大漠深处的,5胡的总人口绝对超过东汉内地。西晋时代开始的“五胡乱H”,司马氏家族的花样作S只是一个次要的原因。根本性的原因还在于内地和边疆人口的倒挂。内地富饶气候也好。能活在在鱼米之乡,谁愿意在沙漠里过一年到头吹西北风的苦日子?因此东汉末年开始,五胡已经形成了大规模进入中原的巨大的“隐形堰塞湖”。

那么在东汉末年,甚至在三国大乱的时代,为何五胡都没有敢真正踏入中原半步呢?这就在于两汉实在是太强大了。居然把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巨大的草原帝国给彻底的打崩,然后消失了。后来的大唐和大明早期的武力值也很强,但是谁也达不到大汉把对手“打没了”的状态。可以说大汉的军威是真正无人敢挑战。到了东汉中期以后。匈奴日益式微。相反青藏高原边缘的西羌开始崛起。但是仍然让马援等东汉名将收拾得服服帖帖。正是因为五胡在汉末的边境已经形成到了人口堰塞湖,因此东汉的西部各郡老百姓,仍然希望保留大汉的名头,因为只有大汉才能威震万里,虽远必诛。五胡人口再多,马匹再壮,也不敢造次。而如果大汉没有了。换成了一个曹魏?对西部不论是大汉臣民还是只认实力的五胡来说。曹魏是什么?能吃吗?好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