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留学日记03 DAY 17

2022-10-09 05:18 作者:居AC  | 我要投稿

    今天终于当了一回游客,去了一次景点——大英博物馆。中国的展品至少填满了三个展厅,让人心情复杂。还有难得一见的《女史箴图》的特展,人非常多,难以看得清楚,但好歹看了个神气,也算有了一面之缘。

    走到古埃及展厅的时候,看到满坑满谷(我只能想到这么个形容词)的木乃伊的时候,我的心情就更加晦暗不明了。装饰精美的棺木,像俄罗斯套娃一样排列在玻璃柜子里,在异国他乡静默地站立着。埃及的人像总是很着重眼睛,让人在千万年以后与之对视之时仍然心感异样,仿佛他们还在看着,还在思考。

    难怪,近些年来中国和埃及在打击文物走私方面有了更多合作,埃及在全球范围内也更积极开展了文物追索的工作。文物的确是有生命力的。在我看到那些早至商周的青铜器(我特别喜欢青铜器,那种独特的铜绿,仿佛是对岁月最好的铭刻)精美复杂的纹饰的时候,总会觉得,他们在对我说写什么。记录了工匠皮肤的温度,记录了仪典的盛大,记录了历史的惊心动魄和缓慢流逝。

    我依旧在思念故乡,因为我发现,只有原本的一切能够勾起我的无限遐想。我熟悉的历史以及我熟悉的土地,因为刻意的学习和潜移默化的学习而建立起来的一切情感链接。

    在国内的时候,我并没有仅仅对家乡有什么强烈的归属感。说实话,我想到我以前写的一篇文章说过,在车行驶过高架,看到一片片繁华,一座座灯火通明的大楼的时候,我反而感到一种疏离。并没有一盏灯光与我有关联。我喜欢荒芜之地,喜欢无人之境,身处华灯美厦之间只会让孤独泛起涟漪。

     只有来到这里,来到伦敦,我才知道,如果原来仅仅是一种众人之中的孤独的话,那么在这里就是众人之中的压迫。这种压迫的来源是强烈的陌生感,于是每一栋楼宛若在俯视,每一个人仿佛在凝视。事实上,这里尽管治安的确不怎么好(我的感受),但是友善的人也不在少数,但我仍然感到压力。异域的华灯美厦不仅仅是“与我无关”,更是“与我何干”。我非常明确,我只是体验的过客,尽量在这里得到一些什么,或者一些思考。

    初中写作课上爱教对比,以乐景衬哀情。这种矛盾的表达很有意思,恰恰因为它很真实。人的情感是复杂幽微的,我们总是处于矛盾之中。正如身处繁华,而感到孤独;只有在寂寂之时,我作为人才富足而拥有一切。更多的时候,我当众孤独。借用一个戏剧的术语,但好像并非它的本意。并不是演员才是当众孤独的,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呢?如果语言不仅是人类交流的媒介,也是人类永恒的壁障的话,那每个人、每一刻都是孤独的。

    哦对了,今天第一次坐了地铁。非常非常老的地铁站,空气浑浊。没有屏蔽门,联想到一系列犯罪新闻,让人很没有安全感。

   摇晃着、缓慢地,向前。

留学日记03 DAY 17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