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民哲】我也想当个圣贤,今天来吼一嗓子

2023-05-16 19:12 作者:切勿网络交友  | 我要投稿

  这两天继续听王德峰教授讲心学导论和马克思开头。   王阳明说人人都可以是圣贤,很了不起的说法。中国人是道家的佛家的,终归还是儒家的。对于由于心的安放而痛苦的人来说,逃是逃不掉的,只有把业力还掉才能解脱。 我小时候想当个大科学家,虽然大科学家是不行了,今天王阳明居然肯定我想当圣人不是妄想,那就来试试看。   今天我打算干个胆大妄为的事情,把王阳明和马克思的说法嫁接一下。基于我目前的理论水平(不如网哲),我这个想法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而已。以后肯定有可修正的地方。   首先人和动物的关系,我觉得这分别不是截然的。多种哲学把人和动物分开(比如王德峰的哲学导论),但是人确实是动物的一种。 拿中学马哲来说我的观点,人的意识是脑部动物性活动的积累(构建),动物性量变到质变产生意识,意识在认识自身和外界时的活动量变到质变产生高级的人的精神(心、灵魂、理性)。   人的意识可以认识外界,产生理性;而外界真理是不可穷尽的(神经科学属于外部科学,姑且算真理的一种,一定范围内或许可穷尽)。人的意识向内发展,由于外界真理的不可穷尽,心反映外界反映自身,人心(感性)也可达到丰富而不可穷尽的程度。 举个例子,宇宙深邃而不可穷尽,这个事实带来的不一定是宇宙悲观主义,还可能是克苏鲁文学。后者是个正向的“乐子”。 又,“人是动物”,也未必就倒向庸俗唯物,还是个视角问题。   人的精神是一种高端的、质变了的动物性,先承认人是动物,才能把人心的心学和客观世界理性统一起来。总体上这个认识还是属于唯物主义,在物质普遍性之上有意识特殊性。   然后理性和感性,理性可以由感性直观抽象出来,但理性未必高于感性,理性和感性都是一种意识活动。理性对理性的认识是科学哲学,理性对感性的认识是认知心理学/美学哲学,感性对感性的认识是美、心、悟,感性对理性的认识是学习/经验(随口一说,无论证)。   这两者物质基础可能是两类不太一样的脑神经活动,但它们发生在一个脑子里,很可能有哲学上+物理上的同步性。   古典西方哲学似乎有刻意区分一些概念的倾向,比如人和动物,感性理性,抽象具体,等。我觉得承认动物性、神经活动这些并不一定导向庸俗唯物主义。用中国的话说,一切都“自然而然”,动物性是自然,意识是动物性发展的自然,也是神经活动复杂发展建构的自然。把主体性从动物性抽离就不算“自然”了。(也许这是马克思说过的,我还没看) 道家就不歧视动物,都是“道生万物”,估计在道家那里可以顺利接受动物性。   主体性的感性和理性,能相对排除,但还是相连的。人把数学物理公式写出来之后,这个公式公理应该是人类理性的巅峰了,它基本上脱离人类了,我认为它确实可以算接近绝对真理。而科学哲学,可能已经在此基础上加入了感性的成分。   马克思想把理性和非理性统一的努力应该是这个方面的。马克一下辩证唯物主义。   考虑黑猩猩有无人性的问题。猩猩可能已经有了智力基础和社会雏形,只是没有达到质变,或者人为设置的门槛。归根结底还是黑猩猩不会说话,人无法了解它是否和我们类似。   数学脱离感性活动是可能的,但是数学刚开始的认识可能有感性参与。如果有一个先验的几何形体,推到抽象的几何学,那这个先验的完美的形体很可能来自我们的动物性(视角,想象)。   再说西哲和中哲在医学上的交汇。拿庄子的话说,“吹万不同”,传统意义上西医研究的是空气和窍,中医可能研究的是“吹”,通过天籁反推吹,吹可以反推窍,空气和窍也可以推出吹,这两者可能统一在一个运动的医学哲学中。 统一的物质基础(经验)还是大脑的复杂性、人体系统的复杂和简并,如某种神经递质分子可以控制大脑,产生兴奋冲动或者抑制冲动,也可以控制肠胃活动。中医黑箱和西医拆装的哲学,未来可能合并起来。身体比起大脑的黑箱还是简单一些,更容易接近全面认识。   马斯洛那里,动物性和人性已经有了链接,但是哲学把它排除了。可能发明哲学的人觉得讨论动物性就不是哲学了。但是现代哲学已经把非理性纳入考虑了,所以我对动物性表示乐观。   西哲主要讨论“理性之理性”,中哲关注“生命情感的真理”,好像离动物性挺远的。但是它们确实是人这个动物创造出来的。动物已有恻隐之心的雏形,蜜蜂的无意识活动构建的蜂房揭示出一种前意识的抽象的可能。 越高等的动物,(信息)熵越低,由量子、原子到生物/物理界再到精神界,它们是有“投影”的关系的。这个构造在哲学上对应什么?还原论是无法表述其中“运动的”“复杂的”“质变的”成分的。目前我还没学习到这里。   只是单纯这么推的话,哲学可能又要沦为“科学的庸俗总结”了……但是“本体论”“认识论”的提法又带着鲜明的人的烙印,是否暗示哲学是一种人化了的科学呢,或者理性化表述的心学?(啊,要补的书好多)   拿我这个观点先界定一下道家思想,道家就是反对社会的复杂(异化?)建构,通过人的精神对动物性的模拟,来安放我们的精神。这应该属于一种自由的交换,通过限制我们精神在物质上的停留、享受,复归动物性,来回归、认识人的自身,以回归人自身的精神达到一种自由。所以它为什么提“小国寡民”,这是道家对动物性的认可。它认可的动物性是一种“纯良的”动物性。   道家是因为限制自身来换取自由,而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假定每个人都不被物质物理上限制,那么道家对我们突破精神上的限制是有启发性的,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人的压制欲望本身就是“劳动”,劳动使人发现人本身(王德峰《哲学导论》引用黑格尔)。   那么道家佛家可能是借助节欲,来模拟人最初的劳动,让人重新认识人。欲望对世界是消耗性的,节欲(劳动)会带来“陶冶事物”。所以道家的无、佛家的空可以是创造性的。   每个人都是动物,所以每个人平等地拥有“认识自己”(觉悟)的能力,即禅宗“不得轻视他人”的智慧所在。   儒家是从“纯良的动物性”(恻隐之心)出发正推的,正向建构复杂的。荀子属于“水平”建构,零和游戏,不好不坏。社会上总是二者都有。   心学“心即理”,心、理统一在人身上,扎根在动物性的质变中。动物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人“知行合一”,劳动创造世界创造人本身。   那么人的尊严在哪里?中国哲学的意义在哪里?可能在脑系统的无法预测的复杂性中(混沌)。复杂达到混沌的程度,就产生质变,无法用公式预测。(另一个测不准来源是量子力学)   不是说脑结构共性、脑科学捕捉的电信号的相似性就等于预测,而是说共性中存在无法预测的最末端,大脑对科学测量而言是半透明黑箱。   这个无法预测,使科学在最终端失灵了,也给了人本身阐释自己“内心”的不可替代性。人心的语言可以是模拟科学的,也可以是哲学、艺术、宗教的。   人的理性和感性能走得比认识环境更远更丰富,可能是人的认知过程注定是特殊的,人的意识加工物质的过程可以有无数次,每次都经过一个理论上不可测的过程。   意识活动对外界的能动性的物质基础在于人脑控制手脚,对内心世界的能动性基础在于神经元生长。顿悟的瞬间是神经元放电,但是你测量这个电是这样放的,基本上不能知道他顿悟的是什么。   也许未来可以测量顿悟瞬间脑中的画面,但这和人自己画出来差不多,并且并不能解释他为什么顿悟,同样的画面给别人看就没有用。   再进一步,同样的分子电流电击其他人,效果不同。复杂系统的末端就在这里。   人对现象的认知是相似的(先天动物本能,或后天教育处理某些社会现象),比如树是那么样一个东西,这就相当于同样的电击,次生的心理状态不同,在欲望和压制欲望中产生认知和自我认知,直到人性、人的精神。很符合“吹万不同”的意象,而庄子的“天籁”对应着王阳明的“人皆圣贤”。   为何“吹万不同”的就是“天籁”?没完全想明白,试图解释一下。   风吹过每个人的“窍”,有的发出声音有的不出声,而风有些变向有些没变,这样的风再经过其他人,发出其他的声音……这种“风”在一个人脑内循环是个人精神,在一群人中循环是社会文明……   人的窍可能由于风吹而产生变化,也可能自己生长产生变化,时间不同、先贤理念不同,风产生的和声也不同。个人的顿悟可能使他发出更好听的声音,而人在社会中一定会有声音被别人听到,即使担柴挑水也是个社会稳定因素。   为什么顿悟之后(大多数情况)不是发出杂音、摧毁其他人(本群体)? 他发现的“自己”是劳动的、正向建构的,还是基于动物性的“恻隐之心”。如果基于荀子的“性恶论”,也是一种动物性(容易明白),它本身是功利权衡的结果,因为“反向顿悟”的他并不突然变成巨人,他还是要怕社会中的其他人来制裁他,所以在他身处并害怕的人群中依旧不是破坏性的。(如果悟了之后还是邪恶的傻子,那还叫悟吗?) (写到这里想到了小日子应用阳明学的例子,所以补充一下括号。)哎,小日子确实当时明治维新崛起了,倒霉的是中国。但它也真是没有“恻隐之心”……中国人相信孟子那一套所以有心,而小日子没有心,证明荀子的假说,可能孟子荀子他们互补吧,原始的动物性有正反面。两个加起来总和还是正值。   这可能解释了人的文明在“和而不同”中发展的图景。因为“不同”,所以“和”是人由自己的精神创造的,充满人性光辉的“和”,所以才珍贵。   “事君事父,亦是修行”,人对文明的构建是依赖人的尊严的,儒家心学下的士子不是被赶鸭子上架或是僵化体制中的腐儒,他们是充满理想的“大我”,心里充满“我的声音要让全世界听见”,一定是想让文明更加光辉灿烂的。   又或者这个觉悟了的“主体性”没有主观意愿为文明做贡献,但是可能被动地组成文明的一部分。比如竹林七贤、陶渊明,其实大家对他们了解的都不深,心里没准还腹诽说他们“走了歪路”,但是吹过他们的风还在我们心窍里回响着,也就是成了民族文化血脉的一部分。   所以中哲没有严密的理性推论也可以理解了,既然都吹万不同无法复刻了,搞严密推论也就没啥意义了,写个文章谁悟了算谁的,悟了什么自己清楚。 并且,王阳明那样写,很多人都懂了;传统西哲却经常是天书……能说王阳明那么写效果就不好吗?   悟了之后“发声”还是挺重要的,世界上的人不可能只有他一个,只在心内求安心并不圆满,或者内心装不下“大我”,人一“贪心”,还是会到社会(他人)中求另一部分安心的,可能是回归家庭可能是“三不朽”。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需要”被满足是能推到文明层面的,我觉得。某种意义上,西方的个人主义是必然有成果的,它也有和声天籁,科学、新教和资本主义之类的。但是西方人和以前的小日子一样,缺点对别的民族的良心。资本主义对人的异化也会遮蔽“个人”的光辉。(目前只是听说过“异化”这个词,随便拿来用的。)   针对异化,在结构中“和而不同”,或许是一个坚持自我主体性的形式上的努力方向,“和”的对象应该是人或者人性的。资本主义结构很大一部分不是有人性的结构,对文明的建构不在资本积累(有待讨论),更不在给老板卖苦力(这只是糊口)。资本主义有没有人性这事马克思应该讨论过吧。   (怕死是另一个问题,可能悟了也怕死,看你悟的内容,还有自我实现的落实。)   (写着写着有点激动了,明明我《传习录》还没到货呢。本来在纠结要不要断了抗玉玉药再来考虑悟道问题,怕自己是“化学顿悟”……但是一看老王“烟瘾极大”,不抽烟萎靡不振,我悟了!吃药就吃药呗,保持正常归药,high点归自己,毕竟现在只吃药已经high不起来了。   但是吧……我这个脑子已经不好了,很可能今天悟一遍,转头又忘了……并且要知行点啥还是个问题。(ー_ー)!!)   

【民哲】我也想当个圣贤,今天来吼一嗓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