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回过头看,恒大当初还不如投资贾跃亭

2023-08-25 10:40 作者:象喻  | 我要投稿

  现在回过头看,当初许老板还不如继续投资贾跃亭。

  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是贾跃亭的 Faraday Future(FF)最近"宣称"交付首辆FF91的缘故,而是对比恒大汽车这些年花的钱,投资FF的成本要小的多。

投入对比

  据恒大汽车在港交所公布的财报,从2018年算起,5年累计净亏损额近千亿。但是其中管理费用和房产/物业的减值损失约470亿元,粗略计算,由造车导致的损失估计在500亿元左右。

  对比当时FF的估值总额仅45亿美元,就是全买下来也才302亿人民币(按当时汇率计算)


目的不纯:囤地

  当初恒大造车,目的并不单纯,保底目标是依靠新能源风口,囤一些地皮。成立3年,一辆车没造出来,就先规划了十多个基地,遍布全国多个省份。据不完全统计,囤地超过1100万平米,并且其中约有一半是住宅用地和综合用地(商业地产或商住两用楼)。

  当时,恰逢一些地方政府有引资压力,所以批的土地并不全是工业用地,还附带了很多商/住用地作为引资补偿。其它新能源车企也有这么干的,不过体量跟恒大完全不能比。由于这种偷梁换柱的做法一时成风,以致于国家明令叫停。

  那么从囤地的角度来看,当初恒大投资FF后就运作了广州南沙的地皮,如果双方不闹翻,继续以FF的名义囤地也没什么问题,还能节省不少时间。


品牌影响力

  恒大汽车的品牌运作,给人感觉就比较跳脱。多款车型都叫恒驰,按数字序号排列——就跟闹着玩似的。至少也应加个字母,比如A、H、G、F、i之类,区分一下不同的系列。

  FF虽然总在跳票,但当时已有工程样车问世。并且FF 91在设计上采用了很多量产车不能用的创意,是前宝马顶级设计师创新理念的体现。这些设计好不好暂且不说,至少放到5年后,依然"新颖"这点,恒驰1~9是肯定比不上。

  恒大造车这个事,靠谱程度和品牌影响力不仅比不上FF,甚至都不如恒大冰泉。


造车难度

  恒大汽车的模式近似于"买方案",由成熟汽车供应链提供方案,恒大汽车略作修改即可生产。这种模式放在汽油车时代,可以快速把车造出来,但是在新能源汽车时代,由于技术进步速度快,供应链企业也没有"成熟方案"可以提供。

  所以,即便采用"方案整合"模式,恒大也花了4年才让恒驰5下线交付。首批车上市后,车主发现包括车机系统在内,很多地方都不完善,更像一部"半成品"汽车。

  对比FF 91,2017工程样车亮相,2018年时已经有工程测试车(虽然一直测试到了2023年)。假如把其中难以确定的零部件(比如雷达)和配套系统简化,那么推出减配版车型应该用不了恒驰5这么长时间。


目标与利益的偏差

  2018年恒大投资FF仅三个月就闹崩,核心矛盾在于合同里的对赌条件要求FF必须按时量产,否则贾跃亭将失去对FF的控制权(贾持有的股份有10倍投票权,对赌失败则失去额外的投票权)。

  按合同签署的剩余时间计算,FF按期量产希望渺茫,贾跃亭就要变成FF的小股东了。虽然这是贾会计自己吹牛的后果,但是他肯定不能忍。双方爆发诉讼大战,最后以“FF境内资产归恒大”和解。

  如果当初恒大直接以最终和解方案为基准跟FF洽谈,境内FF交由恒大,境外归贾跃亭。恒大能顺利获得造车/囤地的技术和产权,总投入额减半、还能节省大量时间。并且恒大要真把FF x1造出来了,还有卖点,至少比恒驰5有吸引力。

  只能说当初许老板把盘子画的太大,试图吞掉FF。跟贾跃亭死磕之后又决定自己造车,最终走上了独木桥。


  顺便说一下,恒大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提出的债务解决方案之一是把债务转换成恒大汽车和恒大物业的股权……


回过头看,恒大当初还不如投资贾跃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