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笛学习」如何让你的长笛演奏“可视化”?
Hello大家好,我是叶子老师!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话题~我们常说,演奏时音乐性很重要、演奏时要有“画面感”。那么,我可以去哪里找到对应曲目的画面?又怎样在我演奏长笛时,让画面深深的印在脑海里呢?

答案是,把脑海中的画面“可视化”!!

01为什么要让音乐“可视化”
两个视角:
1.作曲家视角:作曲家在写一首作品时,必定会被时代的背景、当下的心境、周遭的环境等影响,这些因素是我们除了乐谱之外的参考项。

再来,作曲家还会为演奏者留出“二次创作空间”,随着时代的变更、人们思想的不断转换,对曲目的理解也是层出不穷,这也是为什么经典永流传却魅力不减的原因吧。2.演奏者视角:我们要在尽可能靠近作曲家原意的同时,为自己的音乐建立“画面感”,它可以在脑海里,或把它更直观的呈现在眼前。

这个想法是我在一次备课时突然闪现的,是一种练习的新思路,分享给大家。例如,前段时间一个学生在练习《渔舟唱晚》,他的音色不错,节奏和音准也过关,但还需要在“乐感”上做些许提升。因此,我下课后研究,怎样能更直白的告诉学生,这一句描绘的是什么画面,你应该带着什么样的心境去演奏?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想演奏好一首作品,首先要了解其创作背景,只有了解了背景,才能对所谓的“画画感”有一个基本认知。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渔舟唱晚》的中文介绍是:乐曲描绘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曲目的英文名翻译的很直白,叫作:Singing in a fishing boat in the dusk.(傍晚时分在渔船上唱歌)

根据曲目介绍我思考,在演奏时是不是可以找相似画面的影视剧片段、或是一幅描绘渔民生活的画作,将自己置身到场景中,让我们的演奏为视频和画作配乐呢?
02画面分享
下面分享几个不同风格的音乐相对应的画面,供大家参考。(此内容没有标准答案,在尊重作曲家原曲内容的前提下,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理解去找对应画面。)中国作品《渔舟唱晚》 参考画面01:


西方古典音乐:莫扎特系列作品 参考画面02:

(可把自己代入到画面中长笛演奏者的位置)

(画面从左到右分别为莫扎特的姐姐、莫扎特、画像中莫扎特的母亲、拿小提琴的父亲)仔细观察他们的服饰,像是带有丝绒材质的、会用蕾丝花边来装饰袖口处。参考以上内容,那么我们在演奏莫扎特的作品时,是不是也要想象自己身着同样服饰?甚至可以穿上类似的服装去演奏呢?试试看这种方法找找古典乐的氛围吧!迪士尼真人版电影《美女与野兽》 参考视频03:

(对比莫扎特画像和电影中王子的形象有不少相似之处)

注意看开头和结尾的歌舞部分(由于版权无法放视频片段给大家,可以在网络上观看。)注意观察画面中人物的衣着、头饰及宫廷建筑风格。
(虽然莫扎特是奥地利作曲家,电影的背景是在法国。但相似之处在于莫扎特的音乐属于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1730-1820),与电影的时间有重叠部分,因此这部电影推荐给大家做“可视化”演奏练习。)
流行音乐例如这首袁娅维翻唱的《靠近》,她一开口就能让大家感受到粉红泡泡的恋爱气息,实际上她没有看过《爱情公寓》,但不代表她在演唱时脑海中是没有画面的。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一首音乐的传唱,可依据背景也要结合自身理解。


台下观众在点评时听到的是电视剧中的情节,而袁娅维心中的画面是她最美好的一段恋爱。这就是画面感的重要性,它和音乐一定是密不可分的。根据这个思路,流行歌曲的画面会更容易浮现。简单来说,节奏欢快的歌曲就去看开心快乐的画面,去看你喜欢的一切事物。慢板忧郁的歌曲可以去看虐虐的剧情或回忆找找伤感的情绪。一定不要害怕释放情绪,音乐就是代着情绪来到这个世界的,情绪是它的灵魂,因此我们要带着自身的情感赋予它不一样的生命力。
03如何让音乐“可视化”
具体练习方法:(仅用于练熟作品后使用)1.视频:例如用影视作品,请一定将画面调至静音,然后用你的长笛为视频中的画面配乐。最好是看过的、熟知的视频,不可以一边练习一边追剧噢!2.画:先仔细的观察画中的人物、风景、色调等,想一下我可以“站在”画中的什么地方去演奏?然后尽可能的让音乐融入到画中去。通过这样的方法,将需要想象的画面从脑海放到眼前,给相应视频“配乐”是不是更直观?同时增加了学习长笛的多样性呢?好啦!以上就是关于“长笛可视化练习”的分享,希望帮助到热爱长笛的朋友们~欢迎大家在评论区/长笛群与我们分享,吹长笛时,你脑海中浮现的是怎样的画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