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电视剧,为什么如此注重真实性?

2020-12-18 19:50 作者:四独木  | 我要投稿

《大秦帝国》的成功是因为,我们终于知道了,中国人擅长讲现实中的“简单”故事,而不是玄而又玄的题材;《大秦赋》没有发挥好,但也还是继承了这个理念。《无极》追求浪漫却脱离现实,所以它被我们唾骂。

中国人近万年来靠掘开土块、播下种子生活,知道想活下去就必须甩开膀子花力气干活,这养成了我们根深蒂固的朴素的实用主义价值观。

积攒财富,保障余生是普通中国人的终极目标之一。

想一想自己的父母祖辈,看着打电竞,或者搞艺术的孩子,经常会说:“这东西能吃吗?能赚多少钱?还不抓紧学习去!”

所以说,我们的文艺作品,譬如古典小说、戏曲本,也喜欢讲一些来源于生活的小故事,或者从历史中挖掘题材,不断改编。

注重现实和实用的精神,让我们不习惯于展开想象力,编写架空的故事。

除了《红楼梦》外的三大名著里的故事,都是从前人的讲述中继承下来,改写一番,编辑成册的。

我们的文艺系统里,很少有完全架空,独立创作的作品,《红楼梦》《金**》已经是相当罕见的了。

而改编现实题材,从历史中摘取灵感,早就是我们信手拈来的办法。所以《大秦帝国》自己作为宏大历史的一个篇章,讲述了中国强大的关节之一,定会让观众有磅礴之感。

在文艺作品中,我们会发现被掩埋的自己,一个民族流行的文艺方式常常反映了这个民族压抑的本性,日本喜欢中二的热血漫,因为他们喜欢佩戴虚假的面具,把自己的欲望掩藏得很深。

我们也类似。很多狗血的爱恨情仇、伦理家庭的故事题材如此流行,就是因为我们实在是太过重视现实,太过习惯实用主义,导致那些我们喜欢的,却不太符合实际的东西,比如电竞和艺术,不断被压抑。

于是很多文艺创作者,寻求那些平常生活中见不到的浪漫色彩,涉足那些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

90年代以后,有些创作者着急地向西方学习文艺形式,去讲一些充斥着幻想和浪漫色彩的故事,总想让自己的电影充斥高大上的气息,结果搞得不三不四。

很多“狗血电视剧”想表现的各种“主义”和情怀太多,却忽视了自己的故事太简单,世界观构筑得不够完善,根本撑不起这么多想法。

电影中人物的爱恨纠葛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故事情节和背景,显得脱离现实,莫名奇妙,或者说矫情。

而中国人尤其讨厌不“实际”的事,于是这些“浪漫”得不三不四的文艺作品被我们踩在了脚下。

而如今受到欢迎的一些历史,或者以类似于“史诗”题材的电视剧,则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既然我们既然从古到今都不擅长构筑架空世界观,那干脆就回到自己擅长的领域中。

中国具有家国情怀的宏伟历史,我们完全可以像古人一样,继续从历史中取材,讲一讲具有现实意义的没有多少爱恨纠葛的“小故事”。

而像《大秦帝国》这样,讲述百年的宏大历史,对于很多编剧导演,尤其那些捞钱的欲望大于制造艺术精品的,是巨大的挑战。

他们不需要去追求那些玄而又玄的“主义”和情怀,只需要把我们崇尚的精神用更加高端的叙事技术再阐述一次,深化它,让它裹挟着强烈的情感力量冲击观众的精神世界,照样可以受到大众欢迎,还不会因为脱离现实而被批判。



中国电视剧,为什么如此注重真实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