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记》女性形象塑造的价值
《搜神记》女性形象塑造的价值
(一)文学价值
《搜神记》当中的女性形象有着极其高的文学价值,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女性形象的创新;其二,多变的叙事视角。干宝在《搜神记》这一作品中塑造了一批批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所采取的叙事视角也十分丰富,对后世的文学作品也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1.女性形象的创新
一方面,《搜神记》塑造了一批情感自由的女性形象。处于男权中心社会,女性的情感原本就受到了诸多限制。在很多古典小说中所刻画出来的女性大多都是对情感忠贞不渝的,一旦变心,就很可能会以不守妇道之词加以批判。但是《搜神记》这一作品中并没有受到男权中心文化的影响,叙事者对女子的情感变化并无微词。并且所描述的女子大多都是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虽然最后的结果有好也有坏,但是作者都以客观的视角描述了这些女子的爱情,也描述了他们自己的选择。不管是喜剧还是悲剧,这都展现了一个个情感自由的女性形象,而这在中国的小说史上是十分珍贵的;
另一方面,《搜神记》塑造了早期女性主义的形象。在中国古代,女性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虽然现在全人类倡导男女平等,但是依旧有一些重男轻女的根深蒂固思想存在。女权运动最早出现在法国,随后传到英美才逐渐兴起,五四时期才传到了中国。但是早在魏晋时期,女性意识便开始觉醒,并尝试做出抗争,出现了一系列因不堪压迫和奴役而奋起抗争的早期女性主义者,比如丁姑、苏娥等等。并且《搜神记》中大多数的故事都讲述了女子赠男人财物或者权力,这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了早期是存在男子依附于女子生活现状的,而这也展现了中国早期的女性主义思想。
2.多变的叙事视角
(1)全知视角
《搜神记》的叙事方式采取了第三人称式的全知叙事视角,主要特征是叙事者躲在幕后,冷眼看人和事,既不参与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也不对人物的事件进行评价。比如在卷十四的《窦氏生蛇篇》中,从窦氏生蛇到窦氏死去,有大蛇出现,叙事者却并没有对这种奇异知识做出任何解释,也没有叙述窦氏以及他人对生蛇一事的态度及想法。除了整个事件本身,读者无法得到任何信息,直到最后从时人的角度来分析,我们才可以看到其中的端倪——“窦氏之祥”,而这也为读者对整个故事及当时社会背景的分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总的来说,全知视角更能够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它能够让读者看到一个更为立体、饱满的人物形象,而这也是《搜神记》的独特之处。
(2)限制视角
限制视角不同于全知视角,它主要指的是叙事者将自己的权利不断压缩,并不会事无巨细地交代整个故事的具体情节,而是以故事中的人物为视角,将其作为立足点,将人物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感作为推动整个故事情节发展、揭露整个事件真相的主要参考点。这一视角有着“当局者迷”的特点,故事中的人物不可能全能全知,这也就给读者获取事件的真相真多了时间,以此来制造悬念。而这也是志怪小说描写怪异之处主要参考的方式。比如卷十五《贺瑀篇》中,贺瑀死了,三日后又复生,他通过自己的叙述讲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叙事者完全是以贺瑀的视角来描述整个故事,通过贺瑀的描述,我们才可以知道整个事件的始末,也能够彰显整个故事的奇异之处。因为亲身经历者的叙述更能够增强整个故事的真实性及可信度,更能够将这种荒诞离奇的经历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获得更为真实的阅读体验。
(3)流动的叙事视角
不管是全知视角还是限制视角,它都是对叙事视角的静态分类。在《搜神记》这一作品中,作者经常使用的是流动的视角,是若干个角色视角和叙事者视角结合具体的故事情节进行的动态组合,经常出现以一些故事情节比较复杂的篇章中。通过不同人物的转换,采取不同的视角,以不同人物的不同口吻来叙事,使得整个故事更为真实。比如在卷十七《彦思篇》中,故事最开始都是以彦思作为叙事的视角所发生的事情,也是他亲眼目睹的。比如从最开始家中有鬼到后来鬼要求娶他的小妾,请来道士做法,鬼魅再将这一道士赶走,最后再到彦思将家中有鬼的事情告诉妻子,被藏在悬梁上的鬼听到之后威胁要将整个房梁截断,使得彦思一家不得不搬到外面等等事情,都是以彦思的视角来展开叙述的。而后这一视角发生了转换,移到了郡中典农身上。典农指出这一鬼魅是狸物,被鬼魅危险,要揭发他贪污的行径,使得典农急忙向鬼魅谢罪。最后又以“自后无敢道者,三年后,去,不知所在。”作为全篇的结尾。这样流动的视角使得整个叙事的立场发生了变化,也避免整个故事单一、枯燥、乏味。使得整个故事的情节更为紧凑、复杂,能够让读者产生更为积极的阅读兴趣。
(二)审美价值
在魏晋时期,虽然女性的生存状态相比起之前压迫与钳制有所弱化,也更为自由与开放。但是女性依旧是当时的弱势群体,她们执着追求自己的社会理想和爱情理想,在实现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障碍。她们给我们展示的“悲剧”是立足于一种比较宏观的视阈,体现出来的并不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悲哀、悲悯,而是有价值的事物在社会历史的冲突及毁灭中展现出来的一种独特情感。比如她们敢于斗争的勇气和对理想追求的力量感,所展现出来的美才更有内涵。所以《搜神记》这篇作品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它更能够彰显作为古代弱势群体的女性敢于追求理想爱情及独立人格尊严过程中不惜付出生命代价的勇敢,更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他们的悲剧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加以分析:
一方面,爱情悲剧。《搜神记》中大多数的结局都是以悲剧收尾,不管是人鬼、人妖还是人神,他们的结局基本上是以悲剧为主。并且这些女性基本都是善良的,她们追求人世间的真爱,却被自己所深爱的人深深伤害,而后也没有施展任何报复。其中所展现出来的不仅是情感美,还散发着独特的人性美,特别是角色放在了女神、女鬼或者女妖身上,更展现了人世的无情。这些女性追求自己爱情的过程虽然显得痛苦而无奈,但是并没有给人一种消极悲凉之感,反而是有一种悲壮的审美感受。比如《紫玉与韩重》中,两人自由恋爱,最后因为门第悬殊,两人死于非命。二人的纯真爱情在现实中难以实现,但是作者却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小说中帮她们实现了。两人在墓中完婚,这种浪漫且诡异的表现手法既展现了当事女子对婚姻不自由的一种反抗,也从侧面展现了作者对门地观念的强烈鞭挞。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人世间的真情可以冲破时间、门第甚至是生死界限,不仅彰显了爱情的伟大,也展现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盛行的时代下女性追求爱情自由的勇气与抗争精神,这种悲剧所展现出来的美是富有力量性和启迪性的;
另一方面,《搜神记》中的故事还展现了当时特定社会现实的黑暗与混乱,也展现了当时人民所遭受的苦难。这些女性形象不仅承载着时代的精神,也记录着时代的乱象。这些女性生于乱世,妄图寻求一线生机,而后被黑暗现实摧毁的这种现实悲剧往往也能够给读者展现出一种悲剧美的感悟和体会。比如《东海孝妇》中的周青因为婆婆不想拖累她自缢身亡,却被自己的小姑诬陷,被官府屈打成招,含恨而终。随后当地大旱三年,天地出现奇变才显示出周青的冤屈。这一故事情节不仅展现出了作者对封建时代孝道的讽刺,还能够展现当时社会女子的悲哀。孝妇只能靠死后天地的反常变化来证实自己的冤屈,由此可见,当时社会的女性生存是多么的艰难。特别是在等级门阀制度十分森严的情况下,当时下层人民蒙受的不平和冤屈多如牛毛,这也正是展现了当时社会时代的悲哀。所以《搜神记》这一作品中不仅展现出了含有悲剧美的女性形象,更给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悲剧以及生活在悲剧时代中女性群体的可悲,能够给读者带来一种十分强烈的悲剧美感受和体验。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及人类命运进行思考和感悟,升华他们的灵魂。
(三)现实价值
即使现在有了人人平等、男女平等这样的说法,并写进了宪法,但是中国已经历经了五千年,有些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存在。就如女性歧视,在当今社会仍是存在,很多企业单位都是优先考虑男性,对女性存在不公平的待遇,很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在面试时用人单位都会问女性的婚育计划,这就是对女性的一种普遍看法,认为女性就是婚后相夫教子。虽然已经进入了新世纪,有一些人还存在重男轻女的观念,认为只有生了男孩才算完成传宗接代,并有养儿防老这样的老话,而且在一些财产分配方面也是默认女儿无分配权,可见人们对女性还是存在性别歧视。
而且现实中对女性总会存在一些固化的标签与思维,认为女性有些事情只是出于无奈被迫完成,但其实并不是因为一些标签才去做的。在生活中,我们总跟别人说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又或者按照别人的想法去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往往忽略了我们的个体主观意愿,女性的个体需要活成什么样子是取决于她自己的选择,而不是按照别人的想法去活。我们要正确看待女性的社会地位,男性与女性都一样,都是独立的个体,男性并非是家里的顶梁柱,女性也不是非要委曲自己顺从家庭。女性的自由平等,还是得靠女性自己去争取,在这一方面给我们带来启示的历史女性有很多,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性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生活在连年战争的时期,但是女性们没有放弃对美的追求,反而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女性得以喘息的机会。她们聪明才智,尽情的展示自己的魅力。她们在穿戴服饰方面也敢于挑战,在封建礼教社会每一类人的服饰穿戴都有一个严格的标准。而魏晋的女性却是大胆的冲破封建礼教,追求自然美,《西晋服袄》就讲了在元康末年妇人的衣服开了两个裤裆,加在衣领的上面,这种是内出外的象征,与传统背道而驰。又有《方头屐》中女子不再是原来的圆头屐,而是与男子一样的方头屐,可见当时女性就试图与男性持一样的地位。再则当时的女性就不在依附男性而存活,《搜神记》再众多的人神恋、人鬼恋当中的女性就是不依赖男性而活,她们还主动帮助男性获得地位与财富。再则就是魏晋有名的才女谢道韫就是一个典型追求自由解放的女性,她不仅有才,还勇敢无畏。她直接指责丈夫,并且表达了对这个所谓门当户对的婚姻不满,这样的行为在封建社会是大逆不道,但是谢道韫却是无畏。
魏晋的女性不仅为我们展示了追求美的女性,还为我们展示了独立美。卷十六《苏娥》,苏娥丈夫早死,为维持生计就买起了丝织品,最后被歹人杀害,但她也不就此认命,而是托梦为自己伸冤。可见当时的女性不仅可以自立自强,还有一股不服命运的劲。再有《邓元义妻更嫁》中的邓元义妻子,不管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一个贤妻良母、孝顺的形象,却被休回家,即使是这样原本柔弱的女子没有消极,而是敢于主动寻求自己的幸福,后来嫁了一个比前夫更优秀的人。这些女性是我们的榜样,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今社会,女性都应该自立自强,不在依附他人存活。
女性从来都不是历史的旁观者,在人类发展史上,女性是直接的参与者,甚至是创造者。[17]通过对《搜神记》女性形象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女性都是敢于与恶势力抗争,试图追求自己的自由,即使最后能成功的战胜封建礼教,但是她们身上敢于斗争,主动追求爱情,为当时,乃至后来的女性做了表率的作用,她们值得我们敬佩,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