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内科学-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概述

2023-03-12 12:27 作者:在痛苦中卓绝  | 我要投稿

郑重声明:本文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脑血管疾病目录:

(1)脑血管疾病概述

(2)缺血性卒中、TIA

(3)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疾病概述

1.定义:

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病变或血流障碍

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脑部受损征象:意识障碍、局灶症状和体征。

2.分类:

1)卒中:症状持续>24h或者影像上发现责任病灶

(1)缺血性卒中

(2)出血性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症状持续<24h且影像上未发现责任病灶

3.流行病学

1.男性>女性

2.与环境、饮食习惯、气候(越冷发病率越高)有关

3.复发率高,致残率高

4.脑部血管特征:颅脑血液供应主要来自①两根颈总动脉②两根椎动脉

1)前循环(大脑半球前3/5):颈内动脉入颅→分支为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

2)后循环(大脑半球后2/5、小脑、脑干):两侧椎动脉→汇合成为基底动脉→分为两侧大脑后动脉

3)Willis环(脑底动脉环):变异多,大部分人都不完整

(1)前交通动脉:联系左右两侧前循环

(2)后交通动脉:联系前循环和后循环

神经病学(第四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P115 图8-3

5.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1)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2)糖尿病

(3)脂代谢紊乱

(4)心脏病(房颤、感染性心内膜炎、心梗)

(5)TIA

(6)颈动脉狭窄

(7)脑血管疾病史:复发

(8)吸烟、酗酒

2)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1)年龄:>55岁

(2)性别:男性

(3)遗传、种族

6.诊断

1)问诊:

(1)首次发病情况

①起病时间

②起病时处于什么状态:安静、紧张、活动状态?

③起病缓急:急性(心源性栓塞)vs逐渐起病(脑血管血栓形成)

④有无先兆发作?——TIA

⑤发作次数?

⑥伴随症状:发作后意识障碍、智力和记忆力改变、说话阅读书写障碍、视觉听觉障碍、头痛头晕恶心症状等

(2)前驱症状:即代偿阶段

(3)伴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贫血、吸烟饮酒等

(4)用药情况:

①诱发脑缺血:降压药

②诱发脑出血:抗凝(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华法林)

③其他

2)病人无意识,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判断

(1)突然发生

(2)一侧肢体无力、笨拙、麻木

(3)一侧面部口角歪斜、说话不清、理解障碍

(4)一侧视物模糊

(5)平衡障碍

(6)严重头痛、恶心、伴意识障碍

“FAST”:face dropping;arm weakness;speech difficulty;time to call 911

3)检查:一般情况、意识、高级功能(记忆力、定向力)、颅神经、颈抵抗、运动、感觉、共济失调、反射、病理征

4)影像学

(1)头颅CT:相比MRI稍微模糊一些。主要看出血情况

(2)MRI:

①T1:水黑,脑白→看结构(类似CT)

②T2:水白,脑黑→看病灶(液化灶呈现白色)

③T2 FLAIR:压水相(把水的白压下去,就体现病灶的白)→看新、旧病灶

④DWI:显示新发病灶,如急性梗死、炎症等

(3)MRA:无创,颅内动脉成像。

(4)DSA:有创,血管造影,金标准。

7.治疗:多参照诊治指南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1)一般处理:

(1)呼吸与吸氧

(2)心电监护:早期发现房颤、心律失常

(3)血压控制:避免血压下降太快,

①对于血压持续升高至200/110者,可以采用拉贝洛尔、尼卡地平等降压;

②准备溶栓的控制血压<180/100;

③对于卒中后病情稳定,血压持续140/90者,起病数天后恢复降压。

(4)体温监测:预防感染

(5)血糖

2)特异性治疗:

(1)改善脑部循环:

①静脉溶栓(首选方法)rt-PA、尿激酶、替奈普酶

②血管内介入:机械取栓(对于有静脉溶栓禁忌症的)、动脉溶栓、血管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

抗板(对于不符合静脉溶栓、血管内取栓适应症且无其他禁忌症):卒中后48h内口服阿司匹林

④抗凝:大多数患者不推荐早期抗凝

⑤降纤:不适合溶栓且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

⑥扩容:大多数患者不推荐扩容治疗

(2)他汀药物:发病前用的,发病后继续用

(3)神经保护

(4)其他疗法:高压氧、亚低温

(5)中成药、针刺

3)急性并发症处理:

(1)脑水肿、颅高压:

避免导致颅内压升高的因素:头部扭曲、激动、发热、电线、呼吸困难、咳嗽、便秘

抬高头位

甘露醇(一级推荐)、高张盐水、甘油果糖和呋塞米(二级推荐)

④减压术

(2)梗死后出血性转化:停用溶栓,并于出血症状稳定后十天至数周后开始抗栓

(3)癫痫:不推荐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孤立发作的不建议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

(4)深静脉血栓形成:尽早活动,抬高下肢;不推荐常规使用预防性抗凝;已发生者运用肝素治疗。

8.预防

1)一级预防:早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2)二级预防:降低复发风险

9.康复


参考:

[1]神经病学(第四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J] .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 (9): 666-682. DOI: 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8.09.004

 

声明:本文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内科学-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概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