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万松美文欣赏:重又家访
今年暑假开启第三天,我们学校暑期家访就开始了,这次任务主要是宣传防溺水。也算是未雨绸缪,早宣传比迟宣传好。所以,我们在高温橙色预警中,开启暑期家访模式。
全校教师成六个小组,每组方向明确,访问人数一定,要求做到一个不漏,同时在群里分享家访情况。
我和李云山校长郝先江老师一个组,家访的对象,全是明光市自来桥镇的学生。他们是我校很特殊的群体。因为这些就近就学的孩子,不是本县的,但他们在幼儿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占比不小,是不容忽视的群体。我们这个小组家访的学生人数不多,十几个人,但涉及的范围不小,而且大都是我们不熟悉的地方。
大家六点半集合,七点开始家访。途中接到好友视频电话,我告诉他,我正和校长一道进行暑期大家访。他笑道:牛呀,校长为你开车!暑期家访,你怎不说两句牢骚话,而是心甘情愿的?
呵呵,我笑了,他不知道,尽管我批评过形式主义的活动。但是,对于家访,我向来是主张必须做,还要做好的。
当然,我们也顾不了生病学生传染与否。有个任姓学生家长等我们在另一位学生家吃过中饭后,生拉硬扯拽到他家,原来他一直守候在外,生怕我们走了。我们只好吃过晚饭,在他家住了一宿。那次家访因为是肝炎的原因,情况特殊,家家到,问情况,做登记,也给家长孩子一些建议,所以至今还记得。
后来,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渐渐地我们就没了家访。这或许是有了电话的原因,了解情况方便,即使有较大的问题,只会通知家长到学校。有了微信,建了群,这样的家访就更少见了。
徐老师是个依旧经常家访的老师。他班的孩子家几乎都到过。支教到定远,也是这样,跑遍全班所有学生家,每个孩子把老师到家家访当成是奖赏。家访让孩子们得到爱和自信,学生改变很大,许多人开始爱上老师,改变态度,喜欢上学习。效果这么好,这让我也受到震撼,觉得重视家访,仍然重要。
现在学校在暑期里,防止学生溺水,做专题家访。硬性规定,虽然有些狭隘了,但是我们可以加上许多内容啊。
说实在,我的确反对形式主义活动,但我对家访这事,还是精神饱满乐意参与。就是因为我们可以加进更多的内容,也是实实在在的。通过家访,我们可以近距离接近家长,了解家长学生情况,对我们以后的教育教学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曾经向家长建议,一定要给孩子准备一个书房,最起码有个书桌,这一次,正好可以看看家长们落实的情况。
一路上,我们说到学校遇到的情况,可能出现的后果,大家虽然难免彷徨,但依然觉得应该打起精神向前,做好我们必须做的工作,还要做得更好。
现在条件好,有车有电话,我们一个人谈话记录,一个人摄影留存。简直就是一个记者团队。不过,这地方毕竟是人生地不熟,给家访带来不便。
有了当地人指引,我们方便多了。
我们跑遍所有的家庭,情感上也感受到很大的冲击。在崎岖的山道,我们的车底盘时不时会蹭到地面;学生家庭条件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家庭居住条件很不好。我对学生说的最多的是:同学们,我们的父母生活不易,也十分辛苦,你们要努力学习,早一点走出大山,学好本领报效父母,回报家乡。
我们完成最后一户家访任务,婉拒了家长留饭的请求,告别向导刘传银,返回。
顶着高温烈日家访,虽然辛苦,但收获满满,充实得很。很多信息,第一手资料,是我们坐办公室,怎么也了解不到的,也是想破脑袋料想不到的。
编辑:中国名家会客厅-高华芬;文字终审:张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