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76岁老干部住ICU四年,花费近千万,刺痛了众多网民的心!
上海瑞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有位名叫范祖祥的76岁高龄长者,他在这里的逗留时间竟然超过了四年,并且没有离开的迹象。经过简单估算,他在这段时间内的医疗费用大致为730万人民币。一些人在深入了解后,发现范祖祥这个名字与上海高级法院的前任书记相同,因此,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国家承担了他的医疗费用。这起事件令人震撼,并引发了两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问题一是,在中国,公共医疗资源长期以来都是非常有限的。虽然近年来有所进步,但“看病不易,花费高昂”仍是普通人的痛点。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过度利用和耗尽公共医疗资源,这无疑是社会不公正的一个明显例子。想象一下,哪个普通市民能负担得起在ICU长期住院的费用?又有哪个普通市民会被允许在ICU长期住院?

问题二是,这位长者处于昏迷状态,接受长时间治疗,仅仅维持基本的生命体征,而没有生活质量。这种治疗真的对患者有好处吗?如此被迫接受治疗,是否符合患者的愿望,是否过于严酷?这是另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从伦理角度来看,对于病重患者,强制进行维持性治疗是极不人道的,这只会使患者的痛苦持续。如果家属出于获得老人的大量退休金或树立孝心形象的目的,而对老人进行强制治疗,这是不应该赞同的。
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来看,公共医疗资源应该追求最大程度的公平分配。我们应该消除特权阶层对医疗资源的过度占用和浪费,必须推进医疗制度的深入改革。

公费医疗和社保的区别
公费医疗相对于居民医保甚至职工医保而言,报销范围更广,报销比例更高。所以公费医疗显然比医保要好。但是公费医疗享受对象上面也说了,受众群体较少。而且公费医疗主要由单位负担,这样单位的压力比较大。
而医保是按照国家省市规定报销比例执行,由社保局统一管理,对单位没有影响。
而且,我国现在正在逐步取消公费医疗制度,鼓励单位为职工参加社保。2020年元旦起,北京市级公费医疗人员已经全部并入职工医保。约有22万人取消了公费医疗待遇,按照比例缴纳社保,以后去医院要用医保卡结算。迄今为止,北京市级和区县级一共67万公费医疗也已经转为社保。下一步,33万中央级公费医疗人员,在接下来的3-4年,我国公费医疗将全部并轨到职工医保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