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全国大学生就业状况(2019年)

2020-04-26 23:32 作者:太宇可斯  | 我要投稿


研究人员:岳昌君 , 夏洁 , 邱文琪 ,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87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经济新常态下的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相互作用研究”(16JJD880005)

研究结果:

(一) 毕业生落实率

总体而言,2019年高校毕业生“已确定就业单位”的比例为37.7%,“升学(国内)”的比例为24.9%(见表1)。如果将表1中的第(1)—(6)项均视为“确定去向”的话,毕业生的总体“落实率”为80.1%。与2017年相比,毕业生落实率下降了4.5个百分点,具体而言,2019年毕业生确定就业单位的比例下降了1.1个百分点,“升学(国内)”的比例提高了4.5个百分点,“出国/出境”的比例下降了1.8个百分点,“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比例均略有下降。

从学历层次来看,毕业生落实率存在差异。专科生的落实率最高,达到85.1%;其次是博士生,为84.6%;硕士生为80.5%。其中,学术型硕士略高于专业型硕士,分别为81.1%和79.4%;本科生的落实率最低,为78.2%。

从性别来看,男性的落实率为82.8%,比女性高5.2个百分点。具体分析发现,落实率的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已确定就业单位”和“自主创业”上,男性在这两方面均比女性高出1.7个百分点(见表2)。

从学校类型来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落实率最高,为84.5%;其次是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为84.2%;第三是高职高专,为83.8%;第四是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为78.1%;普通本科院校的落实率最低,为73.2%。其中,单位就业率最高的为高职高专院校;“升学(国内)”和“出国/出境”比例较高的为“双一流”大学,二者比例均在40%以上;“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比例较高的分别为民办高校、独立学院、高职高专院校。

从学校所在地区来看,东部地区高校(非北上广)的毕业生落实率最高,为86.1%;其次是北上广高校,为85.8%;第三为中部高校,为79.6%;西部高校毕业生落实率最低,为72.6%。具体而言,东部地区高校毕业生“已确定就业单位”的比例最高;北上广地区高校“升学(国内)”和“出国/出境”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0.7%和12.4%;中西部地区高校“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比例较高。

(二) 就业分布

我们选取“已确定就业单位”毕业生群体作为分析样本,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分布进行描述统计。

第一,从就业地点分布来看,大中城市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就业的人数超过一半,占比高达56.1%;在地级市及以上城市就业的占比合计为81.0%。而家庭所在地为县级及以下地点的占比高达65.6%,由于就业机会主要在大中城市,这些毕业生需要流动到大中城市求职,就业难度相对更大(见表3)。

第二,从就业地区分布来看,已确定单位的毕业生来自北上广、东部(非北上广)、中部和西部地区高校的比例分别为16.6%、28.7%、26.3%和28.5%,前往北上广、东部(非北上广)、中部和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分别为25.6%、31.1%、17.5%和25.8%。由此可见,北上广和东部地区对毕业生的吸引力较大,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中部地区毕业生流失比例高(见表4)。

第三,从行业分布来看,毕业生就业比例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1)教育,占12.6%;(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占12.4%;(3)制造业,占11.8%;(4)金融业,占10.6%;(5)建筑业,占9.8%;(6)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占4.6%;(7)文化体育娱乐,占4.3%;(8)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占3.8%;(9)农林牧渔,占3.7%;(10)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3.4%;(11)批发零售,占3.1%;(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2.6%;(1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占2.4%;(14)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占2.3%;(15)房地产,占2.3%;(16)采矿业,占2.2%;(17)住宿餐饮,占1.7%;(18)居民服务,占1.2%;(19)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占0.7%;(20)其他,占4.6%。

从排名前五的行业来看,与2017年相比,2019年教育行业和制造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所提高,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金融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所下降。此外,科学技术服务和文体娱乐行业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所增强,而房地产行业则有所下降。

第四,从工作单位性质来看,总体而言,企业是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单位。各类型单位吸纳毕业生就业的比例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1)民营企业,占35.4%;(2)国有企业,占28.5%;(3)其他企业,占7.2%;(4)中小学,占5.8%;(5)党政机关,占5.7%;(6)其他事业单位,占5.1%;(7)三资企业,占5.0%;(8)高等学校,占2.0%;(9)医疗卫生单位,占1.3%;(10)科研单位,占1.2%(见表5)。

第五,从职业类型来看,按照毕业生就业比例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1)专业技术人员,占34.9%;(2)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占17.1%;(3)商业和服务人员,占16.6%;(4)企业管理人员,占9.7%;(5)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占7.9%;(6)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占2.9%;(7)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占2.0%;(8)军人,占0.3%。

(三) 就业起薪

收入是反映就业质量的客观指标之一。本文选取已确定就业单位且月起薪在500—30000元(含)之间的毕业生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2019年高校毕业生月起薪的算术平均值为5658元,中位数是5000元,相比2017年分别提高了846元(17.6%)和1000元(25.0%)。

结合毕业生的其他特征对月起薪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毕业生的起薪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学历越高起薪越高。从算术平均值来看,专科生为3548元,本科生为5417元,硕士生为8778元,博士生为13849元,其中学术型硕士生为8672元,专业型硕士为8924元。从中位数来看,专科生为3000元,本科生为5000元,硕士生为8000元,博士生为12000元,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的起薪中位数相同。

第二,性别之间存在差异。从算术平均值来看,男性为6186元,比女性高1053元;从中位数来看,男性为5000元,比女性高1000元。

第三,学校类型之间存在差异。算数平均值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055元,一流学科建设高校6946元,普通本科院校5442元,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4504元,高职高专3528元。最高收入是最低收入的2.57倍。

第四,就业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从算术平均值来看,北上广为8340元,东部地区(非北上广)为4971元,中部地区为4926元,西部地区为4329元,在北上广就业的毕业生起薪均值为其他东部地区的1.68倍。最高收入是最低收入的1.93倍。

第五,就业地点之间存在差异。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的平均起薪最高,为6629元,地级市为5090元,县级市或县城为3928元,乡镇为3672元,农村为3951元。最高收入是最低收入的1.68倍。

第六,行业之间存在差异。按平均起薪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7810元;(2)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6885元;(3)金融业6845元;(4)房地产5914元;(5)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5855元;(6)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5535元;(7)制造业5534元;(8)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5328元;(9)教育5315元;(10)采矿业5238元;(1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5232元;(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050元;(13)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917元;(14)文化体育娱乐4778元;(15)批发零售4711元;(16)建筑业4642元;(17)农林牧渔4218元;(18)居民服务4107元;(19)住宿餐饮3546元。最高收入是最低收入的2.20倍。

第七,工作单位性质之间存在差异。按照平均起薪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1)三资企业7563元;(2)科研单位7042元;(3)高等学校6704元;(4)国有企业6152元;(5)民营企业5460元;(6)党政机关5329元;(7)中小学5258元;(8)医疗卫生单位5045元;(9)其他企业4671元;(10)其他事业单位4622元。最高收入是最低收入的1.64倍。

第八,职业类型之间存在差异。平均起薪前三位依次是专业技术人员6429元,企业管理人员5995元,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管理人员5672元;起薪水平居中的是商业和服务人员5149元,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4992元;起薪较低的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4423元,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3943元。最高收入是最低收入的1.63倍。

(四) 就业满意度

就业满意度是毕业生对所找工作满意程度的主观评价,是衡量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2019年高校毕业生对所找工作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比例合计为83.3%,“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例较低,合计仅为1.6%。如果将“非常满意”“满意”合并为对所找工作满意,将“不太满意”“很不满意”合并为对所找工作不满意,则毕业生对各项具体指标感到满意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工作稳定性74.3%、工作地点72.5%、工资福利71.4%、个人发展空间68.5%、独立自主性66.4%、社会地位63.2%(见表6)。

2019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学历之间存在差异。总体满意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硕士生、博士生、专科生和本科生。对工资福利持满意态度的比例最高的为硕士生,最低的为博士生;对工作地点持满意态度的比例最高的为博士生,最低的为专科生;对工作地点、工作稳定性、个人发展空间、独立自主性持满意态度比例最高的均为博士生,最低的均为本科生。

第二,性别之间存在差异。男性总体满意度高于女性,体现在男性对工资福利、工作地点、个人发展空间、社会地位、独立自主性感到满意的比例均高于女性。

第三,学校类型之间存在差异。总体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

第四,就业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在东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满意度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在西部地区就业满意度最低。

第五,行业之间存在差异。满意度高于全体平均水平的行业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1)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2)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3)居民服务;(4)采矿业;(5)金融业;(6)批发零售;(7)教育;(8)文化体育娱乐;(9)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10)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满意度最低的是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其次是房地产和制造业。

第六,不同单位性质存在差异。总体满意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党政机关、高等学校、国有企业、科研单位、中小学、其他企业、三资企业、其他事业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和民营企业。

第七,不同职业类型存在差异。总体满意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和服务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具体到各维度,成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毕业生对所找工作的“工资福利”“工作地点”“工作稳定性”“个人发展空间”“社会地位”“独立自主”的评分均值高于其他职业类型;专业技术人员对“个人发展空间”的评分均值位居第二;除“个人发展空间”外,企业管理人员对其他维度的评分均值位居第二。

中国全国大学生就业状况(2019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