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BT-SV坦克,除T-34以外另一款倾斜装甲坦克

二战时苏联的T-34是综合表现最佳的坦克之一,后世对它系统性布置的倾斜装甲尤为赞赏,对后世坦克的设计都起到了巨大的影响,不过T-34并不是当时唯一布置倾斜装甲的坦克,在它问世之初,至少还有一款与之类似的坦克,那就是BT-SV。

BT-SV坦克并非全新研制的坦克,而是一种基于BT快速坦克系列的改进型坦克。上世纪30年代中期,苏军开始装备BT系列坦克,这型坦克具有很高的机动性,安装的45毫米炮在当时也丝毫不落下风,最大的缺点就是防御太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苏联设计师计划打造一种具备全面倾斜装甲的BT坦克。1937年,一种融合了BT-7快速坦克结构的新坦克诞生,坦克的炮塔以及内部结构基本不变,主要是车体装甲方面的加强。

新坦克在原本BT-7的车体四周,重新系统性的安装了倾斜装甲,这些装甲板突出于车体外侧,上下两部分往相反的方向倾斜,其倾斜角度在15°~58°不等,正面装甲倾斜角度最大,侧面裙甲倾斜角度较小。
这些装甲板的厚度在16~25毫米之间,比BT-7的装甲略厚,后者在6~20毫米之间,但是考虑到BT-SV的倾斜结构,实际防御力还要再强一些。BT-SV的侧面裙甲还能拆卸,好方便维修坦克履带等结构。

至于其他方面的配置则基本不变,45毫米主炮加DT辅助机枪,一样的履带,一样的动力系统布置,不过发动机换为一台500马力的12缸汽油发动机,优于BT-7的450马力V-12发动机.但是增加的动力并没有带来更好的机动性,因为装甲占据了更大的重量,BT-SV的单位功率降低了。
BT-SV坦克在1937年就准备好了接受测试,建造了两辆原型车进行评估,然而暴风雨很快来临,坦克的主设计师被迫离开岗位,去“西伯利亚挖土豆”了,这直接导致研发工作停滞不前,项目之后被废弃。

单就坦克本身而言,BT-SV并没有运用某种新技术,但是它在装甲思路上和T-34一致,这是最大的进步,有助于提升坦克的整体防御力,并且在量产型号中很可能牺牲机动性进一步加强,如果能够得到继续发展,并且将这种装甲思路扩散到其他坦克型号上,“巴巴罗萨”计划的德军作战恐怕就更难了。

BT-SV坦克重约25吨,车长5.62米,宽2.8米,高2.175米,装甲最厚处25毫米,行走装置仍采用克里斯蒂悬挂,最大公路速度52千米每小时,最大行程120千米,标准的四人车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