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Free高考英语高考胜历小课堂第5周汇总(1.30-2.5)

2022-02-05 17:04 作者:FREE高考英语  | 我要投稿


Free高考英语高考胜历小课堂,每日Free NMET公众号首发。平时写字匆忙难免有纰漏,公众号修改又有字数和次数限制,所以每周日会在b站专栏汇总修订过去一周的内容,希望对于各位有帮助。

“高考胜历”特别定制日历,每日一个高考英语阅读长难句分析,助你点滴积累句式分析能力、文章翻译能力和写作应用能力,从而提升高考英语综合实力。b站“Free高考英语”的个人空间商品页可以直接下单购买,强烈推荐各位高三同学用它记录见证自己最后半年的努力!


2022年1月30日 邀请类应用文

—参加活动

每周日,我们为各位准备的是蓝色的应用文写作专题卡片。上次我们看到的是推荐类应用文,这次我们看到的是邀请类应用文。


来看看这次的写作题目。


假定你是李华,你校将举办音乐节。请写封邮件邀请你的英国朋友Allen参加,内容包括:

1、时间;

2、活动安排;

3、欢迎他表演节目。


邀请是介绍和推荐以外另一个非常日常化的交际行为,所以在应用文考察里也会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邀请同时又是一个非常套路化的写作内容,所以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对写作的环节非常熟悉。


来看看范文的写作:


1、You must have heard of the upcoming Music Festival to be held in our school

你肯定听说了即将到来的……


2、Since you take much interest in music, I am writing to invite you to participate in the festival with me

因为你对……很有兴趣,所以我写信邀请你和我一起参加……


邀请信的典型开场,需要记忆并熟练使用。需要各位注意的是,应用文开场一定要写明写作目的,所以邀请信一定要先写明邀请,再介绍活动内容。


must have done表示对过去肯定的推测“你肯定做了某事”,如果要是改成must do,就变成下命令“必须做某事”了,意思就完全混乱了,请各位注意不要写错。


to be done表示“将要被……”,在这里放在名词的后面做补充描述。比如“an activity to be held this Friday”,就是“本周五即将举行的一个活动”。这种写法非常简练,建议各位借鉴。


写作的逻辑不能跳跃,从“有某个活动”直接发展到“我要邀请你”是不合理的,第二句话里的since,就是加入“你可能感兴趣”的必要衔接,补充邀请动作发生的合理原因
 

3、As scheduled, it will be held on the playground from 5 p.m. to 8 p.m. next Sunday


邀请内容里必然涉及的活动具体时间地点,同样有固定句式,要求熟练掌握。注意两个基本表达规则:1、先地点后时间,所以句中先写“在操场”,然后才是“下周日下午五点至八点”;2、先小后大,所以句中先写具体时间,再写日期。在安排介词短语的时候,请注意先后顺序。


as在这里是“正如”的意思,后面直接加的非谓语“scheduled 被安排”,句子写全应该是“As is scheduled 正如它被安排的那样”,这里与我们在之前讲过的when的省略类似,各位可以参考1月17日长难句分析13的内容。各位应该对同义短语“as planned 按照计划”更加熟悉,建议直接记住即可。


4、Additionallysitting on the grass and enjoying the tasty food and drinks provided by sponsorswe will be fully absorbed in the attractive and fascinating performances

5、Furthermorewe also expect to see you on the stage then.


邀请的主体部分就是介绍活动的具体内容。这部分写作的难点在于并没有确定的写作套路,需要你自己按照写作的逻辑思路列出来2-3个要点,实际上和我们在此前讲过的介绍类应用文写作思路是高度一致的。此外,邀请的目的是吸引并说服对方参与,所以在介绍内容时必须重点突出活动的优点好处价值意义,所以你会看到上面的句子里有大量的正态度形容词出现。


tasty food and drinks 可口的食物和饮料

attractive and fascinating performances 精彩纷呈的表演


一些用于描述人物感受的短语也会经常使用到:


be fully absorbed in sth 沉浸在某事中

be deeply immersed in sth 沉浸在某事中

be greatly impressed with sth 对某事印象深刻

be fascinated with sth 对某事着迷


这部分写作也需要注意层次,所以几个要点之间要用到分层标志词:


Also, Besides, Furthermore, What's more, Additionally, In addition, Apart from that …… 除此之外


6、I’d be more than delighted if you could come and share this joyful moment with me

7、Looking forward to your early reply.


邀请信的典型收尾,需要熟练应用。原句里的形容词“joyful 欢乐的”,可以根据具体活动不同替换成“meaningful 有意义的”“educative 有教育性的”


收尾的“Looking forward to your early reply”省略了前面的“I am”,我们的应用文属于偏日常私人化的交流,所以这样的不规则省略是可以成立的。


范文至此分析完毕。邀请信的内核仍然是介绍类的应用文,只是套上了一个邀请的外壳发挥不同的交际作用而已。所以我们之前讲到的介绍类和推荐类的内容写作逻辑,仍然是这类文章写作时的重点。而邀请信的外壳,也就是那些典型的主题语句,是各位必须要熟练应用的。


2022年1月31日 步履不停

各位同学好!到今天为止,我们的“高考胜历”配套公众号小课堂就进行一个月啦。各位在日历上每天看到的句子,都在这里看讲解了吗?从1月1日至6月7日,总计157天。希望到结束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彼此努力过的痕迹。


今天是农历辛丑年岁末的最后一天。岁末的最后一天又叫“岁除”,意为旧岁至此去除,即将改换新岁。在这个辞旧迎新的特殊日子,祝各位同学春节快乐,家人幸福安康!


我们在这一天为各位送上的节日寄语是:


Nature does not hurry, yet everything is accomplished.


这个句子的原文来自《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大概意思就是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和法则。


相对于原文而言,英文翻译版本的意思直白了很多。自然从不匆忙,但是每件事都完成了。想想确实如此。


日复一日的日升月落,年复一年的花开花谢。你看不见自然的速度,但是自然有条不紊地一步步前进着,不会临阵磨枪,也不会手脚匆忙。一分一秒的点滴积累,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新旧更替。


我们的每个目标又何尝不应该是这样。加速度的曲线固然美好,但是匀速的直线也许才能走得更远。你最后得到的每个结果,就是你的每一刻打点连在一起的轨迹。


于我而言,每天2000字公众号文章,128天后就是一本30万字的待出版的参考书籍。每周5小时直播,18周后就是一套完整的高考英语春季课程。这些结果能在短时间内突击出来吗?也许可以,也许不能。但是忘掉最后的结果,每天每周这样一点点积累下去,结果肯定有到来的一天。


岁聿云暮,日月其除。前路未远,步履不停。


2022年2月1日 长难句分析25

—从句关系词省略怎么看?

今日原句

“Although these measures are not effective forever, they are vital for now,” he says. “They are truly good birds that are worth every effort we put into recovering them.”(选自2016年北京卷阅读理解C篇)


内容分析


如果是阅读理解做题,这样的句子直接就忽略了,原因我们在课上重复过一百遍:引号里的内容如果没有特别直接的提问,是可以略去不看的,引用只不过是作者用于增强说服力的一种手段。


放在我们的长难句分析里,这句话主要强调一些核心词汇的应用,以及一个语法现象的理解。


“he says”我们就略去了,把前后两个句子拆分一下。


Although these measures are not effective forever, 连词“虽然”


they are vital for now, 主句


They are truly good birds 主句


that are worth every effort 关系词that断开


(that) we put into recovering them. 省略关系词that断开


先来看第一句。


Although these measures are not effective forever, they are vital for now,

虽然这些措施不是永远有效的,它们现在很重要


看到“although、though、while、even if”这些表示“尽管、即便”的连词或连词短语,你要立刻意识到重点信息在另外半句里,这可以有效地减少阅读里无效信息的干扰。所以虽然前半句话里有“not effective 无效的”的负态度,但是作者要强调的是后半句话里的“vital 重要的”的正态度。这就是把握英语语句重点的阅读思路。


三个核心词汇必须掌握。


measure名词的含义是“手段、措施、方法”,近义词包括way、means、method、approach一系列。在考试里measure还有动词“测量、衡量”的考点,所以看到这个词,我一般就让学生想到“度量衡”,基本上意思就差不多了。


“effective 形容词 有效的”,来自名词“effect 效果”。这个词两个考察方向:一是effect的动词形式“affect 影响”,同义词“influence 影响”同时可以做名词和动词使用;二是与“efficient 形容词 有效率的”这个词的区分,注意effective指最后的效果,而efficient指过程中的效率,名词是“efficiency 效率”


“vital 形容词 重要的”,名词形式vitality。“主要的、重要的”这个词汇大家族,各位必须要从认知到应用熟练掌握:important、vital、significant、crucial、essential、major、primary……差不多这些应该够了。


再来看第二句。


They are truly good birds that are worth every effort we put into recovering them.

它们是真正好的鸟值得我们投入恢复它们的每个努力。


这句话里两个定语从句,考察的是你的语法基本功。


第一个从句因为有that关系词,所以判断起来应该没有难度,很明显的主句完整、从句不完整缺少事物,可以使用that,也可以使用which。这个时候关系词在从句里作主语,所以不能省略。


但是第二个从句就稍微麻烦一点,因为关系词在从句里作宾语,可以被省略掉,所以如果你看不出来这里有个从句,可能理解上就会出现偏差。我们把句子复原一下:


the birds are worth every effort 

鸟值得努力


we put effort into recovering them

我们投入努力去恢复它们


两句话里都有“effort 努力”,所以我们合并一下,上面的作主句,下面的作从句。从句里和主句同样的词去掉,换成关系代词that/which,放在从句一开始。


the birds are worth every effort (that/which) we put into recovering them

鸟值得我们投入恢复它们的每个努力


你会看到第二个句子变成了一个“……的”这样的定语部分,这就是定语从句。而如果你描述的名词原来在从句里作宾语,that/which这样的关系词可以省略,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the birds are worth every effort we put into recovering them


这句话的难度其实不算高,所以判断起来应该还好。各位如果以后遇到更加复杂的句子,可以通过主谓结构来判断省略关系词的情况。比如这个句子里,effort we是断然不可能连在一起的,因为we绝对是个主语,后面的put一定是个谓语,“we put”在一起就是一个主谓结构,这就必然是另一个句子,你需要在主语we前面断开。


再来看个类似的例子,这句话的从句在哪?


I’ve spent the past several years researching and writing about the different strategies we use to seek happiness in our work


判断的道理和上面的句子是一模一样的。“we use”作为新的主谓结构,必定是另一个句子,所以这里同样省略了that/which,翻译就是“我们用来在工作中寻找幸福的不同策略”。


最后说一下worth的用法。


1、形容词,后面直接加价格或表示代价的名词。比如:


The painting is worth 500 dollars.

这幅画值500美元。


It’s worth the time and effort we devoted to it.

这件事值得我们投入的时间和努力。(看得出来省略关系词吗?)


2、形容词,后面加doing,比如:


I think the film is worth seeing twice.

我认为这部电影值得看两遍。


注意:这里不需要用被动,不能用to do

 

I think the film is worth being seen twice.

I think the film is worth to see


再注意:worth后面的动词或动词短语一定要能接上名词


His speech is worth listening

His speech is worth listening to

他的演讲值得听。(听演讲)


3、名词、表示“价值”


What is the worth of this coin?

这枚硬币的价值是多少?(值多少钱?)


中文机械翻译

“虽然这些措施不是永远有效的,它们现在很重要,”他说,“它们是真正好的鸟值得我们投入恢复它们的每个努力。”


中文优化翻译

他说:“尽管这些措施不是永远有效的,但它们现在是至关重要的。它们是非常好的鸟类,值得我们为拯救它们付出的一切努力。”


2022年2月2日 长难句分析26

—你看得出来负态度吗?

今日原句

Instead of promoting the idea of college as a passage from the shelter of the family to autonomy and adult responsibility, universities have given in to the idea that they should provide the same environment as that of the home.(选自2016年北京卷阅读理解D篇)


内容分析


今天的句子比较复杂,但是里面的内容我们在之前的文章里几乎都讲过,各位可以自己检测一下现在看到这样的句子,能不能理解得更清楚了呢?


句子的基本结构是:“Instead of ……, ……”,所以重点在后半句:


universities have given in to the idea that they should provide the same environment as that of the home.


你看得出来重点的后半句是负态度吗?


关键在于句子的主干“universities have given in”“give in 屈服”是give的必考短语之一,同样必考的还有各位最熟悉的“give up 放弃”和各位不那么熟悉的“give off/out 释放出、发出”


“大学屈服了”,当然是大学很不情愿地放弃了自己原有正确的追求,不得不接受一些不正确的结果,这就是负态度的由来。


有的同学会纠结,“give in to”是什么意思啊?是不是应该是“into”啊?如果你有类似这样的疑问,说明句子结构分析有点糊涂。


“大学屈服了”,对什么屈服了?于是出现了后面的补充“to the idea”“大学对这个想法屈服了”。大学本来不赞同这个想法,但是现在不得不接受。


什么想法呢?我们接下来看到的,就是我们曾经讲过的“idea that ……,还记得这叫什么吗?同位语从句,that后面的内容,就是idea的内容,与idea完全对等。


idea = they should provide the same environment as that of the home

想法就是,它们应该提供和家庭一样的环境


“the same …… as …… 和某物一样”这个短语并不难,容易让你理解混乱的就是as后面的that。注意,这里不是从句引导词,而是指代前面environment的代词。如果写全了就是:


the same environment as the environment of the home

和家庭的环境一样的环境


两个environment太啰嗦了,所以第二个换成了that


到此为止,重点的后半句就一部分一部分地分析清楚了。


universities have given in to the idea that they should provide the same environment as that of the home.

大学对这个想法屈服了,就是它们应该提供和家庭一样的环境


这个句子的理解:这个想法不对,大学就不应该提供和家庭一样的环境,但是大学现在被迫接受了这个想法。作者认为大学现在的做法是错误的。


你能理解正确吗?如果不能,一定要认真分析一下自己的理解在哪里出了问题,因为正确理解作者态度对阅读理解解题至关重要


继续来看这个句子。


后半句说到的这个idea是错误的想法,那么正确的想法是什么呢?就是前半句“instead of 相反、而不是”后面的内容了。


Instead of promoting the idea of college as a passage from the shelter of the family to autonomy and adult responsibility, 


大学没有“promote the idea 促进这个想法”,什么想法?后面的of短语“……的”开始补充。


“college as a passage 大学作为一个通道”as在这里是介词“作为”的意思。那么大学作为一个什么样的通道呢?后面的介词短语“from A to B 从A到B”继续补充。这个短语我们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而且通道不就是从某处到某处么。


 从“shelter of the family 家庭的庇护”,到“autonomy and adult responsibility 自主和成人责任”。这部分只有一个陌生词汇“autonomy 自主、自治”,但是不认识完全无所谓,因为后面有and并列,你知道它和“adult responsibility 成人责任”是一回事就好了。


这样分析完,各位会发现前半句其实就是一堆介词短语补充前面名词的具体内容


Instead of promoting the idea of college as a passage from the shelter of the family to autonomy and adult responsibility

大学没有促进这个想法,就是大学作为一个通道,从家庭的庇护到自主和成人责任


这是作者认为大学应该扮演的角色。上大学以前,我们在各自的家庭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衣食住行的一切都有家长操心,我们只要安心学习考试就行了。但是上大学以后,你可能需要远离家庭,可能需要在宿舍和其它同学共同生活,所以你要学会自主,学会作为一个成人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大学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通道,让每个学生完成自己角色的蜕变。


但是,大学屈服了,开始提供和家庭一样的环境,学生失去了蜕变的机会。这样的话,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自主能力差,又不能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是作者的负态度体现,也是这个长句子最核心的重点。


正确的idea:college as a passage from the shelter of the family to autonomy and adult responsibility


错误的idea:provide the same environment as that of the home


分析来分析去,你会发现最重要的,还是核心词汇“give in 屈服”的认知。


中文机械翻译

大学没有促进这个想法,就是大学作为一个通道,从家庭的庇护到自主和成人责任,相反的是,大学对这个想法屈服了,就是它们应该提供和家庭一样的环境


中文优化翻译

大学并没有把自己视作一个从家庭庇护到独立自主承担成人责任的通道,反而屈服于这样的想法,即它们应该提供与家庭相同的环境。


2022年2月3日 长难句分析27

—为什么你的高考分数上不去?

今日原句

If students rely on administrators to regulate their social behavior and thinking pattern, they are not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finding an identity within a larger and complex community.(选自2016年北京卷阅读理解D篇)


内容分析


阅读理解的难点除了体现在句式或语法现象的复杂或词汇的陌生以外,还有可能是因为内容本身具有一定理解上的难度。这句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句话的结构很简单,就是一个我们之前讲过的零条件句


构成方式:If从句现在时,主句现在时

针对时间:任何时间

描述意义:一贯如此,普遍发生,普遍存在


If students do sth, they are not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sth

如果学生们做了某事,那么他们就没有在面对某事的挑战


这就是句子的基本内容。“face the challenge 面对挑战”属于最基本的核心词汇应用,而这里所谓的“没有在面对挑战”,就是“不能面对”或者“逃避”的意思。


所以句子的理解难点,就体现在剩下的补充短语里:


1、rely on administrators 

2、regulate their social behavior and thinking pattern

3、finding an identity 

4、within a larger and complex community


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rely on administrators

依赖管理者


“rely on 依赖、依靠”和同义短语“depend on”是高考必考词汇。我们在前面的文章里也提到过rely的词性变化“reliable 可靠的”“reliability 可靠性”


“administrator 管理者”,来自于“administrate 动词 管理”,它的名词“administration 行政 管理部门”和形容词“administrative 管理的”都属于规则变化。


学生依赖管理者,依赖的到底是谁?在学校管理学生的人。所以这里的administrators,指的就是所有在学校里对学生具有管理权限的人,可能是任课教师班主任,可能是系主任校长,甚至可能是宿舍管理员。理清文章里的人物关系,是我们在理解内容的时候必须要具备的能力。


regulate their social behavior and thinking pattern

规定他们的社交行为和思考模式


“regulate 规定 约束”可以视作“manage 管理”的近义词,名词“regulation 制度”和相关的形容词“regular 规律的 通常的都是高考必考词汇。“social behavior 社交行为”“thinking pattern 思考模式”两个短语没有难度,简而言之就是“做和想”。


我在课上经常和学生说,为什么十八岁成人,因为十八岁以前你“不是人”,你只是别人的复制品而已。你的老师怎么要求之前的学生就怎么要求你,你的家长看到别人怎么管孩子就怎么管你,你每天和所有同学做着一样的事,你被赋予的责任和自主性少得可怜,概括下来就是“学习”和“活着”这四个字。所以从社会行为层面上来讲,你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都有明确的一视同仁的规则要求。举个例子,在中学阶段,连男生女生彼此爱慕,都会有一个声音告诉你,“早恋影响学习”。


但是上大学以后就完全不同了。没有人再像你的中学老师和家长一样每天告诉你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只要你不违法越界,自主权基本上都在你自己手上。你什么时候起床吃饭、怎么安排这一天的活动时间、和谁交朋友谈恋爱、如何待人接物、遇到问题该怎么应对……所有这些问题,都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每个人作出的选择不同,最后走出的人生路径也不尽相同。


你的行为不仅仅是你自己的言行举止,一定会上升一个级别到“social 社会的 社交的”层面,会对其他人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又会反过来作用在你自己身上,最终这种相互影响会让你明白如何回答上面那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如果大学生仍然在依赖老师之类的角色约束管理自己的社会行为,难道其他人会跟随你一辈子吗?


别人告诉我怎么安排时间 = 自我管理能力差

别人告诉我和谁交朋友 = 不会看人

别人告诉我和谁谈恋爱 = 妈宝男

别人告诉我如何待人接物 = 社交能力差

别人告诉我遇到问题怎么办 = 没主见、懦弱

……


你会发现这些都是我们在未来步入社会书写自己人生的核心技能,而这些技能和做对一道高考题一样,都是需要不断锻炼的。大学就是这样的一个锻炼的阶段,任何技能都不可能未经锻炼就熟练掌握,除非你是天才,而在写这些文字的人和在读这些文字的人,一个天才都没有。


比依赖别人管理自己的社会行为更加可怕的是依赖别人管理自己的思考模式。试想,如果你脑子里想什么都要由别人决定,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世界?但是很可悲的是,不知道自己该想什么的人大有人在,因为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的人太多了,而你的行为永远由你自己的思考决定。


如果你不能做到管理自己的社会行为和思考模式,“独立自主”这四个字毫无意义。


finding an identity 

找到一个身份


“identity 身份”,相关的动词“identify 鉴定 鉴别”和另一个名词“identification 鉴定 身份证明”,都是高考必考词汇。


我们为什么要“独立自主”?归根到底是为了回答那个终极的问题:“我是谁”


你是谁?你有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教育经历……但是这些有什么意义?你是履历表上的你自己,还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人,还是一个对其他人有意义的人?我们不要把“有意义”这三个字上纲上线,你不一定要做些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或者声名远播。所谓的“有意义”,就是英文里最基本的短语“make a difference”。你的存在能够给身边的人或事带来正面的积极的改变,就是有意义的。


你帮助朋友度过了难关,你帮助同事解决了问题,你对陌生人说了句“谢谢”让他觉得自己的付出被认可了,你让路边的乞丐有一瞬间感到了人间的温暖,别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想到你,在分享快乐的时候会想到你……这些就是你的另一重身份——你在这个社会里的身份。


高中阶段每个同学扮演的社会身份很简单:你是父母的孩子、老师的学生、同学的朋友,这些身份简单到你可以直接用“好坏”这样的形容词评价。但是随着你的年龄增长,你的身份会越来越多:你是别人的下属或上级,那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下属什么样的上级?别人能用简单的“好坏”来诠释你吗?


你自己的identity身份,在这个社会里是由别人决定的,这就是无处不在的矛盾。而所谓的“find your identity”,不是你要真的去找到什么发现什么已经存在的,而是你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言行举止,在别人心里完成你自己的identity从无到有的过程。


within a larger and complex community

在一个更大的更复杂的社会里


“complex 复杂的”,同义词“complicated”“community 社区 社会”,同义词“neighborhood 社区”“society 社会”,仍然是高考必考词汇。


到高中阶段为止,每个同学所处的环境都很简单,大概率是家和学校两点一线。在家里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学校里只要听话就不会有人为难你,如果成绩再好点那就是学校的宠儿。


但是未来你要步入的社会是一个更大更复杂的综合体,里面细分了无数个领域。你可能在某一个领域里出类拔萃,但是永远有“隔行如隔山”这样的现实在打你的脸。你可能在某个时刻实现了人生的高光,但是所有的荣誉和成就都属于过去,永远会被别人遗忘。你可能是一个小池塘里的大鱼,但是在社会这个大池塘里,我们永远只能做一条小鱼。


一个人再强大,也不能自己独立存在于这个综合体里。你必定要和其他人互动交流互相影响,所以你就必须要面对前面所提到的各种挑战:管理自己的社会行为和思考模式,发现自己的身份所在。


高考是在你前一段人生和后一段人生的交界点对于你的一次试炼。你需要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对考点的熟悉,还有自我管理意识的提升、自主能力的体现、个人内心的成熟和对未来的期盼。你的行为习惯、思考模式、处世能力、自主意识……所有这一切都在决定着这次试炼的结果。所以,你做好准备了吗?


我知道答案。对于很多人来说,没有。从我每天被问到的各种问题来看,根本没有。


你还有125天。


中文机械翻译

如果学生们依赖管理者规定他们的社交行为和思考模式,那么他们就没有在面对找到一个身份的挑战在一个更大的更复杂的社会里。


中文优化翻译

如果学生依赖管理者来规范他们的社会行为和思维模式,他们就不能面对在更大更复杂的环境中寻找身份的挑战。


2022年2月4日 长难句分析28

—我也不知道我讲的是英语还是语文还是政治……

今日原句

Every college discussion about community values, social climate and behavior should include recognition of the developmental importance of student autonomy and self-regulation, of the necessary tension between safety and self-discovery.(选自2016年北京卷阅读理解D篇)


内容分析


别看这个句子看起来这么复杂,实际上是个不折不扣的的简单句。句子的主干就是六个字:


Every college discussion should include recognition 

每个大学的讨论都应该包括认识


所谓的“college discussion”,就是discussion是关于college的事。名词做定语其实是个挺普通的用法,比如你很熟悉的“high school student 高中学生”或“restaurant location 餐厅位置”。


“recognition 认识、认可”,来自动词“recognize 认识到、认出、辨别”。“recognition”就是你对于某件事的认识。引申一下,别人对于你做出的成绩的认识,就是别人认识到了你做出的成绩,就是对你的认可。


所以这个句子的主干,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只要我们谈到和大学有关的事,就应该有这样的一些认识或共识。


然后就是这个句子丧心病狂的并列补充了。


首先是补充主语“every college discussion”。“谈到和大学有关的事”,是什么有关的事呢?于是你看到的是about后面的三件事并列:


about community values, social climate and behavior 

关于社群价值、社会氛围和社交行为


大学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所以这里你看到的其实都和同一个概念有关,就是大学的社会性。


community values 社群价值


在某个特定的群体内,每个个体对好坏、得失、善恶、美丑等价值的观点立场选择,最终形成了这个群体整体的价值观,这是学生能否融入大学生活最根本的要素。


social climate 社会氛围


在某个特定的群体内,所有群体成员体现出的心理状况和情绪状态,具体体现在群体目标、群体规范、群体凝聚性、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等,大学的整体氛围直接影响学生行为的积极性。


social behavior 社交行为


在某个特定的群体内,不同成员分工合作、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各种具体的行为和动作。我们在昨天的文章里解释过,在大学这样的微缩社会里,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其他人独立生活。


所以作者在这里所说的“谈到和大学有关的事”,就是“社群价值、社会氛围和社交行为”这三件事,概括的说,就是“谈到大学的社会性”


然后是补充宾语“recognition”。“应该包括认识”,包括什么样的认识呢?你看到的是后面两个of短语的并列,就是“recognition of sth 关于某件事的认识”。但是作者在of短语里又套of短语,在并列里又套并列,就变成了现在挺吓人的样子。


第一个短语

(recognition) of the developmental importance of student autonomy and self-regulation


关于“developmental importance 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什么东西发展的重要性呢?“student autonomy 学生的自主性”“self-regulation 自我管理”。大学就得重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就得重视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只要谈到大学的社会性,就要有这样的认识和共识。


第二个短语

(recognition) of the necessary tension between safety and self-discovery.


关于“necessary tension 必要的矛盾对立”的认识。“tension”的本义就是一根绳子抓住两端绷紧的状态,引申理解为两者矛盾对立僵持不下的局势。那么在这里是哪两者矛盾对立呢?后面的介词短语“between A and B 两者之间”进行补充,一方是“safety 安全”,另一方是“self-discovery 自我发现”。大学必须要认识到,这两方对立的情况是必要的,既要让学生有安全感,又要鼓励学生去独立自主地面对这个微缩社会的种种挑战,从而实现自我发现的结果。只要谈到大学的社会性,就要有这样的认识和共识。


到此为止,这个句子的涵义我们就解释清楚了:


每个关于大学的社群价值、社会氛围和社交行为的讨论都应该认识到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都应该认识到让学生有安全感和鼓励学生自我发现这种矛盾对立存在的必要性


要求学生对即将踏入的社会和人生的下一阶段有一定的认识,这就是高考阅读理解中纯学术风格的人文生活主题文章所体现的难度。


中文机械翻译(原日历版本)

每所大学关于社区价值、社会氛围和行为的讨论都应该包括对学生自主和自律的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安全和自我发现之间必要关系的认识。


中文优化翻译(再优化版本)

每个关于大学的社群价值、社会氛围和社交行为的讨论,都应该认识到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都应该认识到让学生有安全感和鼓励学生自我发现这种矛盾对立存在的必要性。


2022年2月5日 长难句分析29

—一篇文章搞定你的非谓语动词

今日原句

TOKNOW Magazine is a big hit in the world of children’s publishing, bringing a unique combination of challenging ideas and good fun to young fans every month.(选自2017年北京卷阅读理解B篇)


内容分析


这个句子可以拆成五部分:


TOKNOW Magazine is a big hit 

TOKNOW杂志是个很受欢迎的刊物。“hit”在考试里考察动词“打击、突然想起”,名词“打击、受欢迎的事物”,剩下的就是“hit the road 出发上路”这种特殊短语了。


in the world of children’s publishing, 

在儿童出版物的世界里。“publish 动词 出版、发行”,加了ing可以表示“出版业”。


bringing a unique combination 

带来了一个独特的组合。“combine 动词 合并”,常见短语“combine A with B 把A和B合并起来”,这里是名词变化“combination 组合”


of challenging ideas and good fun 

关于有挑战的想法和很多乐趣。补充前面组合的具体内容,这个独特的组合里有各种启发你思考的想法,还有许多乐趣。


to young fans every month.

每个月给小粉丝们。这个杂志的对象群体和发行周期。


这个句子的结构和词汇并不复杂,我们重点要说的是句子里唯一的重点语法现象——非谓语动词


一、谓语和非谓语到底有什么区别?


我们来看两个句子:


清晨,我们举着志愿者的旗帜骄傲地出发了。

第二天,他我去问问考试结果。


两个句子里标红的位置都是动作的概念。在中文里面这些动作不分彼此,因为中文中的动作基本上只起描述作用,而没有对于动作的其它条件限制。


但是英文中则不一样,动作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比如动作发生的时间、主被动等等,都要通过动词的变化体现出来。所以相对于中文而言,英文句子中的动作承担了更多限定句意的职责,也就成了句子里面最核心的部分。语法老师经常喜欢举这样的例子:


love you.  VS  I loved you.


如果你对一个人说第二句话,估计结果会比较惨,因为loved动词的时态变化,把整个句意都改变了。“我你”和“我爱过你”,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那么在英文中,动词会受到哪些影响发生变化呢?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时间:过去、现在、将来

一般、进行、完成

语态:主动、被动

语气:陈述、虚拟、条件、祈使


如果把这几个影响排个重要性的优先级的话,那最重要的一定是时间,因为这是动作发生最基本的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状态细化动作情况,通过语态确定动作发出者,再配合语气把需要的情景反映出来,就成了一个个的英语句子。


英文句子里的谓语,就是在体现动作最重要的时间影响和状态区别,也就是我们要求各位必须熟悉的八种基本时态。时态二字,顾名思义就是时和态二者的结合呗。“时”当然是时间,而“态”则指状态和语态。


话说回来,如果句子里有些动作不受时间影响,该怎么办?比如之前这个句子:


第二天,他我去问问考试结果。


“让”的动作明显是第二天他做的动作。而“问问”呢?过去我一定没有问,现在或将来问了没有也不知道,这个动作会不会发生都不一定。这种动作,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受时间影响的动作


还有些情况下,我们根本不强调某些动作的时间,因为我们根本不把它看作动作。比如之前的这个句子:


清晨,我们举着志愿者的旗帜骄傲地出发了。


这句话的主干是“我们出发了”,而“举着”的动作是在出发的同时我们做的动作么?是,但是我们更想用它来强调出发的时候的状态,和后面的“骄傲地”其实功能没什么不同。这个时候,“举着”就失去了原来描述动作的功能


以上这些问题的解决,就都要靠我们今天的主题——非谓语了。我想,现在各位应该能明白这东西为什么叫“非”谓语了,它和谓语的功能性有本质区别。


谓语:受时间影响,主被动和状态作为辅助。

非谓语:不受时间影响,只能用来描述主被动和状态。


所以,你在考虑非谓语动词的时候,只需要考虑两件事:主被动和状态


注意,英文句子一句话只能有一个谓语。如果想有第二个谓语,必须有相关的连词或关系词。逗号是不能连接两个有谓语的句子的,and的多者并列情况例外。


二、非谓语动词的具体判断


高考语法填空里,非谓语动词基本只考察doing / done / to do这三种形态,一方面说明这三种形态很重要,另外一方面,也能反映出高考在非谓语这个考点上并不强调难度。

 

doing和done的区别非常明显。doing描述主动和进行的状态,done则表示被动和完成的状态。前面我们说过非谓语动词不受时间影响,主要描述主被动和各种状态,所以这里doing和done的区别,就在这两方面体现。

 

to do则和上面二者有本质区别。doing和done无论是主被动,还是进行或完成,都是已经发生了的动作,而to do则描述未发生的动作。也正是因为to do的这个特点,才出现了描述目的这样的用法。to do是主动用法,被动要写成to be done,在考试里考到的很少。

 

非谓语动词的这三种形态非常简单,所以如果你在非谓语这个知识点上出现了错误,一方面可能是句子结构判断不正确,另一方面可能是词汇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但是就这三种形态本身而言,区分方式很明显。


主被动区分doing / to do VS done

发生未发生区分:doing / done VS to do


判断主被动是非谓语动词解题的关键。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看这个空格的后面。


1、如果空格的后面紧跟着名词,则后面的名词是动作对象,选择主动

2、如果空格的后面紧跟着介词,则该动作后面没有动作对象,选择被动


这种判断方法,除了个别非常简单的动词短语和表示“……某人某物”的双宾语动词,其它的绝大多数普通动词都是适用的。看几个例子:


______ (find) the course very difficult, she decided to move to a lower level. 空格后面紧跟名词,考虑主动


______ (use) with care, one tin will last for six weeks. 空格后面紧跟介词,考虑被动


______ (look) at my classmates' faces, I read the same excitement in their eyes. 空格后面虽然是介词,但是“look at”是非常简单的动词短语,应该视作一个整体,所以后面仍然紧跟名词,考虑主动


至于判断发生未发生,除了句子里明显的时间短语,你只需要把句子的谓语动词拿出来和非谓语放在一起看看两个动作的关系即可。


1、如果两个动作是同时共存的,就是发生

2、如果一个动作是另一个动作的目的,就是未发生


同样看几个例子:


When we saw the road ______ (block) with snow, we decided to spend the holiday at home. 看到see和堵塞block明显是共存的,考虑发生


I'm calling to enquire about the position ______ (advertise) in yesterday's China Daily.  昨天的报纸,有明显时间,考虑发生


Volunteering gives you a chance ______ (change) lives, including your own. 给你机会的目的就是改变生活,给你机会的时候还没改变生活呢,考虑未发生


三、总结和注意事项


到此为止,这就是非谓语动词的三步判断:


判断谓语非谓语——判断主被动——判断发生未发生


咱们来看看今天的句子:


TOKNOW Magazine is a big hit in the world of children’s publishing, ______ (bring) a unique combination of challenging ideas and good fun to young fans every month.


1、句子里有谓语is,逗号前后没有连词关系词,这里只能是非谓语,不能是另一个谓语;

2、空格后面有名词,考虑主动;

3、受欢迎和带来独特组合,明显是同时共存的,考虑发生;

4、最后结果bringing


如果我把句子改一点点呢?


TOKNOW Magazine is a big hit in the world of children’s publishing, and ______ (bring) a unique combination of challenging ideas and good fun to young fans every month.


1、句子里有谓语is,逗号后面是连词and,bring只能和is并列,同样是谓语;

2、杂志带来某些内容,明显是普遍情况,考虑一般现在时,主动。

3、最后结果brings


最后是注意事项:


1、如果非谓语动词在句子里作主语或宾语,你只需要考虑主被动,主动用doing,被动用being done,其它的一切都不需要考虑。to do作主语一般都是比较有哲理性的句子,你在考试遇不到,不用操心。being done的另一个含义是生动形象的“正在被……”,在高考语法填空里没有,所以除了作主语,不用操心。


2、to do不要用在逗号后面,注意下面几个句子:


To achieve success, we work very hard. 

动作目的放在前面,可以逗号断开

We work very hard to achieve success.

动作目的放在后面,不可以用逗号断开


We work very hard, to achieve success. 

这个写法绝对错误,to do不要用在逗号后面


We work very hard, from day to night, to achieve success

这个写法没问题,插入语不计入成分,这里相当于没有逗号,等于第二句。


所以像我们今天的句子,就绝对不可能是to bring。


3、不管动作发生时刻的先后,只要两个动作有共存的情况,就叫同时。两个动作完全没有共存的情况,才叫先后。


同时:我开始做题,一个小时后他开始做题,只要有那么一刻你们俩都在做题,就是两个动作同时,不管谁先开始。


先后:做完题,我们一起出去玩。做题和出去玩完全没有重合可能,这才是动作先后


动作先后会涉及到非谓语主动的另一个形态having done,描述的是“先”的那个动作,在高考语法填空里涉及考察的很少,没有明确先后不用操心。


看明白这篇文章,非谓语题至少做对90%以上。


中文机械翻译

TOKNOW杂志是个很受欢迎的刊物在儿童出版物的世界里,带来了一个独特的组合关于有挑战的想法和很多乐趣每个月给小粉丝们。


中文优化翻译

TOKNOW杂志在儿童读物中大受欢迎,每月为小读者们带来各种奇思妙想和无穷乐趣。


往期回顾

  1. Free高考英语高考胜历小课堂第4周汇总(1.23-1.29)

  2. Free高考英语高考胜历小课堂第3周汇总(1.16-1.22)

  3. Free高考英语高考胜历小课堂第2周汇总(1.9-1.15)

  4. Free高考英语高考胜历小课堂第1周汇总(1.1-1.8)。 


Free高考英语高考胜历小课堂第5周汇总(1.30-2.5)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