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科院801经济学专业课小课堂(3)
先说上岸学员情况:财科院(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801经济学135+,现已上岸 备课书目:高鸿业宏微观 宋涛政经 一本财科院针对性的辅导资料 鉴于篇幅有限,本贴先介绍部分微观经济学经验总结。 本节继续讲解备考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名词解释对比: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在讲解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之前,我们先讲解一下名义价格与实际收入。 对于名义价格:名义价格指的是现实的价格,是不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价格。举例:假设2010年的鸡蛋10元一个,2020年的鸡蛋20元一个,则鸡蛋的名义价格即为10元和20元。 对于实际收入:实际收入指的是工人用货币工资所能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取得的劳务的数量,它较确切地反映了工人的实际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举例:假设2020年月收入5000元,可以购买100斤大米,2021年月收入6000,只能买90斤大米。虽然工资数额有所增加,但是购买的数量减少,实际收入减少。接下来,我们从概念角度来理解。替代效应是指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替代品需求量的影响。例如,苹果和梨互为替代品。如果苹果的价格上涨,而梨的价格不变,那么相对于苹果而言,梨的价格在下降,消费者就会用梨来代替苹果,从而减少对苹果的需求。这种由于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其他商品对这种商品的取代的现象就是替代效应。替代效应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减少,因而替代效应总是为负。 收入效应是指在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如果某种商品价格上涨,而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不变,那么就意味着消费者的实际收入相对于该种商品的价格上升而言在减少,购买能力在下降,从而对这种商品的需求会减少。反之,如果某种商品价格下降,而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不变,那么就意味着消费者的实际收入相对于该种商品的价格下降而言在增加,购买能力在增强,从而对这种商品的需求会增加。这种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下降),而引起实际收入减少(增加)导致需求量减少(增加)的现象就是收入效应。 就其作用角度而言,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在相反的方向起作用。由于在绝对值上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所以价格下降总的结果是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了。价格消费线仍向右方倾斜。就大众买商品而言,大多买的也是正常品,换而言之,在我们经济承受范围内,我们购买的产品是偏低档的,商品需求曲线是右下,替代是增加商品数量,收入会减少数量,但增加商品数量是远大于减少的,因为替代效应远大于收入效应。 了解更多小课堂,欢迎私信或者加入QQ群:73470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