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川乱步《阴兽》:他们如秋叶般纷纷落下
这本是中篇集。包括4个故事。
2023年春天,看乱步真是快要看吐了,这时候我在完全没有任何期望的情况下,打开了这本。我得说真的是意料之外的惊喜,《阴兽》被称为乱步中篇中的最高杰作不是没有原因的。

《阴兽》 9/10 最好的一则
刚看这个标题我以为乱步又要在猎奇领域里发癫了。但是,恰恰相反。这是篇相当优雅、相当之规范的本格推理作品。乱步的作品,说实话,从逻辑演绎的角度来讲跟同期的欧美推理小说没法比,但要说推理的味道的话,《阴兽》这种高质量作品并不虚欧美的那些佳作。
《阴兽》和《何者》等小五郎的短篇都是绝对在推理的气氛上下过苦功的。可能这件事并不是特别复杂,但是主人公特别慢条斯理地梳理情报、一点点像证明题一样把案情解剖开来,尤其是小五郎还总是抓着他那头乱糟糟的头发,这种美感是令人难以拒绝的。《阴兽》虽然没有小五郎,但是推理的气质甚至不亚于任何一篇小五郎出场的短篇。
这则故事应该算是一个三重反转,并非平均地铺在整个故事里,而是细水长流地铺垫一大半以后情转之下、在后三分之一本书里一口气抖出来。就在搜查一筹莫展之际,我甚至都还没做好跟作者赛跑的准备(事实上看乱步看多了真没想到他会写出这种作者和读者比赛谁智商高的作品,所以我压根连准备都没想到要做),故事里的这个“我”就巧妙地通过一大堆看似无关的证据上演了一出绝对能称之为无懈可击的演绎,然后得出了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论。这个第一重解答是我认为做得最好的,因为这几条线索都非常反直觉,甚至可以说是看上去毫无意义;但它们的有机结合和主人公此时此刻令人猝不及防的“话锋一转”却拉高了故事此时的格调。
紧接着,一个特殊的时间点,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东西的出现,推翻了主人公的结论。故事有反转这种设计哪怕是在一百年前都已经屡见不鲜了,更何况我们还可以通过书的页数来推断作者是否还有底牌,因此只是反转的话还谈不上是一个值得吹的地方。
这位主人公很快就反省了自己的错误,再一次推理出的“真相”,但相比第一个结论就有些孱弱了。他一边说着,我一边想着,这有点离谱吧,这好像是不太对劲。但没关系,乱步已经预判了读者的心理,而且读者此时也想当然地预料到了乱步必定能预判自己的想法、在接下来给出更合理的解释。于是,第三重反转直接把读者丢向了一个非常开放的结局,这个温度直接降到冰点的收场让我意识到之前纠结的细节皆是一场空,案件就是这么发生了,可能真相,就只有那些说不出来的话的人才知道了吧。
实际上,这个故事出场的人物很少。故事其实也是一种不是A就是B,不是B就是C的简单的三选一难题。不管你是站在哪个角度来推断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很难去断定别人对方的推断不对。对于这种模棱两可的结局,我始终是心怀鄙视的——但这部《阴兽》真的是个例外。因为它真的是用精湛的文笔、细腻的心理描写、反直觉的线索和足够巧妙的推理,在读者眼前放足了烟雾弹。结局的每次翻转都毫无前兆,都是用一个极其寻常的小东西击碎了光鲜亮丽的逻辑大厦,即便我是已经看了很多部乱步的小说、即便我看进度条就知道后边还有回转的余地,依旧为它优雅的“话锋一转”而震撼。
可以说,乱步之前的推理作大多还是每天练习100下挥刀、还是日本推理在牙牙学语时候的小孩子。乱步的猎奇作是重拳出击却缺乏美感的壮汉,而这篇《阴兽》是近乎独一无二的、使用着优雅的剑法闪转腾挪于乱军之间的独特剑士。这么优秀的奇思妙想,值得他打破自己对于短篇的钟爱。
另外,这个故事彩蛋非常多,这是1928年的小说,里边乱步致敬了很多自己的作品,如果看过的话肯定会会心一笑。如果说讲出来会泄底,那么建议读者把新星出版的《两分铜币》《D坂杀人事件》《人间椅子》《帕诺拉马岛奇谈》这四本集子都看了吧!肯定是不虚此行。
《虫》 7/10
这个单行本里有三篇都是本格推理,唯独这篇是纯猎奇小说。不过我是对猎奇小说完全脱敏的,给这么高的分是因为乱步的文笔确实是太厉害了。
这时候乱步一边在写一些乱七八糟的乐色长篇,一边还在精雕细琢这篇集合了各种腐烂的令人作呕之作,实在是令我喜出望外。要注意的是“集合了各种腐烂的令人作呕之作”不含任何我对故事的贬义,这就是一篇字面意思上的令人作呕之作。故事很简单,就是一个人杀了另一个人,然后看着尸体一点点腐烂。美好的东西在肮脏的环境下慢慢烂掉,以一种极端残忍而又无法阻止的方式变成令人不快之物,给人一种伤春悲秋、怜香惜玉的遗憾或者惆怅。
另外这篇有个让我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的地方就是它代入感真是太强了。乱步这篇文章写得好像是日记一样,好像是真的在他旁边有个尸体在一点点烂掉,而且我这个读故事的人就是坐在尸体旁边发愁该怎么遮掩这腐臭味的凶手。除了恶心或者惆怅,我感到的更多是焦虑,是慌张,是害怕有人来了,甚至想干脆“这把重开”。最让我感到乱步亲身“实践”过的小说,一篇是这部《虫》,另一部是《天花板上的散步者》。
《鬼》 8/10
这篇是比《阴兽》还古典的本格。这篇的凶手利用近现代的东西完成了一个效果非常棒的诡计,脑洞非常有趣。而且这篇的风格有点像横沟正史(横沟和乱步也是好基友),充满了乡村、冬夏季怪谈的灵异色彩,它并没有特别华丽、特别吸引人的谜面,但随着故事进行下去,这种仿佛有一件糟糕的事情在一个现代文明无法触及的角落里悄然发生的不安感会越来越强。
《石榴》 7/10 最差的一则
跟前三篇比,这篇确实是平庸了,但拿到《D坂杀人事件》或者《两分铜币》那个集子里绝对还是中流砥柱之作。这篇因为有硫酸毁容灭迹的手法,所以显得更猎奇一些,但究其本质还是一个跟《鬼》一样“朴素”的本格推理。
这四个故事里《虫》是纯变格,另外三篇都是本格为核心、风格偏向变格的作品。所谓变格,就是在解谜的同时还在气氛上添加恐怖猎奇、畸形心理等元的流派。看看乱步的作品时间年表,1923年出道作《两分铜币》,是纯本格;1925年《人间椅子》,是第一篇变格;到了1928年的《阴兽》,就已经是非常成熟的集大成之作了。短短五年之内,江户川乱步就已经把推理小说最重要的两个流派开创了出来,而且很多经典作品拿到一百年之后看依旧精彩好看,这便是乱步为何能称之为大师。
下一本看《中国橘子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