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4分钟讲透好家长灭绝假象!为啥不培训也成好家长?

2023-08-02 20:26 作者:风度翩翩的小刘  | 我要投稿

越来越多人发现,所谓“大家在同一起跑线”,本来就是一种错觉。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子女的起点。能否托举后代,托举到什么程度,往往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有人出生就能获得别人怎样努力也换不到的一切。其实这不叫不公,而是差距。世界本来就存在差距。没人能选择降生在怎样的家庭。

大部分人并非贪得无厌非要降生到“非富即贵”的家庭。只是有些家长,不但难以托举,还凭一己之力毁掉家庭的安宁和后代的前程。

“毁三代”的家长,通常有以下共同点

一个家族的兴旺,需要靠几代人共同努力;想要从普通阶层实现上升,更不简单。但“摧毁”一个家族的未来,却显得很容易。

有位老师总结了“毁三代”的母亲具有特点。笔者倒觉得,其实这件事不分男家长还是女家长。就事论事,有些行为问题的根源不是男女。

“毁三代”的家长,有以下共同点。第一种破坏力最大,那就是控制欲极强。在这类家长的眼中,事无巨细都要操控,学生必须听从自己一切指令。

否则便要不断说教,甚至打骂,并扣上“不懂事”的帽子。表面上看像关心,实际上他们更在乎的是自己的感受和权威。

家长把所有事安排好难道不是更稳妥吗?这就混淆了“安排”和“操控”的概念。前者是后代需要帮助时,家长有能力支援;后者是无视别人的真实感受,进行入侵。

为什么说控制欲太强的家长,可以“毁三代”呢:因为后代在这样高压环境下,注定要失去活力和主动思考的能力。孩子等于傀儡,就是“废了”,整个家族又能有何指望呢。

第二种,分不出主次,牺牲家人来讨好外人,牺牲后代来成全自己。比如子女上学交一点钱就抱怨,出门请亲戚朋友胡吃海喝却抢着结账。被外人当作“冤大头”,还要求家人省吃俭用。

还有只看到自己孝敬父母的义务,不考虑栽培后代的职责。子女等着交学费,家长本来手头紧,还去操办老人的寿宴。说到底是为满足自身的“人设”,不顾后代。

第三种,什么事都随缘的“木头人”。跟控制欲过强的家长相反,这类人对伴侣、子女和父母,都没有任何期许。看似随和实际上也存在不负责任的心态。

家长有缺点很正常,但更无奈的是“反以为荣”

很多没落、或者始终重复着悲剧的家庭,往往存在以上的特点;很常见的组合模式,便是一个操控型家长,加上一个“木头人”家长。

学生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几乎便注定了艰难的人生。倘若自身较早地觉醒,适当跟原生家庭保持距离,还有一线改变的希望。

其实每个家庭都有难念的经,家长存在缺点,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谁又能保证自己完美呢?但比这无奈的是,存在上述问题的家长,往往又是冥顽不灵的类型。

他们很难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理念,可能“毁三代”。相反,这类家长对于自己那套理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比如控制型的家长,他们觉得都是因为自己如此操心,这个家才能运作。不去控制伴侣和子女的话,就更“翻天”了。“木头人”家长通常也不会明白,这不叫宽容而是纵容。

岁数越大越难改变,这类同学想有出息,只能少听话

有毕业生总结了这样的理论,关于年轻人到底该不该听父母的,结论是:倘若家长本身有点社会地位,家里有仕途或者从商,那么最好多听家长安排。

千万别想着什么“超越父母,去大城市闯荡一番”,这种家庭往往家长给安排的出路,就是最理智的选项。借着应届生身份,回去进单位或国企,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为好。

如果家长本身安排不了什么,还经常想干涉子女的决策,那么只好保持距离。往往自己去问同学、问老师的分析,也胜过听父母的话。

他们如果自己对社会规律和财富密码有把握,就不会是现在的状态。这类同学想有所发展,反而需要少听家长的认知。一定要重视高考,尽量走出去。

而且,一个人岁数越大,往往越难以改变。所谓“老顽固”这个词,确实有来源的。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反思和与时俱进的能力。同学们需要接纳,避免不必要的内耗和纷争。

4分钟讲透好家长灭绝假象!为啥不培训也成好家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