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扛不动152的炮弹的日本人,在重巡的装填上,非得要用人力装填

2023-07-27 17:27 作者:一只默子  | 我要投稿

一颗152毫米的炮弹重大约是45公斤,这个重量对于人种相对高大的欧美人来说差不多刚合适,但对于二战时期的日本人来说,想要将炮弹从升弹井上拿出来,搬到炮膛后面再顶上膛那可是遭了老罪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海军开始学习英国,海军的战舰大都是从英国进口,其中两次决定日本国运的中日甲午海战、日俄对马海战的主力舰都是从英国进口的,其对日本的影响不可不畏不深,虽然日本海军实力挤进了前列,但由于国力上的差距,再舰船建造中还得依赖英国,日本首艘超无畏舰“金刚号”战列巡洋舰及其全套技术就是从英国进口的,而其副炮就是152毫米。

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建造完金刚级和扶桑级后,在后续的伊势级和长门级副炮的选择上却抛弃了152口径,而是选择了口径更小的140mm。因为45.36公斤的152毫米炮弹对于日本人来说真的太重,相比之下140毫米舰炮的炮弹重量只有38公斤。炮弹重量一下就减少了7公斤,对装填手来说负担就减了不少,火炮射速也从152舰炮每分钟7发的射速提升到了每分钟10发的射速,如果按照单侧8门副炮的标准来算,每分钟可多投送24发炮弹,不过后续的装填就看装填手还有多少体力,所以人力装填的劣势就在于后期的持续性上比较差。 在日本首级重巡洋舰上装备的200毫米舰炮上,也还是使用人力装填,扬弹机构和扬药机构在火炮两侧,需要人力将炮弹装填到炮膛里,再由装填手拿着一根棍子(推弹杆)将110公斤重的炮弹顶进炮膛里,再由装药手将32公斤的发射药塞进炮膛里。虽然其理论射速能达到5发,但前面也说过,人力装填的劣势在于后期的装填持续性差。在打完几轮炮之后,炮手的体力就会急剧下降,从而导致装填速度下降。

不过这种有缺陷的人力半自动装填方式日本也知道弊端,所以在三年式单装200mm舰炮的基础上重新设计炮塔,采用双联装设计,炮塔内带有垂直扬弹筒,弹丸和装药可以从炮塔正下方的弹药库通过扬弹机直接送至炮尾,并且具备任意角装填能力,以此提高主炮射速,可维持较高的发射速度。不需要人力装填后,双联装炮塔的青叶级火炮控制人数下降至20人,比古鹰级单联装炮塔的27人少7人。

而随着后面自动装填机构辅助装填,日本也选择将6英寸舰炮的口径放到条约上限的155毫米,毕竟不用人力装填那就直接选最大的。其实伦敦海军条约规定轻巡口径的范围是6英寸,但各国在这个口径的范围并不统一,其中 英美系使用的是152毫米;德系使用的是150毫米;法系用的是155毫米。所以这个6英寸的范围内上限是法系的155毫米,而日本在设计新的轻巡时直接放弃以往的英系152口径,而使用了上限的法系155mm。本来155毫米是装在“最上级”轻巡上的,但后面最上级直接换203舰炮从轻巡秒变重巡,所以155毫米就被装到大和级战列舰上当副炮了。

扛不动152的炮弹的日本人,在重巡的装填上,非得要用人力装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