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猖狂又野蛮”的95式轻型坦克
同志们,说起二战的日本坦克,大家的第一眼就是,装甲薄,火力弱,一句话来说就是薄皮大馅的脆皮,当然,这只是对后来的美军苏军坦克来说确实如此,但在当时的我国与东南亚来说,缺乏反坦克武器的我们对付日军的铁乌龟来说的确是个非常麻烦的事情,为了炸毁日军坦克,我们当时付出的代价是相当大的,除了采取伏击的方式,要么只能用血肉之躯来进行对抗。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日军的95轻坦在二战和后来的荣与恶。

95式轻型坦克,追根寻源当时日本陆军部也是想要一款类似苏联和T-26 或BT坦克的一些特点,制造简单,高速度,可以伴随机械化骑兵部队的快速出击,很明显,95轻坦克做到了,它是30年代初期的日军轻型坦克,它具有低车身,高速车箱,采用柴油发动机,在悬挂设计上也很节简,很有特色。这也使得它的成功性成为了日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成功也是外表最大的轻型坦克。


95式轻型坦克在二战中广泛使用,经常与97式坦克一起来配合行动,给当时的国家造成了严重损失,太平洋战争以及东南亚最初也发挥了很大威力,并一直到战争结束。

比起高大笨重的八 九式坦克相比,95轻坦克更具有灵活的动作性,最初的设计方案,就是能把负重轮可更换的轮轨轨道上,就是可以公路铁路两用性,但当时日军已经有了可以专门保护火车的巡逻车型,作为一款新型坦克,而且还是骑兵坦克,还是传统履带式更为成熟。

第一个坦克原型车与1933年夏季研发。为三菱重工研发,但第一辆原型车的性能没有满足陆军要求,装甲太薄,重量太重,速度也没有达标(40千米每小时)不允许使用战车直接支援步兵,因此陆军部要求继续对其改造,但因为一些原因,改造方案又过了一年于1934年7月才被结束。


升级的细节,就是加了一根中间的支撑辊,排气管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坦克质量也下降了半吨,为7.4吨,速度45km每小时,并于进行了冬季测试,受到了成员的好评,并开始大规模进行生产,但测试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柴油机在严寒低温的情况下依旧能够点火启动,这对于战争反应快慢的情况下是非常重要的,

细节再一次被强化,与其它国家坦克比较不同的是,95轻的主动轮是和履带的卡槽就像是镶嵌在一起的能够很好的减少履带脱落的几率,履带中间的齿状解构,别的国家几乎都在两边。负重轮采用冲压制造,车体上安装了用于照明的车灯,同时也加装了车长指挥塔,在发动机的尾部安装了一个类似百叶窗的设计。

95轻采用后置发动机设计,整体的车体设计十分简单,只有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驾驶室和一个战斗舱,车体采用铆接解构,可以把车体的零部件很好的拼接在一起,最大的亮点就是车体侧面的半圆形的大鼓包,可以储存一些维修工具,炮塔造型为圆柱形,并带有指挥塔,为了减少车体震动,在车体内部安装了石棉网(石棉已经被世卫组织确认为一级致癌物),这样可以对成员起到缓冲作用,也能减少内部起火的风险。

火力方面,37毫米炮九四式战车炮在300米的距离内可以击穿35毫米的装甲,这个距离内,对付一些轻型坦克威力并不弱,炮塔为手摇,但比较苦逼的是,这坦克有简易垂稳(没错就是人力垂稳),在肩托的帮助下来来瞄准目标。两挺97式7.7毫米重机枪安装在车体前面和炮塔后面。



车组成员只有三个人,前两个分别是驾驶员和机枪手,炮塔为车长自己,炮塔上有水平观察孔,车长同时兼职炮手与后面的机枪手,车体和炮塔侧面有个圆型的通风口。发动机为一款6缸空气冷却柴油发动机,安装在车体后部,同时带有油箱。

坦克的悬挂设计很有意思,中间两侧的支撑辊可以控制这四对负重轮,平衡器与其链接,也带有弹簧,这使得95轻能够在跨越一些战壕或者障碍物有很好的舒张能力,就如同如履平地一般。

由于没有无线电设备,不能与队友沟通,只能通过手势或者信号旗来传达信息,但95轻更容易操控。

实战:95轻在当时我国的战场上横行无忌,无法无天,留下了罪恶的身影,缺乏反坦克武器的我们只能慢慢的靠近,或者用身体来与其对抗。淞沪会战就有大量的95式坦克掩护步兵冲击防线轰炸城墙起到了很大作用。

95轻在诺门罕战役中面对苏联的T26坦克来说,他俩都是半斤对八两,装甲薄,车长工作量大,车体装甲也很容易被一些小口径火炮击穿,(但火力方面T26比95强)让日军最为猖狂的战果就是日军山下奉文指挥的一次日军版的闪电战,以97式坦克和95式坦克组成的混合装甲部队一路向南挺近,一直打到了新加坡,由于英军只有布伦这一类的轻型装甲车,士气低落,最后以英军投降而结束。

这次战争也表明95式坦克故障率很低,95轻的可靠性与机动力都很不错,(至少当时是这样)95轻与当时其它国家的轻型坦克相比,虽说不是最先进的,但也是一款主流型号。

总体来说,95轻坦克大部分与苏联t26坦克类似,就事论事考虑到日本陆军的一些离谱的要求,95式轻型坦克做成这样已经是相当优秀了,并不是特别差,但是该坦克只猖狂一时,到了太平洋战争中后期,面对M3 M5坦克已经很难对付他们,面对谢尔曼坦克更是不堪一击。

到了太平洋战争中期,日军对于95式轻型坦克的态度不如以前,同样是轻型坦克M3 M5,95式坦克在对付它们的时候却显得比较无力(近距离也都是互穿,主要是谁先发制人,如果95提前开炮,M3也会被摧毁),而且都是37毫米炮,日军后来给95式发放新炮弹也只能在500米的距离上击穿41毫米的装甲。95式的装甲厚度只有12毫米,只能抵挡轻武器的攻击,而德械师的PAK36毫米炮可以正常距离上打烂95轻坦克,因为装甲太薄,甚至有被谢尔曼坦克一炮贯穿继续战斗的例子,美军军方因此下达命令,对付日军坦克把穿甲弹换成了高爆弹,对付日军又薄还是铆接的装甲有非常好的效果,会把铆接的装甲整块炸开。美军认为其作战性能跟德国的二号坦克差不多,或者维克斯6吨,以及自己的M8灰狗装甲车(当然和速度没法比,只是综合数据)

其实实际上,如果当时知道了日军坦克的全部数据,我们并不需要付出特别大的代价来对抗它,毕竟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但当时我们大部分确实是不知道该如何的面对它。

日军投降后,大部分的日军坦克被我军所接收,还有一部分从国民党手里缴获,参加了内战 ,掩护步兵,射击防御工事均起到了不错的战果,还有部分的,95式轻型坦克参加了牡丹江一代的剿匪,后来和97式一同见证了祖国的开国大典,尽管它们曾经在中华大地上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恶,但操控它们点万恶的日本鬼子,不过当我们从它们手里夺过来的时候,它们就是保卫祖国的钢铁,保卫人民的坚固护盾,它们也曾经是我国装甲力量的一份子。


性能数据:重量7.4吨,长度4.3米,宽2米,高度2.2米装甲平均厚度6~12毫米(有一定倾斜角度)。37毫米九四式战车炮,俯仰角,-15 20+°以上,(左右射界各10°)副武器,两挺7.7毫米97式重机枪,成员3人,发动机,三菱NVD气冷直列式6汽缸柴油发动机,最大马力120,作战范围250公里,极速45㎞每小时。开头文章提到已经有公里铁路的车型,在这里我会给大家发表出来



希望大家稀罕这篇文章。蟹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