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你只管努力,如果事与愿违,那一定是上天另有安排——北理333心理健康教育考研经验

2022-06-07 16:57 作者:徐影老师  | 我要投稿

文|Y同学/凯程集训营学员

北京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本人背景     


本科双非一本气象学专业,一战一志愿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专业(专业二有7本书,加上333的4本,需要背11本书),调剂上岸北京理工大学心理健康专业。


初试390:政治70+;英语70+;333教育综合118;专业课二127。


去年5月底决定考华师心健,6月中结束毕业答辩后连夜赶往凯程的环境营,正式开始我的备考之路。


虽然我差2分进一志愿复试,但是能在一战获得390分调剂上岸到北理,或多或少也有些学习经验。希望我接下来的经验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我为什么选择凯程的环境营?     

时间点


我是大四毕业后的当年考研的,就是我已经离开学校,没有学校的宿舍和图书馆可以住。


虽然说,可以在学校附近租房住,然后通过学校后门那些进去图书馆和吃饭堂。但是,本科学校太大了,走路很不方便,我不想我的时间浪费在走路上面,并且学校外面的房子环境不咋地。


如果睡眠质量得不到保证,是会严重影响我的复习效率,所以我就放弃了回学校租房子这个念头。


至于回家,因为自己已经毕业了没找工作选择全职备考,周围亲戚很多闲话,我很容易受他们的影响变得emo,所以我也放弃回家。

本人需求


我希望能找到一个寄宿地方,解决我的一日三餐和住宿,只有底层需求满足了,我才有更多的时间放到学习上。


加上我是外倾性的人,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我不能一个人孤军奋战,我会很害怕。


所以我希望我的备考环境有老师监督和开导,周围有研友可以一起奋斗加油打气,毕竟我当时只有一个目的,一战上岸,所以任何环节我都不能马虎,要在能力范围内给自己最好的配置。


由于我考的是教育硕士,凯程是以教育学辅导出名,所以辅导课程上面是有保证的。


加上我考的是华南师范,而广州营地的老师很多都是华南师范出来的,所以在后期报考、理想院校的最新信息我都能够第一时间get到。


毕竟考研是一场信息战,你获得的优质信息越多,那么你制定策略越精准,打胜战的概率越大。


营地base在广州,离我家蛮近,回家方便。我当时也有看其他机构的专门做寄宿学校的,但是他们吃外卖而凯程有饭堂。


和外卖相比,我是倾向于吃饭堂,因为我必须要保证我吃的要健康卫生,不然,外卖动不动就吃到脏东西时不时就肚子疼,十分影响复习效率。


另外在环境营,我还不用害怕被人抢复习位置,也不愁没地方背书。


所以综合比较后,我选择了凯程。一呆就是半年了。




我为什么选择机构报班?    


我是名副其实的跨考生,因为在备考前,从来没有看过任何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课外书,也没考教资,所以0专业知识储备,390全靠备考半年的拼命努力。


在自己的经济可承受的范围内,没有什么比懂得用过来人的经验帮今天的自己做选择更加聪明,因为ta能告诉你如何绕过可能遇到的坑、弯路。


这个过来人一定要是和你差不多基础,或者能够给你个性化建议的。因为好的老师能提供优质的信息,此时你的获胜率更高。


毕竟我是一战跨专业,平时顾着去实习参加活动,大学四年基本没有沉下心去学习。既然今次决定了考研,并且考虑到自己基础那么差的情况,我是很需要老师的讲解和学长学姐的答疑。


因为我真的很害怕走错路,没有这个时间成本再来一次。既然投入了时间和精力,就要让它出成果。


我之所以选择大机构是因为大众的认可和口碑,试听过课程后觉得凯程老师们觉得很不错。


个人认为,最好的辅导搭配就是专业的老师/教授上课+理想学校的学长学姐私教答疑,因为专业老师的知识储备、讲课风格and思路普遍来说是比学长学姐的更好。


所以我的333是跟的凯程,专业课二是其他的心理学机构,答疑学长是机构配的,因为机构已经帮我做了一轮筛选,所以比在其他渠道找学长学姐更加放心。


我很满意那个学长,是个十分能懂我的师兄。不吝啬对我的夸奖,因为考研期间太需要别人的鼓励来增加自我效能感了。



如何备考?   


其实我算是一个很浮躁很随心的人。之前三四月份陆陆续续听了一些333课程,就是跟着抄笔记。一开始沉不下心来的,总想着还有时间,总想着赶速度。


6月15去环境营之前,外教听了基督教以前的课程,中教听了古代的知识点。教心听了理论以前的,教原没有听。听了一半就跑去听另一本书。


其实我一开始的基础打得不是特别好。我是后来调整过后,才找到了适合的方法。加上华师心健考11本书,所以能在半年时间内2门专业课合计拿到245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经验可以分享。


以下是我推荐的步骤,是我踩过坑后认为比较好的。当然啦,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所以大家按需选用。


333教育综合(915也适用)


准备阶段


听一下机构或网上对目标院校真题的分析,知道学校出什么题型,是灵活型还是直接型。


例如华师直接就是那种比较简单,直接考常规的知识点,没有结合热点之类的。所以这会影响我之后的复习究竟需不需要关注热点话题。


基础阶段5-6月

  • 本阶段的目的:认识了解知识点,花时间去理解。

  • 科目顺序:外教→中教→教心→教原。

  • 教材资源:凯程的网课(基础班/去年的强化班)、应试解析(不是拿来背的,而是拿来理解的)。

基础阶段tips


(1)看书之前先听网课


通过看网课把参考书的大致内容过一遍,做到心里有数哪些是重点,哪些相对来说没那么重要。


如果你是跨考的,一定要循序渐进,别想着一步登天,别立马去背诵。因为立马去背诵就是死记硬背,记不牢的。花时间理解太重要了!


我不建议一上来就看书,因为看了不一定入脑子,像无头苍蝇都不知道哪些是重点,看教材可以放在基础和强化之间的过渡阶段。


我曾经试过一上来就看教材,走马观花式地看了一下,用荧光笔画了一下自己以为的重点,但到了后面听课时候还是一如既往不熟悉,所以这时间和精力有点打水漂了。


(2)在A4纸中做笔记


一开始这个阶段是可以对着去抄视频的内容,目的是为了认识内容,并且找到学习的状态。


通过这一步,你大概能了解哪些是重点内容,哪些相对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此时,你还需要通过看应试解析理解它的脉络顺序,做到把知识点前后串起来。


(3)读教材摘要


当听完所有基础or去年强化的课程后,我会重新花时间去看教材的每一章内容摘要(是摘要而不是全部)。


分析为什么这样编排,它的目的是什么;前后之间有什么联系;对比每个相似的知识点之间有什么异同。



(4)采用组织策略


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点进行归类、整合并且集合成一个整体,只有更好地理解概念间的关系才能有助于记忆。


如果不花时间整理,脑子里面每个知识点都是散的。因此我会重新去理解,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前强化阶段7-8月

  • 本阶段目的:进一步熟悉知识点,形成自己专属的背诵笔记,然后开始背诵。目标就是听完一轮的网课,并且背完第一轮。

  • 科目顺序:外教→中教→教心→教原

  • 教材资源:凯程的网课(今年的强化班)、应试解析、凯程的模拟试卷

前强化阶段tips


(1)边听网课边整理笔记


一边听网课一边做笔记,可以做在凯程发的ppt上面,或者自己的前一轮的笔记那里。


听完课之后,一定要自己动手按着自己的思路再整理一份对应的背书笔记。我没有按着老师的ppt来,我只是把它当作参考。



(2)做专属背书笔记


形式不重要,好不好看无所谓,最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一步进一步理解和做初步的记忆。


在做笔记的时候,不要再全抄了,可以通过调整内容顺序等方式变成你自己可以理解的东西。找前一句与后一句关系、可以展开的点去写。


例如第一点,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接下来展开的内容围绕着上面那句话去叙述,有目的证明不是盲目的,那有目的选择目标、内容、方法去培养人,培养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是促进人的发展→发展指什么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人是哪些人(年轻一代),社会活动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活动。


就是这样子一步一步往下推,效果比死记硬背强得多。



借助画符号、英语、一些简笔画or插图对知识点加以阐述去帮助记忆,用你觉得能看得懂的写,利用这些形式加工后的知识点是更有助于我们理解记忆。


(3)按学校考纲的顺序去背


如果你想要高分、稳妥一点就必须全部背。一开始别跑去背真题,就是很难把前后内容窜在一起,此时你背的就是单独的知识点。


后强化阶段9-10月

  • 本阶段目的:利用多种方式背书加深记忆。

这一轮争取背完第2和第3轮。如果前期基础打的牢,理解比较透彻,那么后期背书就比较容易。


但是背书的时候,一定要动态做调整,因为记忆记到一定的阶段,很多知识点会混在一起。你就需要对他们进行分类汇总、对比。


冲刺阶段11-12月


这55天左右的时间可以再背4轮(11月背1轮半左右,12月背2轮半),加上前面的3轮一共7轮。


11月中背完第四轮后,这时可以开始每周1次的模拟考了,然后记得找学长学姐或老师进行改卷,让他们给你提意见(注意格式、练习速度、锻炼心态)。


根据模考的结果进行后期背诵的调整,考试前大概模拟3-4次基本上就可以了。


专业课915


不得不说七本书真的好多啊,此时你采取的复习策略就会影响你复习的效率。我是很强调理解的人,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我都是优先把理解放在第一位。


所以915七本书其实也可以采取333那样的理解模式,但是在做笔记的时候还是有些许区别。


基础阶段5-6月

  • 本阶段的目的:认识了解知识点,花时间去理解

  • 科目顺序:普心→社心→实验→统计→人格→咨询→教心(因为333也有教心,所以可以放最后)

  • 教材资源:听基础班网课,然后在辅导资料上补充自己的笔记。就不需要自己再写一次啦。

强化阶段7-10月

  • 本阶段目的:进一步熟悉知识点,形成自己专属的背诵笔记,然后开始背诵。目标就是听完强化阶段的网课,并且背完2.5轮到3轮。

  • 科目顺序:七本书其实没有特别的顺序啦,主要是实验和统计比较难,所以建议先花时间攻克。 

  • 教材资源:

    实验课程推荐晴天学姐的实验6天体验课程(66元)。


    统计的话我觉得需要听课后看辅导书慢慢做题理解-推荐优加的《心理学考研一本通-实验统计测量篇》,我觉得这本书有点像小时候的练习册,知识点+练习题搭配。


    毕竟它偏计算类,所以我觉得弄懂了更有利于记忆。当然915的统计通常不会考计算,如果实在不理解,死记硬背也是可以的。

关于做笔记,我还是真的很喜欢按自己理解重新写一遍,梳理一遍框架。如果大家觉得没时间可以挑选自己合适的方式背书和做笔记!


关于背书真的很推荐简笔画和口诀结合yyds!


强化阶段11-12月


强烈建议大家每周抽空做实验设计(华师过往的915实验真题or347真题),保持手感。


并且每两周全真掐点模拟面试一次,找考试的感觉。其余时间就是疯狂背书,我觉得能在考试前背完5轮的。


英语


背单词


推荐《词汇的逻辑》,按逻辑群去背单词这样才高效,像一颗一颗珠子那样,把他们窜起来。这样在大脑当中,相关的单词才会储存在一起。


在阅读当中,碰到一个单词,其他相关的单词自然而然会浮现出来。并且单词旁边有很多注释,例如解释左右翼。


长难句语法+翻译+新题型


推荐“鲍勃老师考研英语”,每日跟着打卡。他是我听过的讲语法老师当中讲的最容易理解的。


阅读


刷题之前先看完唐迟的做题技巧班,大概了解了套路后,再去刷英二真题。


一刷阅读,我会选择分文章题材来做。市场经济分一类,政策法律一类等。然后每一篇文章分四步(生词语法、口译、分析选择题考点、总结题材话题),必须要榨干它。


按内容种类来做,有助于我掌握和理解同一类型阅读的解题技巧,例如实验着重看结果、书的名字基本上就是书的主题等等所以一定要做分析分析!二刷的话再按年份来刷。


ps:有空的话,抽点时间听一下唐迟or新东方老师的历史讲解课程。


阅读也可以上b站听一下王晶婷老师的课,我挺后悔12月份这么晚才发现她。并且我很喜欢她冲刺阶段的押题,押题不一定准,但是能扩展自己的知识。


作文


推荐石磊鹏(今年推了作文专项班)。特点:上课带着学生动笔写,课前“大风车”课中段子多能给考研增加欢乐。基本上十句话走遍天下,不用死记硬背,上课跟着写多了自然记住了。


另外临考试前一定要多看多听几个名师的主题词集合版,我就是听了有了一些印象所以作文快递express delivery我写对了。


政治


六月底七月初开始听徐涛强化班(此时听了不一定入脑,更多的是为了认识里面的内容),用的资料的话可以去找考研博主已经整理好的笔记那种,然后我们在整理好的基础上再补充对应的。


此时可以一边听一边做肖1000,八月底九月初结束这一轮复习。


整个9月,离腿姐开技巧版还有1个月左右,这时可以跟杨亚娟的刷题讲解班(题目是肖1000马原部分),加上听空卡在b战的浓缩课,因为有了前面的基础现在听起来才不费力。


这是我听完杨亚娟的讲解后自己做的总结。



一些有助于记忆的小tips


(1)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


听喜马拉雅音频(教育学333ersha)入睡和洗澡、去饭堂、在地铁上都喜欢听东西。


如果是政治的话,网易云上面有很多史纲或毛概歌曲,有空的时候多听听磨耳朵。看实验不懂,就上b站看别人的仿真实验。


(2)复习要及时


白天背书,睡前复习,第二天醒来立马回忆再次复习。


(3)讲给别人听


因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维特罗克提到,学习的实质是对学习材料的提炼和组织,当学习材料是学习者理解之后能够利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达出来,那么它的学习效果会比单纯记忆要好。


例如:当时后桌和女朋友异地,我就跟他科普了915社心当中的“人际吸引”的知识点。


(4)跟着别人的带背


例如凯程一年有三四次333带背营,可以跟着来。如果是915的话,可以跟着文都-赵老师的带背营,适合冲刺(因为赵老师的rap和段子很搞笑,所以能给无聊的考研带来一点欢笑)。



(5)多种形式复习


奇奇怪怪的方法:因为每天都会看微信,我就会把某些朋友的名字改成和某个知识点有关联的,并且把他们发到星标的位置。



(6)补充脑营养


普心里面提到,人脑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记忆的好坏。如果缺乏蛋白质,会使得记忆力下降。


所以我在备考期间,特别注重营养的补充。每天早上都会喝牛奶吃鸡蛋和蛋白质粉。



关于调剂上岸那些事


考完研后,我就开始为复试做准备了,例如开始看复试的两本书目和对应的讲解课程,上雅思中教课练口语、报论文集训班弥补自己的跨专业缺陷。


出分时候看到390,我以为自己稳进复试(因为去年复试线和录取线都是338)没想到事与愿违差2分。


当时一直怨天尤人觉得自己并不是上天宠爱的小孩,所以摆烂了很久,都已经快放弃调剂了,哭了好久终于把心态调过来准备找工作的了,因为觉得调剂就没有什么心仪学校。毕竟今年这么卷。


虽然一直闹情绪很想放弃,凯程谭老师和身边的人一直鼓励我叫我无论如何都要投一投,毕竟不能浪费390分。


所以我有列excel表格对比之前收调剂学校的学生分数和报考一志愿的情况、去官网or知乎收集它们的复试教材、还有去各种心理学教育学调剂群get信息、继续和同学模拟面试以及背华师复试题目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开调剂系统当天我发现了北理工,它今年第一年招心健调剂而且学费不贵仅两年。


好在我三个志愿都是12或24小时解锁,所以我才来得及填。北理的复试挺特别,不仅看面试情况还会看你的综合能力(需要收集过往能证明自己能力的资料+ppt自我介绍)。


所以,对我这种一直爱跑社会实践的人来说比较有利。并且,我在寒假报的论文集训班挑选的论文研究方向,北理工就有老师是我国研究这个方向的领军人物!不得不说,原来这些冥冥中早有注定。


虽然我没有如愿成为华师学生,但是我能幸运调剂上北理工,也算是验证那句话“你只管努力,如果事与愿违,那一定是上天另有安排”。



以上是一些初试备考小建议和调剂小心得

兼听则明,不喜勿喷

祝大家早日上岸理想的院校!



你只管努力,如果事与愿违,那一定是上天另有安排——北理333心理健康教育考研经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