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激扬三部曲I

2023-05-01 17:01 作者:外八YYDS  | 我要投稿

决定用这个题目是想给三部曲定个基调,激扬文字,因为我本人就是一个斗志昂扬的狠人,三部曲我的安排是:找工作是后传,研究生是正传,第三部现在还没确定写点什么。既然要写对自己学生时代的回顾,肯定会少不了叙事和细节,但作为一个面向大众的产物,我会兼顾它的干货和抒情,三篇的篇幅也会由短到长(由干到水哈哈哈),截止到出稿,我一共面试了13家公司,拿到了11个offer,从技术到销售基本都面了个遍,目前已签三方了,所以想看我怎么找工作的就看第一篇就可以了,尤其是对于农科研究生们,这一篇顶用太多了,总结了几乎能接触到的方方面面。(当然啦,个人观点,别太较真,搞的太正确,其实就说不出什么新内容了。)

2020.8不想考公的主观原因之一

想找工作的心从2020年就开始了,疫情在家的我太渴望找个工作了,有一个体验体制内工作的机会,当时所在的大学生联合会,有一个机关实践的机会,去了一个部门实习了两个月,目的就想体验一下体制内的生活,最大的感受就是体制内的二八定律,闲的确实比较清闲,忙的确实很忙碌,我在那里主要锻炼的是公文写作、安排会议、整理材料、收发材料、做事办事水平。我看了很多文章,来帮助我判断三年后是否要选择考公这条路,看相关文章结果发现在体制待上几年,基本就丧失了出去工作的就业竞争力,因为不同系统培养人的路线是不一样的,相比之下我更向往做一名“社会人”,尤其是当上研会主席以后,不因为别的,最主要的是追求一种体制外的“自由”。

2020.10 创业大赛、校研会还是院研会?

我是一个很实际也很务实的人,带着本科的固有思维我开始了苏漂之旅,所以找什么样的工作就是我读研最期待的问题,本以为还会有“大挑杯”“互联网+”“创业杯”这类大赛让我接触更多的商业人才,我来南京的期望就是继续做大做强,再创辉煌。可惜现实给我上了一课,研究生很少有参加这个活动的,起码我们课题组是这样,所以跟老板对着干就没意思了,参与比赛来接触更多企业的想法只好作罢。我就把目光投向了另一个方向,参加学生干部,那么到底是参与校研会还是院研会呢,当时是以为校研会接触企业级别更高,但转念一想,院研会接触更多的才是我专业对口的工作,因此院研会就业部就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

2021.4 就业信息情报大师、迫不及待的春招

在就业部我最喜欢做的就是就业推送了,对了,刚开始我并没有把生物纳入我的视线,我想的全是大农口的工作,老是感觉生物跟我距离好远,所以在就业信息中我也是着重留意农业的,在春招也是一直在搜索关于农业口有什么好公司、好工作。后来找到了我的心仪工作,赚钱的农药外贸,专业要求6级和植保研究生即可,虽然要常年出国,但身为老光棍的我没什么好顾虑的(没想到女朋友下半年就找到了哈哈哈),再加上中农利华的副总裁来我们学校宣讲,副总裁很飒很专业,她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她毕业第一个工作就是外贸,一直做到现在,喜欢销售的因为销售的简单,一切看业绩说话,当时我感觉前途一片光明。PS春招现场都很诙谐,HR一问发现是研一新生就不再感兴趣了,两年后才毕业呢,这不是浪费人家时间嘛。

2021.10月 访谈校友企业家获得就业灵感

感谢学院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机会,让我访谈到了很多身边的企业家,或者说职业人,让我听到更多种声音,他们成功的渠道有很多(此处先挖一个坑,后面聊聊这些企业家的故事),其中让我最有感触的是企业家们的学习精神和奋斗品质,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一直在做他们热爱的事情,并且获得了成就感。还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回过头来,这句话也影响着我后来的就业判断,他说“技术的不如跑业务的赚钱和风光”“销售是最单纯的,它就是完全凭业绩说话”。

2021.11月 前夕

随着女朋友的到来,两个人双向奔赴,我和她也都做出了许多自己的牺牲,我对她不从来说牺牲,因为在我这里,她比那件事情更重要。但是该找什么样子的工作呢,我又进入了迷茫期……

2022.6月 不想考公的主观原因二

还记得刚开学和同学回宿舍的时候,我穿了件海军蓝西装,一个同学指着我说,“你小子将来一定要考公的,你看着吧”,现如今他却复习备考正酣……大家考公务员的热情超出我的想象,这一年,身边11位毕业的同学,只有1位同学找了工作,其他的全心复习,全职备考,而那个同学,找的也全是技术岗的工作,所以我对就业信息的一手情报是不了解的,这让我也有了跟风考公的打算。还是我课题组的氛围比较有压力,“来三年就要干三年”。这必然让我缺乏系统的时间来复习,我羡慕现在的00后,他们越来越懂得表达自己的感受,00后根本不care这套,阴阳我我就吊儿郎当应付过去,但是我做不到,我是属于那个沉默的,不敢和老板过不去,所以课题组的严要求和我的主动认怂,也是我不想考的一个重要原因,不敢跟风,不敢也不能做到全力以赴去追求那百里挑一的概率。

2022.7月 转行篇(沃尔玛、荣耀、华为、小鹏、联想、美团、网易、安踏……)

找工作从七月就开始了,原因是腾讯率先开启了23届秋招提前批,随后7月底荣耀进场,我决定投一投试一下水,看看自己几斤几两,我清楚记得当时投的是职能岗位秘书岗,结果许多大企业的AI面试和人才测评就把我整懵了,而且投这种简历特别费时间,每一个官网都要重新填一遍表格,有时候一个多小时都在报名,大学关键是岗位能报的也只有不限专业的职能类或者管培生,后来才明白,这种岗位都是学霸中的学霸。而且安踏、李宁这种管培生其实就是当店长,本科生学历就可以胜任,我也有点觉得自己三年研究生白上了……

不过还是值得聊两句运营的,我们农科研究生有一些都转行了,听一个毕业的师兄也讲转行去做互联网运营比较香,身边也有小伙伴转行去字节跳动的,先去实习,后来入职了。我也研究过运营,这个职业做出来比较吃香,也很吃经验,无论跳槽还是转产品经理等其他岗位都比较容易,但是与之对应的,它的入行门槛底,谁都可以入门,都可以来竞争;工作压力也很大,尤其大厂,互联网行业,加班连轴转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脉脉上吐槽的有好多很有意思)。

后面我把转行聚焦到了策划和运营上了,自己比较擅长这一块,找工作时就发现了悖论,一般要我的企业,要么大企业专业不对卷不过,并且互联网大多要求实习经验(试验这么紧你根本不可能出去实习);要么公司不知名不利于职业发展,三年专业知识觉得放弃有点可惜,后面转行的想法就渐渐放弃了。

2022.8月底 生物还是医药,看似问题的问题

不转行,那聚焦于什么行业呢,外贸否定之后,农业我已不再考虑,原因我之前讲过,资本是逐利的,对于农业这种周期长,见效慢的底层产业,18亿亩红线不能变,只有规模化才可以赚点钱,所以靠农业打工赚大钱是不切实际的。这个时候医药代表就进入了我的视野,主要就是因为赚钱,该不该转行或者说能不能转?


当时我回了一趟家,回家的目的就是想和长辈们商量一下,听听过来人的经验,最终确定将来求职的方向,更重要的是疫情3年不见的舅舅一家回来了,我特地回去,向他和他的朋友去请教,自己也通过很多渠道问了些行业前辈,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很遗憾,医药代表的风口已经过去了,而且作为医药行业有随时被国家集采的风险,入门门槛低,大专医药生都能进来拉拉扯扯,农学的研究生体现不出来优势,这对喜欢看长远的我,一个不可忽略的信号。那生物医药呢,如果可以上岸,这是一个好的转行出口,我很佩服我的师兄,上岸了生物医药的国企,生活很潇洒,我对一些生物医药公司碰了几下瓷,发现没有公司理我,而且心也虚,平常接触了解的少,做实验真的不是我的技能点所在(刚被师兄训斥了),所以关于医药就先告一段落了,但生物却进入了我视线,原因也很简单,我发现它比农业要赚钱得多,生物经济很有前景,更关键的是我对大田植保知之甚少,三年真正做的是分子生物学……

想生物来生物,金斯瑞率先开始秋招,接着进入我眼帘的就是项目管理,当时看到我都震惊了,这不就是等着我的嘛,不用做实验,负责起沟通协调作用,研会主席是干什么的,不就是做项目管理的嘛,紧接着药明也开始了秋招,让我坚定选择项目管理的原因还有一点,我的六级终于过啦!不敢相信!!

2022.9月校招的金九银十开始了

前面陆陆续续收到联想、小鹏的拒绝让我有些心灰意冷,师兄安慰我道“投就完事了,人家还有投了200个才收到一个offer。”所以我也开启了海投模式,海投还是对的,多选几个心意岗位,因为当时HR的心情不一样,做出的判断也不一样,可能你倾心已久的企业,就因为一个着急去开会的HR看了几眼就直接pass了。当时海投简历看岗位主要看两点,一个是学历要求,不是研究生要求的我不要投;二是看专业要求,和我课题不太匹配的我也不投,避免浪费时间。至于是技术岗还是商务岗,无论性格还是兴趣,我偏向商务,当然技术也投了。(许多市场岗给定主题,要求制作并讲演PPT,最忙的时候除了做实验、写文章还要处理3个PPT,外加面试……请叫我肝棣!)

多做几款类型简历还是有好处的,我做了销售岗、项目管理岗和技术岗的,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已经见刊的文章,作为研究生,已经见刊的文章一定要写在简历醒目处,这是你的专业加分项!

到时候你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大家的路其实真的都一样,我们本科选择的其实是蛮长的一条路的,大家会去同样的宣讲会,参加同样的面试(10个群面有6个我认识的同学hhh),报考同样的公务员,做出最稳定最安全的最优解……

2022.10 狼狈的面试期间

这两个月我投了不下80份简历,得到回应的只有十几份,面试的只有10个公司,当时令我比较沮丧的是金斯瑞第一批没有给我offer,师弟师妹们都拿到了项目管理的offer,我却还没有拿到,有一点的落差感。那段时间有再次思考我和女朋友对未来城市的选择,我的每一个offer都会和女朋友沟通一下,听听她的建议是什么。苏州是我和女朋友都比较倾心的城市,南京人才济济,我却并没有太强的竞争力,后面当我再次争取金斯瑞的时候,我都是投base苏州的岗位了。也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南通药明base启东,我也选择了放弃。

还有一个狼狈的原因,就是我们课题组的风格,有很多这样的课题组,也很正常,“来三年干三年,在实验室就不要想搞别的!”,我们就是这样的类型,这让找工作的我很头疼,面试建议男生女生都正式一点,商务一点,这很能体现你对工作的态度。我是一律打领带穿西装的,这一身要是让大老板看到了,那是妥妥的行为艺术了,所以我都选择去食堂面试,面试的时候换上这一身,面试完再回宿舍换上休闲服去实验室,那段双面人的生活想想又好笑又心酸,我还拍照留念了。(研一的生活我笑称这种生活叫无间道,这段经历其实很有戏剧张力,我会在第二部曲重点写,最戏剧的是我没想到会持续到现在乃至毕业。)

2022.10 第一个offer的诞生

第一个给我offer的是景杰生物,面试的销售,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到销售岗位,第一次收到base苏州的工作,很顺利,业务主管是中农研会主席,所以他对我在研会做的事情也比较了解。其实我一直对工资的预期比较低,也不清楚今年应届生薪资大概多少,所以,当我听到我的底薪时,还是不免有些惊讶,感觉自己还挺值钱的。

选销售的原因很多,尤其是当我拿到offer后,发现销售不同于其他岗位的坐班制“看出勤看绩效”,他一切向业绩看齐,这是一个多劳多得的工作,说到底还是想多赚钱


第二原因是业务范围和工作时间更灵活,女朋友正在复习公考中,苏州上岸难度太大,所以我们的计划是在苏州旁边上岸,距离也不太远,将来业务范围做到并且做的熟练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她上岸的城市定居(但愿疫情可以早日过去,疫情是现在异地情侣最大的阻碍);第三是今年的就业形势有一说一,确实不太好,企业也不敢招太多人,比我们更优秀的有南大、医科、药科这种大学的研究生,而且研究生学历在生物领域更像是入门,生物医药领域和制药技术岗的竞争力不如博士或者科班研究生。所以我选择了报名销售岗位,大多数人不太会考虑的一个赛道,因为我已经放弃考公了,我不能再放弃找工作了


10月底发给我offer的也就多了,这个时候项目管理有2个offer,一个在启东,一个在新加坡,为两个人的将来考虑还是都放弃了。技术岗拿到了2个,都是蛋白纯化岗,还是不太想去做技术岗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不喜欢做实验,而且我还手慢,做不完就要加班;二是工资是固定的,看绩效,上升有点受限,这一行还是博士吃香。后面可选的就是销售和市场了,市场给我的有两个,都没有提成,绩效跟着销售走让我有点难受,打工还是靠自己,与其寄希望于别人,还不如让我亲自出马。销售一共拿到5个,其中base苏州3个,南京2个。

最后决定做工业销售,曾经考虑过做高通量测序的业务或者IVD业务,蛋白组、代谢组、单细胞、二代测序等等都涉猎过,放弃的原因主要是有三个,一个是不想做科研销售了(仅指科研院校),比较琐碎麻烦,订单量都比较少,而且做这一块可能涉及到做熟人生意,我不太想做熟人生意,明明我恨不得成本价给,但在他们眼中我还是杀熟的,这个落差感让我比较抗拒做熟人生意,而且看他们销售扫楼感觉好累,订单数量少还琐碎,常常要打扮青春一点混进学校,还是想和“大人们”打交道,学习大人们沟通交流和处理问题的方式,让我再成熟一点。(学成了我会跟大家交流分享的),二是高通量测序赛道业务竞争比较激烈,还是听从父母的建议,找一个大企业来成长自己;三是对于医学,专业不太匹配导致去不了头部企业,还是不太有自信决定还是去和自己相关的生科服务赛道去拼博,这样也可以搏到一个大企业的offer。


2022.11 面对销售工作的紧张感

这一块是我这个月来一直在思考的内容,真正到做出选择的时候,又不确定这个职业是否真的适合自己,不确定自己在这个职业生涯上是否有好的前途,毕竟刚开始就做销售,等于说发展道路相对固定了,当然我就算做技术,将来也是想做销售的,天赋点在不在销售不知道,反正不在做实验这种手艺上哈哈哈哈。不过话说回来,作为销售的,如何培养出自己的不可替代性,这确实是我需要一直考虑的问题。


2022.11 关于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其实一直很不看好大学生(包括研究生)做职业规划,因为根本就不了解市场,没有足够的情报来做判断和抉择,包括现在我都不敢说确定我回来发展的通道,机会总是在不经意间会出现,很多随机事件可能让你加速进程或者改变你的原有方向。

我经常给自己讲的一句话,我要做的就是把手里的牌打到最好。目前思考出的结果,不管怎么样,现在获得了入场券,未来将在生物领域混了,既然要做销售,那就要形成我的个人风格,做到我自身的独特性,成为职业销售工程师。我的计划就是两手抓,专业和商业。专业上,除常规频道外,我会利用业余时间系统来学习生物医药领域相关系统的知识,当然我也会在我的平台上更新高质量的关于蛋白或分子免疫相关的知识,即可以和大家交流学习,也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储备商业上,深度了解自己的产品和相关客户的工作内容,做到知己知彼,就如同做这个公众号一样,创造出我自己的独特价值,举一反三寻找到更多潜在的市场。


END

更多踩坑经历和避坑指南,欢迎关注我

首发于公众号【想起杨子湘】。

知乎/B站/小红书:外八YYDS


激扬三部曲I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