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落的方舟——编年史
1012年,乌萨斯采矿公司在东西伯利亚冻原挖掘出一套不明机械设备,因其科技层面与泰拉科技完全不匹配而被认定为未知文明科技,并得称“遗迹”,同年乌萨斯帝国皇帝下令成立“色彩”设计局,专门对遗迹科技进行逆向 1014年,乌萨斯奥斯基河上游发生了一次规模空前的爆炸,爆炸起因不明,事故发生后乌军第一时间宣布周边城市戒严,同时哈尔科夫、卢甘斯克两州驻军发表联合声明,称爆炸源于弹药库火灾。 1015年2月,乌萨斯和东国围绕着檀国矿产开发权爆发了局部战争,战争期间色彩设计局向乌军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战法,在设计局顾问的指导下,泰拉历史上第一台电子战设备正式服役于乌萨斯部队,在云山地区,乌军利用电磁干扰成功切断了包围圈中一个连的东军守军与其援军的联系,使玩忽职守的援军误认为该连被歼,遂撤退。这是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遗迹科技的实战案例,尽管此时乌军对遗迹科技的运用水平还十分粗糙,停留在仅仅是简单拆除部分遗迹单元带到战场上启动,但乌萨斯从此决定继续开展秘密研究了。 1053年,长达7年的泰拉大战业已结束,作为胜利者的苏维埃乌萨斯和哥伦比亚分别对莱塔尼亚的科技资源进行了瓜分,在此背景下,哥伦比亚成立了“阿尔索斯小组”,苏维埃乌萨斯则成立了“贸易联盟”,两家官方机构将莱塔尼亚的科技成果扫荡一空。从表面上看,哥伦比亚人的行动更加高效,带走了包括但不限于v2导弹、喷气式战斗机图纸、高速风洞图纸、铀黄饼等战利品,留给苏乌人的不过是一点残羹冷炙罢了,哥伦比亚因此沾沾自喜,可他们中间却没有人知道苏乌的动作为何如此缓慢。 实际上苏乌有着自己的打算,经过数十年未中断的研究,苏乌已经对遗迹结构与功能有了初步而确实的了解,在时任乌共总书记的秘密命令下,贸易联盟将搜刮重点转向遗迹研究资料,从莱塔尼亚党卫军手中接管了okb—1号遗迹和okb—2号遗迹,次年,nkvd将隐居在卡西米尔的莱塔尼亚遗迹技术总设计师钱德勒带回苏乌,整个过程十分顺利——哥伦比亚人不稀罕这些神神叨叨的东西,索性将它们连同相关专家留给了贸易联盟。根据后来哥伦比亚解密的档案,哥伦比亚在泰拉大战结束十年后才终于察觉到苏乌对遗迹的开发,此前被认为是未解之谜的奥斯基爆炸立刻成为哥伦比亚中央情报局(cia)的调查对象,而调查结果表明了哥伦比亚最不想看到的东西——这场爆炸正是由乌萨斯人引发的泰拉第一次遗迹崩解,此时后者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有关遗迹的实践与理论成果,这就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早期遗迹资料都用乌萨斯语写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