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识.古代时辰
西游开篇就有介绍,原文是这样说的。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天中,而末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
这段话讲了古代的时辰和人们的生活作息规律,其实这段从字面意思也能猜测个大概。古代将一天分为12时辰,1时辰2小时,然后分别以十二生肖的名称命名各时辰。23点至1点为子时,1点至3点为丑时,依次递推。
人们也会用共五更天来描述夜晚时间,一更2小时,从19点开始至21点为一更天,21点至23点为二更天,依次递推至五更天结束。
回过头来看西游记中这段话的意思,这段翻译我是借鉴百度上翻译和自己理解,大家就当看个乐子,有不对之处还望指出,我将时辰换成现代的时间刻度便于理解,23-01点天地有阳气,01-03点鸡鸣;03-05点尚未有光亮,05-07点太阳升起;07-09点早饭后,09-11点上班了;12-13点一天过半,13-15点太阳开始降落;15-17点傍晚,17-19点太阳落下;19-21点天地昏黄,21点-23点人静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