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二战德国各型坦克和歼击车辆汇总(六)四号坦克系列(下)(F—J型,改型),实战记录

2020-01-18 22:10 作者:nightmirr  | 我要投稿

四号坦克(下) 2020.01

                继往开来: F型

Panzer IV Ausf F1

1941年4月,四号坦克F型正式投产。正面装甲一改E型的附加装甲模式,直接安装了50mm装甲,侧面装甲达到30mm,整车重量因此大大加重,达到了22.3吨。连带着的,底部装甲宽度为了分摊压力从380mm变为400mm,其他方面的诸多配件也相应改进。

入侵苏联在即,坦克部队的需求仍未满足,火力尚未达标。1941年5月26日,在狼穴的战前会议中,希特勒决意将最新型号的四号坦克装备进一步改进,第一计划是将Pak 38反坦克炮配备给四号坦克,这一车型在当年11月15日被克虏伯生产出来。

然而,在入侵苏联期间,德军坦克遭遇的苏联坦克给予德军极大的震撼,如莱因哈特部队所遭遇的那样,“能数的清炮弹打在苏联坦克炮塔上弹回来的数目。”这样点爆防御的苏联坦克使得德军急需更强的反坦克炮主战。早先的50mm炮计划取消了,更长身管的75mm炮得到了青睐。

但是这种一般称为Pak 40 L/46的反坦克炮如果安在四号坦克上,后坐力它根本把持不住,于是军方又进行了改造,将其改造为通称Pak 40 L/43的反坦克炮。这种长身管的75mm四号坦克成为了F型的后期型号,即F2型。早期F型(短身管)被称为F1型。

F2型 长身管F

F2型的综合实力比F1型有相当的提升。射速从430m/s增加到790m/s,这意味着穿甲能力大约是1830m开外击穿77mm装甲。但改炮同时也改了炮口制退器,整车重量达到23.6吨。

25辆F1型也被改造为F2的规格,三个月后,F2型的规格正式定型,续后的生产经过改进统一称为G型,换言之,早期的G型,模子完全就是F2型。

             加强!再加强!:G型

抗战期间,阎锡山的国防工事的建造,曾被戏称为“鸳鸯腿上割精肉,蚊子肚内刳脂油。”四号坦克经历了六型发展,也即将达到这一地步。

但在这之前,加强尚可多冲刺几分,譬如G型。

1942年3月,夏季攻势前4个月,G型投产。主炮使用Pak 40/L43反坦克炮,整体生产时期达到1年。这一年里,G型进行了相当零碎的改进和加强。

就改装来说,G型是基于F1型改到这的,已经经历将近1年的完善,几无增重的能力,因而其侧面的20mm装甲被取消,相对的将它们全部压到前装甲上,以附加30mm钢板使之达到80mm厚。这一改动确实考虑到了悬挂系统可能经受的不该承受的痛苦,并且它们确实发生过相当严重的故障,但根据1942年11月的部队报告显示,增加的装甲颇受青睐,这一改动便被接受。

推而广之,1943年1月,希特勒下令全部四号坦克换装80mm前装甲。这大大增强了四号坦克的耐力,M4想要怼穿它,要在100米的距离上抵近射击,而四号坦克的穿甲距离是它的几倍不止。

这些改进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四号坦克的生产难度,因而一些部分被简化,比如炮塔两侧和正面右侧的观察镜。同时一些备用配件的位置也进行改动,两个备用轮放在车体左后侧,7个备用带链放在了正面的倾斜装甲板上。

为了应对北非的酷热天气,瞄准北非的这部分四号坦克改善了后侧的通气口;而苏联的高纬内陆严寒的特性,使瞄准北线的四号坦克加设了加热冷却液的装置和一个启动液喷气器。原来的大灯改装为新光源灯,炮塔通讯器拆除。

第一辆在炮塔和两侧加设裙边的四号坦克于1943年3月19日展出。时值G型生产后期,而改进并未减弱,指挥官舱口从两个改为一个大舱口,并加以装甲覆盖。

1943年4月,主炮再次加强,变为KWK 40/48L反坦克炮,仍为长身管,同时加设了重新设计的炮口制动器。此时,四号坦克终于开始完全取代三号坦克的主战地位。

综上所述,这一年间G型的改进似乎更接近于“小改小进”,然而每一次变化都加强了作战能力,有的甚至将部分方面大幅度提高,于即将没有上升空间的四号坦克而言,这就是“大大加强”。

                多子多福:H型

H型

四号坦克家族,论生产王,H型当之无愧。自1943年4月到1944年7月,H型生产量达到3774辆。沿用G型后期改装的KWK40 /48L火炮,50+30的主附式装甲变为80mm正面装甲。生存能力更为强大。

H型很多方面都以G型后期为典范,比如装甲裙边,侧面5mm,炮塔8mm的设计沿用祖辈。为了防止技术复制使磁性反坦克雷被用作杀伤德军坦克的武器,防磁装甲也被安装。

同时,H型也进行了自我改进,回轮的由橡胶覆盖改为纯钢覆盖,侧裙安装了稳固的三脚架。但其改装不无鸡肋之处,比如发射S雷的孔被添加(一种人员杀伤雷),然而这种武器基本耗尽,完全就是浪费空间。整车重量达到25吨,更是严重影响机动性,改换SSG 77变速箱亦并未有所改观。

然而,当时的德国,坦克绝不是宁缺勿滥的,所以H型还是被接受了。

                穷途末路:J型

J型(心疼一会吧)

四号坦克几乎在刚刚经历高潮,生涯便戛然而止。1944年6月,最后一代量产四号坦克开始流出生产线。基本沿用H型的模板,一切都是为了简化生产。

J型的排气装置和悬挂系统全部改进以加速生产,炮塔旋转的发电机取消,从此一律手摇,地方让给了辅助燃料槽(能载油200升,最大行程增加至320千米),随着1944年资源逐渐紧张,防磁装甲也一律取消了。到1945年3月,四号坦克尼伯龙根坦克工厂总共生产了1758辆J型。

J型生产后期,生产从达到简化变成“能简即简,适应就近就差不多得”。诱导轮改为铸造,拖带轮采用钢制,减少为三个。5mm装甲侧裙改为铁网制,炮塔上的手枪射击口和观察口一律取消,引擎散热器简化生产。

即使这样,因其相对强大的综合实力,H型和J型在有一定经验的坦克手手中仍威力巨大。当然,官方改进太过繁琐,坦克乘员和部队的适应性改装也不在少数。

           深度与广度:两个小号

(一)挖掘到极限的炮塔改良型

图纸

1944年,四号坦克能力已经挖掘到极限,然而克虏伯还是突发奇想的推出了四号坦克炮塔改良型的设计。这种改良型是将四号H的炮塔改为黑豹F型的新式“箭”型炮塔(主炮为KwK 42或44/1 L/70 75毫米火炮),这种设计底盘吃不消,于是计划驳回。

但一条道走到底的克虏伯还是继续设计,设计了6个简化型炮塔,拥有圆形炮塔和三个简化型窗口。这虽然深度挖掘了四号坦克最后的潜力,但未及量产,战争已经结束了。

(二)科技先驱的液力实验型

液力实验型样车

液力改装型是坦克采用液力传动装置的体现,研究基于G/H型于1943末展开,诱导轮改为后驱动轮,并安装了液压驱动炮塔。其实用成果即是将它的唯一样车于1944年送到东线,补充了武装党卫军。

液力传动可以使坦克进行原地转向,从四号开始到后来的德系重坦,液力驱动逐渐推广,就科技上远远领先“方便第一”的苏联。这种很有前景的装置背负着造价高,科技含量高,制造难等非技术弊端。仅德美分别在二战初期和末期开展研究。液力驱动的发展,从一个角度上折射出德国军事技术的领先和前瞻性。

          铁血军马:名战斗记录

只是一张配图!

(一)西线 1944 卡昂—圣洛 第21装甲师

重建的第21装甲师,作为曾经的王牌装甲师之一,居然是东西两线所有装甲师中唯一一个没有装备豹式的装甲单位,寒碜到以三四号坦克凑数。

然而他们实现了4号的价值。1944年6月9日起,赫威斯·尔克上尉率领的8辆4号坦克击毁了12辆英军坦克,但因空袭等损失了7辆,只有他本人指挥的一辆4号H型撤往卡昂。

6月10日,这辆坦克抵达奥恩河附近,此时,坦克手发现了距离他们1200米远的两辆英军的谢尔曼III坦克。经过简略的准备,H型在射程极限的情况下,第一发击毁了一辆谢尔曼III,并在第二辆进入其攻击距离前将它击毁。

它就这样在损失履带的情况下三发击毁两辆谢尔曼III。修好履带后,它迅速甩开英军部队的追击,独狼攻击奥恩河桥头,扫射驱离英军,击毁一辆装甲运兵车,撞毁桥头火炮,又协同第716师一个连阻击英军,最终带领残余的18名士兵和完整的坦克回到卡昂。

(二)西线 1944年6月11日 乐梅斯尼勒 第12装甲团

1944年6月11日,为击破加拿大第6装甲团的包围,党卫军第12装甲团的汉斯·西格尔指挥官率部反击,击毁了32辆加拿大坦克,使其撤退,而自身损失仅仅两辆4号坦克。

(三)东线 1944年2月7日 切尔卡瑟战役 党卫军第五装甲师“维京”师

切尔卡瑟战役堪称恐怖,6万德军被围,虽有4万左右突围,但2万人倒在了切尔卡瑟口袋中,以至于德军投降举起的双手被苏联骑兵砍掉,接近封锁线的德军像割麦子一样被杀死,总指挥官为了掩护部队撤离同部队全部阵亡。

2月7日,维京师的几辆四号坦克进行突围。在突围过程中,指挥官库尔特舒马赫命令两辆四号中型坦克进行反击。

作战中,四号中型坦克共摧毁了8辆T-34坦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舒马赫独自率领坦克部队与苏军装甲部队作战,最终摧毁了21辆苏联坦克,而他也因此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


并未找到1945年东线的太多坦克战记录,难以汇总,但在接下来的更新中还会发布专门文章讲述这些坦克的战例。


             军马之血(列引数据)

二战前德军生产的211辆IV号坦克,其中参与波兰战役的有198辆,其余则留在装甲兵学校或预备队等。当时德军坦克共有1445辆I号坦克、1223辆II号坦克、98辆III号坦克及211辆IV号坦克,III、IV号坦克占总数不足百分之10。整场战役中只有19辆IV号坦克被击毁。波军具有击毁德军装甲部队能力的坦克不足200辆,反倒是其反坦克炮对后者造成的威胁较大。此亦使德军官兵对步兵支援坦克IV号坦克的期望更大。

1940年5月10日,法国战役开始。虽然此前中型坦克产量开始增加,但该战役的主力仍是轻型坦克。德军仅投入523辆I号坦克、955辆II号坦克、349辆III号坦克、278辆IV号坦克、106辆LT-35坦克及228辆LT-38坦克。战争期间,官兵发觉单凭IV号坦克的短炮管很难打穿S-35坦克和B1重型坦克的装甲。S-35坦克的装甲厚56毫米,而IV号坦克炮弹于700米外发射时只能穿透约43毫米的装甲。相同的尴尬情况亦发生在对上英军玛蒂尔达步兵坦克的时候,该坦克的装甲厚达78毫米,最薄也到65毫米。参与法国战役中的德国坦克的性能明显不及英国及法国,德军能胜出主要依靠良好的通讯系统及新发明的战术-闪击战。法国战役期间,IV号坦克损失达97辆,占总数近35%,战损率为德军各类型坦克中最高。之后有人以上述原因建议加厚装甲并加强武器穿透力,但因为德军在法国战役的成果太辉煌,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IV号坦克随后和德意志非洲军到达北非。此时的坦克团只有在第3及第6连配有IV号坦克,合共22辆。沙漠中坦克炮的装甲穿透性方面,III号坦克在IV号坦克换装长炮管前一直领先。尽管IV号坦克相较英军坦克性能差距不大,甚至在部份领域上有些优势,但凭其短炮管无法击穿玛蒂尔达型步兵坦克厚达80毫米的装甲,甚至连穿透力较高的III号坦克也不能,玛蒂尔达步兵坦克的惟一缺点就是其速度过慢。由于非洲的运轮与补给作业之困难,德军指挥官隆美尔将军直到1942年才获得27辆装备L/43长炮管的IV号坦克F2型。他随即将那些坦克作为攻击的矛头。新式坦克能在1500米外击穿当时任何英军坦克,如此的射程在以沙漠为主要地形的北非战场中具有相当的优势。尽管德军获得新型坦克,然而美国大量提供M3格兰特和QF 6磅炮,使德军仍居劣势,最终落败。

IV号坦克于1941年早期还参与了入侵南斯拉夫之战和希腊战役。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时,德军拥有572辆IV号坦克,其中41辆正在维修,因此6月22日时只有439辆IV号坦克参与巴巴罗萨行动。战争初期,尽管IV号坦克的质素比大部分坦克还要好,但对抗T-34、KV时仍有不足。IV号坦克在0距离下亦不能击穿T-34坦克的装甲,后者却能在1千米外就击穿IV号坦克最厚实的正面装甲。德军其后开始研发锥形装药,最初只能击穿40毫米,然后到70毫米,最后达100毫米。锥形装药使只能发射低初速的短炮管IV号坦克亦能击毁其它坦克。激烈的战斗使IV号坦克很容易故障,7月中时已有近50%发生故障或不能作战,虽然最后大部分都能修好。1941年未,IV号坦克总损失数达到378辆,达同年6月时德军四号坦克的66%。 1942年装上长炮管的IV号坦克F2型开始分发到前线。现时,四号坦克终于能在1200米外在任何角度击毁T-34。直至蓝色行动开始之前,已经有约135辆IV号坦克装上长炮管。此时其为惟一一种能击毁T-34及KV-1的坦克,然而相对于苏联红军装甲部队的数量来说还是太少。1942年6月至1943年3月期间,IV号坦克成为德军最重要的坦克,装甲师中大部分亦是IV号坦克。尽管虎式坦克在1942年开始服役,其极少的数量对战役影响不大,而且虎式在初期经常故障。而黑豹中型坦克至1943年5月才送到东线战场的官兵手上。IV号坦克的重要性亦可在其损失数中看出,1942年有502辆IV号坦克在东线损失。

至1943年,包括库尔斯克战役在内,IV号坦克继续维持其重要角色。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新型黑豹坦克的可靠性仍然不足,作战效率低下。因此,就库斯克之役德军已投入841辆IV号坦克。至1943年,德军已在东线损失共2352辆IV号坦克,某些装甲师甚至只剩下12-18辆坦克可用。

从北非战场之后,德军的新型IV号坦克终于在诺曼底登陆第一次见到M4谢尔曼中型坦克。此时,IV号坦克占德军坦克约一半。11个在诺曼底地区活动的装甲师中,大部分皆是由一个IV号坦克团及一个黑豹坦克团组成,共约160辆坦克,而同时武装党卫队辖下的装甲师通常装备精良。战役之初,由于IV号坦克在诺曼底的森林中隐藏得很好,而且其主炮口径达75毫米,对盟军的坦克极有优势。但IV号坦克在发动德军的西线反攻行动时仍显得十分脆弱,由于盟军掌握制空权,又有良好的补充,IV号坦克极易受到盟军战斗机、反坦克炮、反坦克歼击车攻击而毁损。诺曼底战役卡昂地区,有一些晚期IV号坦克被埋在地下仅露出炮塔作为固定火力点,这种火力点极难被察觉及摧毁,作战中试图接近的盟军坦克部队遭到了惨重的损失。

1944年,有2643辆IV号坦克被击毁,而这些损失却越来越难以补充。IV号坦克此时已难以对抗苏军拥有的T-34-85、SU-100以及拥有122毫米炮的IS-2。美军也装备了M10、M18、M36反坦克歼击车,英军也改装了谢尔曼,加装了QF17磅反坦克炮,称为谢尔曼”萤火虫“。虽然IV号坦克的劣势开始明显,但由于黑豹坦克的补充开始变慢,大部分装甲师,甚至连属于精锐单位的武装党卫队“帝国”装甲师的坦克也都以IV号坦克作为主力。1945年1月,德军又于东线损失了287辆IV号坦克。总计下来,德军共于东线损失了6153辆IV号坦克,占其损失总数近75%。

战后,一些IV号坦克被叙利亚等国家购买,参加了早期的中东战争,到1967年仍可在戈兰高地战场看到叙利亚军队中的IV号坦克身影。

(四号坦克完结)

往期推荐

一号坦克 CV3522180

二号坦克 CV4033216

三号坦克(上) CV4075209

三号坦克(下) CV4118939

四号坦克(上) CV4344862

下期预告由你决定(单选)

二战德国各型坦克和歼击车辆汇总(六)四号坦克系列(下)(F—J型,改型),实战记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