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参考级的耳机,音特美 EVO

2021-12-24 13:52 作者:autumnlaketime  | 我要投稿

EVO是个大改款,因为这是音特美第一款多单元耳机,是3颗动铁单元,外形上也一改火柴棍设计,而是改良为了绕耳佩戴,舒适度好很多,价格也比之前贵了不少,要3K多。

虽然是3单元,但是有一些特点对比小四来说依旧得以传承,比如细导管的出音设计,可更换导管内的滤网。

 



配件上对比之前的产品也有所区别,增加了双节套,舒适度有一定提升。

 


音特美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喜欢,有一点就在于其调音,其调音之高明,能够让一款小四卖了20年,这已经足够说明其出色的产品力,关于小四,我也不班门弄斧了,大家可以参考刘嘉明大哥关于小四的文章,简单来说音特美这个公司就是靠一个产品打天下,最早的就是ER4P/PT,ER4S,ER4B,后面小改款ER4SR和ER4XR,一直到现在的EVO。

 

音特美一直自豪的点就是其出众的声音准确度,这一点在EVO中得到了很棒的保留,这么说吧,我们知道有一些品牌也在做监听入耳,但是在EVO面前,似乎都变成了弟弟一般的存在,因为EVO就像一把尺子,是一个衡量其他产品的标杆,我甚至都建议一些行业内做耳机的厂家也搞个EVO玩玩。

我相信“参考级”Reference这个词用在其他任何品牌上都会有人反对,但唯独用在音特美上可能不会有人有意见。

 

我们知道一个常识,有些耳机我们需要开到一定的音量,细节和空间感才能得以体现,小音量下总感觉声音闷着没发挥出来,这个跟前端推力关系并不大,单纯的就是音量大小的问题,但是音特美不一样,哪怕音特美EVO这个耳机的音量很小,细节与声音本质都可以很完整的发挥出来,这也就意味着在聆听EVO这个耳机的时候,你不需要开很高的音量,特别适合晚上或者半夜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听音乐。

 


对比ER4SR,XR:毫无疑问的一点是,如果你觉得ER4系列偏薄,我自己也有这个感觉,ER4系列的高频尤其是小提琴表现确实漂亮,但是打击乐表现就不行,有点空,低频量感实在是太少了,而这个问题在EVO上是不存在的,因为密度和低频都有了明显的升级,并且声音的空间感,定位及细节展现力都依然得以保留,也就是说如果你喜欢ER4系列的音质表现,那么盲狙EVO就不存在任何问题。

 

驱动要求,我用W2和S2驱动效果都不错,不难推,比起ER4S和4B来说好搞多了,想想当年的各种耳放。。。

 


深入,音特美的耳机与其他耳机都有所不同,由于是长导管的缘故,所以佩戴上请尽可能的深入一些,会得到完全不一样的声音表现,差异非常大。我个人倾向于用舒尔黑海绵,原配的我实在是用不来。

 

EVO在空间感上也是比较优秀的存在,具体表现为声场很规整,毕竟做监听出身,规则的声场内各种类型的声音分布的很平衡,没有什么突兀的点。

 


适合听的音乐,在我看来,如果你拿EVO听摇滚或者老歌,那可能不太合适,因为EVO对音乐没有什么渲染,不对音乐进行二次加工,这也就意味着听老歌的话味道就不够浓烈,也High不起来,但是如果你听古典或者女声之类,器乐多的音乐,那么就不存在什么问题,尤其是女声清唱,还有线条感强,乐器明朗的音乐,用EVO是真的非常合适,轻盈通透,无愧音特美之名。

 

那么EVO作为一款监听风格强烈的耳机,用来听流行音乐是否有压力?我的答案是不会,因为哪怕和同价位的耳机进行对比,EVO在音质层面上,也丝毫不落下风,EVO作为一款HIFI耳机也是完全合格的。

 

关于EVO

#线材非常细,很容易缠绕,解开麻烦,说是什么无感佩戴,但实际上就是扯淡,因为没有耳挂,根本支撑不住耳机本体的重量。脑残线*1

#耳机本体偏重,加上线材太细的缘故,导致没有耳挂,近乎于真无线的佩戴,由于偏重,所以耳套一定要选择好。脑残线*2

#祖传细导管,佩戴需要尽可能的深入,深入后声音会明显增强

#工艺不错,湛蓝色的外壳+金属腔体,不是传统的CNC切割,而是金属粉末热加工,有点类似于2W块的Fitear 泰坦的工艺,只是泰坦用的是钛粉而已。

#音质沿袭至小四系列的调音,如果你喜欢小四的风格,又苦于小四的密度低,低频少,那么EVO或许是最佳选择

#配线麻烦,IPX/T2插针(新的Westone Pro系列也改用了这个插针,疑似和丹麦那个Estron公司有PY关系),因为这个插针并不好用。脑残先*3

#绕耳佩戴,这个对体验的提升很正面,对比之前小四的火柴棍好太多了,总算不那么难受了,但是跟舒尔比还有距离

#超强隔音,依旧是行业内顶尖的被动降噪水准,尤其是对于超低频的隔绝效果一骑绝尘(搭配合适的耳套)

#超强的精准度,完全是Reference参考级的声音调教

以上,关于EVO就讲到这里~



参考级的耳机,音特美 EVO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