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患者究竟能不能结婚生子?关键看这几点
● 我女儿几年前得了抑郁症,最近病情很稳定,能正常恋爱结婚吗?
● 精神分裂症病人可以要孩子吗?
● 我老公得了双相障碍,如果生孩子,会遗传给下一代吗?
● 精神病人怀孕时要不要停药?药物会影响孩子吗?
相信这些是每位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属都特别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聊一聊精神疾病患者婚育的话题。
精神病人能不能恋爱结婚?
好心情健康认为,不论富贵还是贫穷,疾病还是健康,每个人都有与他人恋爱、组建家庭的自由和权利,精神疾病患者也不例外。
如果你的病情已经缓解,社会功能完整,或者虽然有残留症状,但是不妨碍社会功能,比如抑郁症患者虽然会经常沉浸在不愉快事件的回忆中,但能完成本职工作,社交也说得过去,生活能自理,是可以开始一段健康的恋情并步入婚姻殿堂的。
有研究发现,良好的伴侣、健康的婚姻能减轻患者的孤独感,提升患者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增加治疗的依从性和自信心,有利于患者生活及劳动技能的恢复,减轻患者的功能残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网上分享了自己的感情经历:
我是一个双相情感障碍的老病号,病情以躁狂发作为主,偶尔会有抑郁发作。
躁狂发作时,我有伤人毁物的冲动;抑郁发作时,我的情绪会跌到谷底,甚至有自杀行为。
虽然持续治疗了几年,但病情总是时好时坏,住院对我来说就像“家常便饭”。
后来,我遇到了我老公,他非常爱我,非但没有因为疾病而离开我,还选择跟我结婚了。
因为特别珍惜这个家,当自己情绪出现波动时,我便会积极咨询医生应对措施,也就没再住过院。
今年是我们结婚的第六个年头,我的病情一直很稳定,这都要感谢我的老公......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能让患者病情好转。
如果你的另一半并不是一个情绪稳定,有耐心和毅力的人,没有能力应对精神疾病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多,你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会越来越多,这会消磨掉爱情的“力量”,甚至会加重患者病情。
所以,对于精神疾病患者来说,选择步入婚姻殿堂时要更加慎重。
如果有跟对方结婚的打算,最好在婚前将自己的情况坦诚相告,避免隐瞒带来的精神压力。
我们都知道,精神疾病具有“易复发”的特点,所以,瞒是瞒不住的。如果结婚,婚后总要住一起吧,婚后你总要天天服药吧,怎么能长期瞒得过去呢?
当你的另一半发现你在欺骗Ta时,很可能一纸诉状告到法院,离婚走人,你的处境就会比较被动。
还不如在婚前告诉对方病史,自己先痛,让对方选择,婚后放心。那么婚前何时告知对方比较好呢?
好心情健康建议在恋爱半年左右时为宜,此时你们已经有一定感情基础,对方也能看到你目前的正常情况,如果Ta能接受,那你便再也不用因为隐瞒而背负压力,如果选择离开,在Ta考虑过程中你也有了心理准备,不至于太崩溃。
精神病人能不能生育?
对于“精神疾病有遗传倾向”这一点,多数患者和家属都了然于胸,为了不让原本就不堪重负的家庭雪上加霜,很多病友宁可选择不生育,孤独终老。
不可否认,父母有精神疾病,孩子患有精神疾病的几率相对较高,但这并不是个必然事件。
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往往是遗传叠加上心理、社会等其他因素,最终才导致疾病的发生。
比如抑郁症的发生中,遗传因素占30%~40%,环境因素占60%~70%。
所以,就算遗传因素无法避免,我们也可以通过改变后天因素来降低后代罹患疾病的风险。
那么怎么才能孕育一个健康宝宝呢?
除了要和健康人一样,做好身体和心理准备之外,女性精神病人要格外注意以下3点:
1.选对受孕时机
孕育健康宝宝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就是保证病情稳定,如果患者病情没有缓解,即便家属再着急要孩子,也不要着急怀孕。
因为生育给孕妇带来的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可能会加重患者病情。
至于病情稳定多久怀孕比较合适,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以精神分裂症为例,假如患者的年龄≤30岁,建议等病情缓解两年后再怀孕。
理由是病情缓解后的头半年,医生通常会将治疗药物逐渐降至最低有效量,使药物对胎儿的影响降至最小,后面一年半可以让病人逐步恢复社会功能,为促进胎儿健康发育奠定基础。
但如果患者的年龄已经≥31岁,在病情缓解半年后便可咨询医生能否怀孕,因为即便是符合怀孕条件,但也不是说怀就能怀上的,而生育年龄达到35岁时就属于高龄产妇,这也是影响胎儿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
另外,好心情健康建议最好在春季过后再受孕。有研究发现,冬春季是精神疾病的高发季,有些患者的病情会在此时反复,所以,受孕时尽量避开这个敏感季节。
2.安全用药
怀孕头三个月是胎儿发育的关键期,所以,这个阶段不服药是比较理想的情况,但实际上有很多患者由于病情多次复发,已经不能再停药了,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精神科药物并非都有致畸作用,有些药物是相对比较安全的,比如氯氮平、安非他酮、马普替林、丁螺环酮等都属于 B 类妊娠药物(也就是对人类无致畸证据的药物)
一般情况下,医生都会首选这些安全性比较高的药物,并且会使用最低有效剂量,以最大程度来降低药物对胎儿的影响。
在此提醒大家,在没有跟医生沟通的情况下,千万不要擅自换药或者增减药量。
3.定期复查
无论是在备孕期间还是孕期,患者都应与妇产科和精神科医生保持联系,遵循医嘱,定期复诊,密切监测胎儿发育和孕妇病情,及时完成各种产前检查,尤其是B超检查(可排除大部分畸形)。
如果孕期病情出现复发,要及时去医院,医生会根据你的疾病种类、严重程度、生育意愿等方面来调整治疗方案。
最后想说的是,结婚生育是人生大事,之前要有心理准备,这个过程不是人人都能顺利的。要有好心态,要做多方面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