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辩论进化史-2

「正」平等交换心意
辩题中“等价”指“价值的对等”,具体体现在互相送的礼物「价值」是大差不差的。
辩题中“心意”是指“真心就好”,具体体现在不需要送多么廉价\昂贵的礼物,只要体现心意即可。
这大概是大部分人的理解了。
那我们所说的「价值」并不局限于金钱的价格,我们所付出的时间、精力成本也是价值。举个例子,过生日自己给自己礼物,花A元买的东西和「费尽心思」才能找到(买到)的A元的东西,自然是费尽心思买的价值更高。精神层面的满足能够起到无数安慰的作用。亦如老师随口表扬的“挺好的,继续加油”和专门在班会表扬的“挺好的,继续加油”所承载的价值绝不是一样的。
反方朋友所说“维护平衡关系依靠的是情意而非金钱”,我并不苟同。朋友之所以被称之为朋友,便是能够相互理解、帮扶。只有情意相投真心付出来交换信息、情感等,才能够成为朋友。
而礼物是对于某个值得纪念的事物的庆祝、追忆,平时互赠礼物也是对这段关系的感谢。如对方赠我礼物,「价值」(而非价格)的多少标志着我们在他心中的「位置」。也许我就值得他花钱也好时间精力也好准备这些,我给予他的回应应是与他持平的。这方能维持朋友之间的「界限」和友谊的稳定。否则很容易想到“我们没那么熟,他是不是想讨好我” “我那么在乎他这个朋友,我在他心中就是这样的吗”,我们都不免有些许时刻会想到这些念头的。
同时,送礼仅仅是友谊中锦上添花的一个部分。想要增进相互间的信任,进一步发展友谊,不应该想通过“诶我给他价值不高但充满我心意的礼物,他会不会很感动”来获取情感。当然想要表达心意并没有错,只是不太适合通过这个方式。毕竟,也没有什么朋友是因为送礼而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吧?那就并非友谊了,能见到此场面的,不过是官场等地方。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逐步高度分工化,人与人之间的链接早已没几十年前那样繁多紧密了,总不会想让蛮不容易建立起的友谊,因为礼物体现出的哪怕不是真实内心中的对方的「位置」带来的一点点怀疑,成为裂缝并发展下去,最终崩溃吧?而物质条件日益变好的今天,我想大部分人追求的更多是「精神」层面的关系,进而增进友谊的方式,并不会集中于「送礼」,而是其余「精神」上的交流。等价的送礼仅仅是维护晶莹友谊的一个方式。
以上,我认为给朋友送礼物重在「等价」。
——————
来自只写过一次辩论的屑
第一感觉我选的是「重在心意」,可是这俩的票数太悬殊的,我就挑了这个观点写
写着写着发现这俩没办法分开说,所以边写边觉得自己越写越烂 越写越乱
-欢迎有不同意见的老师来批评/指正
-文笔有待提高,会持续汲取经验继续学习/练习哒
——————
写于7月2日
第一次写自己主观不太认同的观点
至少有进步吧(个人)
这篇还得到了某个辩圈大佬的点评 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