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2年全球与中国红外探测器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简版)

2022-07-18 10:47 作者:恒州博智调研  | 我要投稿

红外探测器(Infrared Detector)是将入射的红外辐射信号转变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主要功能为接受和探测目标物体的红外辐射,并将辐射能转变为电信号的一种传感器,可分为制冷型红外焦平面探测器、非制冷型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两大类。红外辐射是波长介于可见光与微波之间的电磁波,人眼察觉不到。要察觉这种辐射的存在并测量其强弱,必须把它转变成可以察觉和测量的其他物理量。一般说来,红外辐射照射物体所引起的任何效应,只要效果可以测量而且足够灵敏,均可用来度量红外辐射的强弱。现代红外探测器所利用的主要是红外热效应和光电效应。这些效应的输出大都是电量,或者可用适当的方法转变成电量。


红外探测器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红外探测器行业现状分析

红外探测技术目前主要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三种研究领域。其中,中红外探测技术由于中红外线的高强度和高穿透性,应用最为广泛,研究也最为成熟,甚至可以分析物质的分子组成;远红外的主要优点就是其穿透性,可用于探测、加热等,应用也比较广泛。


红外技术有四大优点:环境适应性好,在夜间和恶劣天候下的工作能力优于可见光;隐蔽性好,不易被干扰;由于是靠目标和背景之间、目标各部分的温度和发射率差形成的红外辐射差进行探测,因而识别伪装目标的能力优于可见光;红外系统的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


目标的光谱特性、探测系统的性能、目标和探测口之间的环境和距离,这三大因素是红外技术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例如:为充分利用大气窗口,探测器光谱响应从短波红外扩展到长波红外,实现了对室温目标的探测;探测器从单元发展到多元,从多元发展到焦平面,上了两大台阶,相应的系统实现了从点源探测到目标热成象的飞跃;系统从单波段向多波段发展;发展了种类繁多的探测器,为系统应用提供了充分的选择余地。


红外探测器芯片一直受制于西方政府和供应商。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2012年4月,高德红外用2.4亿元超募资金实施“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产业化项目”。2014年2月25日,高德红外公告,公司“基于非晶硅的非制冷红外探测器”项目成果已获湖北省科技厅鉴定通过,下一阶段将开展试生产及批产工作。


国内而言,高德公司的红外芯片生产线可以同时运行国际主流的非晶硅和氧化钒两种工艺线路。正因如此,高德红外是国内唯一同时具备2条工艺线路的红外探测器芯片生产企业。


目前国际上仅美国、法国、以色列、中国等少数国家掌握非制冷红外芯片设计技术,国外主要供应商对我国存在一定的出口限制。由于红外产品的特殊敏感性,特种装备类产品往往以国家为单位实施产品和技术垄断,尤其各技术领先国对特种装备类红外热像产品和技术高度保密,导致不同国家的红外产品企业之间在防务领域一般不会产生直接的市场竞争。具体来看,本行业的竞争主体集中在美国、法国、和以色列等国。其中美国以强大的科研优势保持领先,在国际特种装备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国外对于高端产品处于管控状态,目前随着国内的技术发展,目前在进口一些中端产品。随着国内本土企业的兴起,目前本土化供应已经初见成效,进口的份额越来越少,预测未来的几年,国内具备出口的条件。


产品的价格目前主要受制造成本和技术的限制。虽然这几年受原材料的影响较大,但是由于制造成本的降低,整体趋势这几年价格是在下降的。原材料芯片的上升带来了成本的增长,但是部分企业为了维护稳定的客户,选择性的自己承担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上升,影响了企业的毛利下降。


红外探测器发展趋势

1、随着国内本土企业的增长,中国依赖国外的进口的局势已经彻底改变,直接导致全球的产品价格在下降。

2、未来1-2年,贸易摩擦程度可能会更加严重,进出口受限。

3、国内未来的一些高端产品的进口来源大概率来源于欧洲和以色列。

4、在预测期内,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将加剧。 供应商将在定价、用户友好界面、增值收益和服务组合的基础上竞争以在市场上提供竞争优势。 在预测期内,我们预计这种竞争将随着产品扩展的增加而加剧。

5、产品的价格仍然随着原材料的波动而变化,选择合适的原材料采购时机和合同形式对于一个企业的成本控制至关重要。

6、未来大型红外探测将占有一席之地。小型红外探测器是受价格驱动的商品市场,而中型和大型阵列探测器则是受成本和性能驱动的市场,并且为新产品提供了差异化的空间。从产品角度来看,由于依赖强大的知识产权或者MEMS制造能力,要从小型探测器切换到阵列探测器也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厂商没有直接参与竞争,但仍有机会在具有巨大潜力的大型探测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全球红外探测器市场总体规模及预测


2021年全球红外探测器市场销售额达到了22.51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27.7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3.87%(2022-2028)。地区层面来看,中国市场在过去几年变化较快,2021年市场规模为5.81亿美元,约占全球的25.81%,预计2028年将达到7.34亿美元,届时全球占比将达到26.47%。


国内红外探测器真正取得发展是从2014年开始,在2015年开始了规模量产,目前国产的产品基本上被国内内部消化了,做成红外热像仪进行出口。尽管红外检测器的价格在过去几年中已经下降了很多,但是由于这种流行病的影响,全球供应链已经中断,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但是由于制造成本的下降以及规模化身缠的效益,价格仍然是下降的趋势。


红外探测器市场有几个主要参与者,如Teledyne FLIR、Lynred、高德红外和大立科技等。2021 年前五名的市场份额达到59.17%。全球巨头制造商主要分布在美国、欧洲、以色列、中国等,在该领域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对于已经进入的厂商,需要不断提高技术门槛,阻止更多的企业进入;通过降本降价,快速占领市场,开拓增量客户市场,建立市场份额优势;塑造品牌形象,为进入消费品市场奠定优势。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更大的市场资本份额。


北美是红外探测器最大的消费地区,2021年消费市场份额达到45.30%。第二位是中国;继北美之后,2021年消费市场份额为25.81%。新投资需要大量资金,小企业很难进入该行业。市场不仅受价格影响,还受产品性能影响。龙头企业具有性能更优、产品种类更丰富、技术更优、售后服务无懈可击的优势。因此,它们占据了高端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展望未来几年,不同品牌之间的价格差距将会缩小。同样,毛利率也会有波动。


从产品产品类型方面来看,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占有重要地位,预计2028年收入份额将达到98.41%。小型红外探测器是受价格驱动的商品市场,而中型和大型阵列探测器则是受成本和性能驱动的市场,国内许多红外探测厂商仍有机会在具有巨大潜力的大型探测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同时就应用来看,民用在2021年收入份额大约是67.22%,未来几年CAGR大约为3.56%。


红外探测器产业链分析

红外探测器行业的上游是滤光片、晶圆、电阻等。上游产品的价格波动会影响红外探测器工业的生产成本。因此,它会影响整体盈利水平。


红外探测器行业下游行业主要是红外热相仪器行业。因此,红外热相仪器行业的整体经济环境对红外探测器行业至关重要。


延伸报告:【2022-2028全球与中国红外探测器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本报告研究全球与中国市场红外探测器的产量、销量、销售额、价格及未来趋势。重点分析全球与中国市场的主要厂商产品特点、产品规格、价格、销量、销售收入及全球和中国市场主要生产商的市场份额。历史数据为2017至2021年,预测数据为2022至2028年。

主要厂商包括:

Teledyne FLIR

Lynred

高德红外

大立科技

Leonardo DRS

BAE Systems

Semi Conductor Devices (SCD)

L3Harris Technologies, Inc.

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北方广微科技有限公司

按照不同产品类型,包括如下几个类别:

制冷型

非制冷型

按照不同应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民用

军用

重点关注如下几个地区

北美

欧洲

中国

日本

本文正文共10章,各章节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报告统计范围、产品细分及主要的下游市场,行业背景、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等

第2章:全球总体规模(产量、销量、销售收入等数据,2017-2028年)

第3章:全球范围内红外探测器主要厂商竞争分析,主要包括红外探测器销量、收入、市场份额、价格、产地及行业集中度分析

第4章:全球红外探测器主要地区分析,包括销量、销售收入等

第5章:全球红外探测器主要厂商基本情况介绍,包括公司简介、红外探测器产品型号、销量、收入、价格等

第6章:全球不同产品类型红外探测器销量、收入、价格及份额等

第7章:全球不同应用红外探测器销量、收入、价格及份额等

第8章:产业链、上下游分析、销售渠道分析等

第9章:行业动态、增长驱动因素、发展机遇、有利因素、不利及阻碍因素、行业政策等

第10章:报告结论

详情内容参考恒州博智(QYResearch)调研机构出版的完整版报告,申请报告样本可联系发布者。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2年全球与中国红外探测器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简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