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晓锦源:从高温天气看到了什么

2023-06-28 10:53 作者:qdlf888  | 我要投稿


《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中,杨志押送生辰纲行至黄泥冈时,白日鼠白胜扮作挑酒桶的汉子吟唱道: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小时候看连环画水浒传上就有这么一幕,当时觉得这首诗言简意赅,就背了下来;前段日子再一吟诵,恰逢川渝干旱,同时劳动者因“热射病”去世的新闻依然不少,仍觉不过时。

  在古代农业社会,遇到高温,阶级的不平等就具体地体现在:公子王孙不用干活,找个阴凉的地方歇一歇就无大碍。而农民就没办法,甚至无法关心自己的身体,忧心如汤煮搬看着田里庄稼。不少权贵老爷特地制作了冰窖,可以将冬天开采的冰一直储存到夏天使用,或将装着开水的瓶子放到深井里就能得到冰块,这种工艺也叫深井冰(忽略谐音)。在“硝石”没发现之前,无论是冰窖还是制冰都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够奢望的。

对于从四川盆地到长江入海口以及副热带高气压外扩的区域的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是刻骨铭心的。根据之前笔者不同火炉城市的当地朋友的形容:重庆像一块烙铁,红得发紫,热得发慌;成都早晨气温就三十度以上,不开空调就全天汗蒸;武汉白天基本没有风,蹭蹭地热开来,让你怀疑自己会不会烤到几分熟;上海,走在路上连呼吸都灼烧着鼻孔,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五十度高温…


除了长江那几个传统火炉,今年更早一点迎接热浪的,例如福州,很难想象一个沿海城市会那么热,然而事实是这三十年它越来越热,平均比三十年前更热了两度,这主要是和整体气候变迁有关,使其夏季受副高控制的时间比重庆要长,高温天多且凶猛。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仅是传统火炉地区,近年来副高有北抬的趋势:例如鲁中山区,关中平原,河南等地,往年情况是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地带,就是冷暖交汇地带。以前年份都未必要开空调,现在也离不开空调。

  这次的极端气候,是全球变暖,还是地球常态变化占主要影响因素,众说纷纭。目前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全球气候变化确实会对大气环流构成影响,放眼未来,各种极端天气包括极端高温未来出现的频率会更加多。

我们从世界各地的死亡病例看到,“热射病”主要袭击的对象通常是长期从事户外工作的劳动者,比如建筑工人、露天环卫工人和物流工人等。不过,如果我们从早期资本家只关心设备的传统来看,室内的工人也未必能幸免,因为空间密闭,机器炉温过高,酷暑中的车间可能比户外还热,一进车间热浪扑面而来,衣服就没干过,全是湿的,据一些媒体统计,今夏有媒体报道的35例典型因热射病死亡者中,有6位是车间工人。

  对于尤其是上一辈劳动者来说,他们不仅要在没有庇护的地方工作,回到出租屋往往也舍不得开空调(因热射病致死的案例很多是在出租房里找到)。这个时候,高温补贴对于露天作业快递员、建筑工人、环卫工人、户外线路检测工人是一种重要的热量转移支付(但这些钱并不能直接作用于预防工人疾病)。根据法律规定,当企业每年6月至9月安排劳动者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季节津贴。制度有了,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监察手段也是问题。

  除了急性的“中暑”,长期置身于高温环境会导致其他更难以察觉的慢性疾病,比如肾病。有人类学家在拉丁美洲调研发现,许多甘蔗收割工人都患有一种慢肾脏疾病。在以前一直都不知道什么原因,直到本世纪初,才有研究表明该疾病与长时间的热暴露有密切关系,工人收割甘蔗的工时很长,来不及喝水,肾脏就在脱水的状态下产生了病变。由于这种联系在当时的监工们看起来并不明显,所以这些公司一直以来都无视工人日益变差的身体状况。


晓锦源:从高温天气看到了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