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尽量不拐弯抹角的自我介绍
题记:当你(我)读到这篇专栏,它的作者已经成为了他想成为的人——可以坦率的面对自己、他人、还有世界的大人。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和感情,也防止这个“我”的记忆真的消失不见,就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个账号是干嘛用的,留给有兴趣的朋友去了解。
先说一下成分: 关注神椿及部分衍生品、但是对春猿火有“非分之想”(我坦白,但是不会做出格的事) 对文字有些偏好,平时喜欢乱写一些“没头没尾”的东西,(但是半吊子三脚猫,打扰到大家就当看个笑话好了) 目前主要是以上两方面,其他很杂的可能都只算爱好。(坦白讲就是没有天分和热情)
干了什么“好事”: 目前只投稿了一些兴趣使然的神椿切片(高技术力的也不会) 动态大部分都是对神椿相关作品的“指指点点”和一些喜怒哀乐(应该没什么人会对这些感兴趣),在灵感来临时也会把自己的感受化为一些意向(有时会偷偷发到作品的评论区,但不是显摆自己,只是寻找一些共鸣) 收藏夹里有些自我共情的神椿合集,会把平时听歌时的所思所想收集起来,按照特定主题和顺序排列成“歌单”(播放时可以想象成在演绎相似的主题时大家给出的不同答案) 最近很想把自己对神椿作品中的一些灵感串联成一整个故事,姑且起名为《神椿市扩建中》吧,是个有别于《神椿市建设中》的其他世界线上的故事,思来想去最好的呈现方式似乎是互动视频?(正在写文本,是个多线叙事且很有参与感的故事,有刀有糖,但是真结局不会让人失望,收藏夹里有一些雏形,可以猜测一下,但是“正式考试”里可是没有“原题”的哦!)
关于那些个“我”: (首先声明我不是人格分裂也没有心理疾病,下文提到的“我”都是用文字加工出的虚构角色,是我用来练习和笔下的角色共情能力的“假想朋友”。但是他们的个性特征确实基于了我本身的经历与认知)
主人格
:(1个) “我”:就是我,正在打着字的这个人,没啥好说的。
里人格
:(目前4个,按照出现顺序介绍吧) “她我”:这个人格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小学时第一次看到漂亮女同学…?(这就不细梭了,懂得都懂,就是挺懵懂的,对异性开始感兴趣的时期)但是开始成长是在下个人格出现以后。 “祂我”:是在大一时听我妈说起生我前有个姐姐夭折了…当时就感觉自己是夺走姐姐生命的凶手,感觉我的一切都是偏得的,从那时起就想剪掉自己所有的欲望与棱角,把一个一心想“善”的自己归还给世界,然后这个人格就萌生了。(当时还有个中二的想法是姐姐的灵魂遗留在我的脑中,她所错过的世界我会带上她一同感受,于是“她我”便在那时开始和我一同成长了) “它我”:也许它才是最早的里人格,是与生俱来的人格的暗面,所幸的是有“祂我”的存在,才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蔓延”(反倒是“祂我”日渐“茂盛”)直到下一人格的出现… “他我”:由于近期的一些动摇和软弱,“主动”遵从自我的意志诞生的,按照“主人格-它我”的等式“炼成”的复制体。是当“我”开始选择接纳“它我”后,为了防止变得不可挽回,特别留下的“逃生通道”。(但是似乎有着极强的自我意识,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验”品
(若干) 来源于我的一个“谬论”:“当创作者与他所创造出的角色达成了极致的共情,那他确实有可能在某些方面真的变成ta。” 所以试着像“他我”一样采用“人格炼成”原理自主设计了一些实验用人格(说人话就是凹人设)比如说在之前《空想录》中登场的那个“复写者”,就是只保留了“对文字情绪感知”的“验”品,测试结果还算满意,在“复写者”的视角下确实写出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东西(笑(《空想录》那个坑还是会继续填的,之后还会让更多的人格进入其中,毕竟不确定的东西永远是最迷人的!)
再说点有的没的: 真诚地感谢所有看到这里和愿意小坐一会的小伙伴,虽说这里是一个存放自我的小天地,但也绝对不会排斥任何友善的目光(因为我是个只会说“对对对,好好好!”的老社恐啊(≧∇≦)/ 最后的这里就记录下我刚走不远的少年时代留给我的天真吧: “做一个不为金钱和地位出卖职责的大人,我所做的即为我应做的,即便那里没有我应得的。如果某天我灵魂的泉眼变为菱形,那里也将不再弥留着最初的灵性。” “去书写无关潮流和卖弄的长满笑脸的诗,远归的灵魂熟悉又陌生,都在温柔的风语中歌颂。无辜的文字不应变成悲伤的分母,这里不是囚困孤独和不安的坟墓。”
最后当然是传统艺能~( ̄▽ ̄~)~
帅审核你看完可以给我个赞吗…
告诉我你不是机械人(开个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