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8乐迷讲座【交响诗的魅力】精彩回顾

乐迷讲座
交响诗的魅力
主讲人
张国勇
7 月 28 日晚,贵阳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张国勇老师主讲的【交响诗的魅力】乐迷活动讲座,在贵阳大剧院音乐厅如期举行。
作为第十二音乐季的最后一期乐迷活动,我们特地准备了“交响诗”这一主题和大家探讨。在之前的讲座中,张老师已经为大家讲解了“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轨迹”以及“复调”等内容。
“何为交响诗?”“交响诗的代表作有哪些?”,本次讲座激发了乐迷朋友们的浓厚兴趣,已经有超过200名乐迷踊跃报名参加。
本周五晚的【闭幕音乐会】正是以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堂·吉诃德》为主题,相信大家在听完音乐会之后会对“交响诗的魅力”有更深入的感悟。


讲座初始,张老师就先解答了大家的疑惑:为什么会选择《堂·吉诃德》这部难度如此之大的作品作为闭幕音乐会的曲目?
——“贵阳是一座拥有巨大潜力的城市,这里的交响乐生态已经进入良性循环,这里乐迷的精神品味正在逐渐拔高。”
我们不仅要为乐迷朋友们提供耳熟能详的交响乐曲目,也希望用更经典的作品、以更专业的角度丰富大家的交响乐知识储备。


张老师介绍了交响诗的来源,范畴以及分类,更是以“钢琴之王”李斯特为例,和大家分享了他关于生死的经典之作《前奏曲》。该作品原意为人的一生就是走向死亡的前奏,可是李斯特的作品却不悲观,充满对人生的赞美和肯定。
讲座现场,张老师表示,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理查·施特劳斯的创作十分重视音乐表达的主旨与内涵。其中《蒂尔的恶作剧》就表达了当时的人们突破中世纪的宗教约束,对精神自由的渴望与追求。而《堂·吉诃德》看似讽刺了一个山寨骑士的荒唐梦,实则却是对这样一位忠于信仰、疯狂无畏的理想家的肯定。


在谈到《堂·吉诃德》的主题部分时,张老师还特地邀请了闭幕音乐会的大提琴独奏聂佳鹏、中提琴独奏巴桐、次中音号演奏员于明皓,进行了现场示范。张老师对示范部分里三个乐器扮演的形象,每一段旋律代表的情节故事都进行了分析,形象邋遢、冒失冲动的吉诃德老爷,头脑简单、呆头呆脑的桑丘,爱尥蹶子的驴,都鲜明生动地出现在大家面前,给乐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音乐会现场,在张老师的导赏下,大家一同听了《堂·吉诃德》中几个变奏曲的部分内容。同时,张老师也就如何欣赏好一场音乐会给出了建议:做好“功课”。对于比较陌生的作曲家及其作品,了解他们的生平、作品的创作背景,都有助于大家更好地欣赏曲目,体会其中的内涵与情感。
主讲人
贵交音乐总监 张国勇

讲座剪影





讲座最后,张老师一一解答了在场乐迷的疑问,并表示期待与大家在闭幕音乐会上再见面。这场干货满满的精彩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
感谢张国勇老师
感谢聂佳鹏、巴桐、于明皓三位演奏家
也感谢每一位到场的乐迷朋友


关注我们|Follow us
微信公众号|贵阳交响乐团
新浪微博|贵阳交响乐团
Facebook|贵阳交响乐团
Bilibili|贵阳交响乐团
贵阳交响乐团官方网站|http://www.gyso.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