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焦虑和躺平,哪个能让我们过的更好?4个故事

2023-04-20 21:06 作者:为好优姐姐-说  | 我要投稿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在焦虑和躺平之间,左右摇摆。


焦虑的时候,会想要努力,想要抓住什么。


躺平的时候,会想要放弃,想要回归自己。


很难说哪个就好一些。


结合我和身边的故事,讲一几个故事吧。



第一件小事,关于教育,躺平让我更舒适


孩子小学阶段换学校了,新学校老师很负责任,而孩子有些害怕新环境。新学校的一些作业,是孩子要自己去找老师进行背诵和默写。小孩就一直磨蹭不去。老师就通知家长。


我在下班回来的地铁上,收到老师的信息后,直接焦虑拉满——怕孩子压力大,也怕自己帮不上忙。我回到家和小孩聊天,他说害怕去找老师办公室喊一声报告进去检查背诵,但是也知道没办法。我又劝慰了几句,说了几句鸡汤鸡血,准备洗漱了。


不过我在洗脸的时候,忽然想,班上其他同学都是当天完成背诵,那我的小孩当天没完成背诵,不行吗?行呀,当然为此他也遭到了批评。所以很公平呀,那我跟着焦虑个什么劲呀。于是我决定躺平,自己也闭嘴不说话了。




第二件小事,焦虑让我更专业了


这个春天,因为疫情结束了,课程很多,我算着,3月份我累计上了30堂课,4月份大概也有10次左右。每天下午要出门上课,我早上起来就开始焦虑。担心上课前忙不完,担心回来太晚孩子没人照顾或者跟着我作息不规律(我离婚了,所以是单亲带着孩子),我恨不得每分每秒都计划好,严丝合缝的不要有任何意外。


比如9点前写完微博,10点前回复一轮1V1的学生,下午2点前必须出门,那么中午12点就要将下午穿的衣服搭在椅子上……


可是就算这样算计,也有机关算尽一场空的毁灭感袭来。有时候是我辅导的学生有急事,有时候是我自己路上没算好。这一点是我的智能问题,我方向感很差,两所学校之间要是骑自行车或走路,总会莫名其妙“您已偏离路线,重新为您导航”。3月初,还是有两堂课,迟到了7、8分钟,心跳180的焦虑。不过从3月中旬过来,我就可以严格管理自己了,外出的衣服,路上的行程安排、不同学校的最佳路线,孩子晚饭安顿,以及如何进入课程这些,我越来越娴熟。


但是需要解释一下,我在其他方面躺平了,比如做家务、比如上下班的费用控制(我看自己3月份打车费用2000元……)




第三件小事,这姑娘决定在人生大事上

躺平后,都好多了


这是几年前辅导的同学,给我的反馈。她说:“我曾经在32岁的时候特别焦虑,觉得我32岁没有稳定的婚姻家庭,事业上也一直漂泊,和其他同龄人比起来,有一种要被抛出人间的焦虑”。那一年我辅导她,从乙方跳槽到了甲方,做代理和知识产权的管理。当时入职的她,说要开始安排相亲,让自己在35岁前,一切进入“正规”。


今年她35岁了。她说:其实在35岁没来之前的焦虑,要远远小于真的处于这个年龄段的焦虑。我目前还是没有恋情,然后这份工作做了3年也渐渐有了小不满,我又重新开始看机会,觉得乙方或者小公司也不是不行。


不再想着必须在35岁有家庭,比如在35岁进入大企业有稳定的工作,她忽然觉得,日子就这么过,可以是小企业可以是乙方可以单身可以继续相亲,而自己主动选择就好。



第四件事,这位同学觉得在工作上,

可以被领导批评后,日子好过了。


这位同学,入职一家大的集团国企,负责市场工作,但是作为新人也总是被交代完成部门的党建、团建、部门新闻类工作。然后客户那边总是催促产品交付,而自己这边面对技术部门又并没有话语权,就压力很大。而自己作为新人,组织了几次党建,也总是被领导提醒,交代和会务安排上有问题。所以就压力很大,焦虑到失眠。


我详细问了客户和领导的评价,其实很多问题,是新人的必然过程问题。领导的批评并不涉及到人身攻击,客户的催促其实也真的不是针对你这个人。那么这个时候,听着就好了。


很多好学生,是不能被说的。被说了两句,会觉得一种否定,就撼动了自己的根基,所以会为了维护住根基而慌张,比如不停的说、不停的论证自己的无辜。但是恐怕批评我们的人,也并没有真的心思关注你这个人怎么样,而且人家说完也就说完了。你泰然处之,是这个事情面前,最好的姿态。

总之,在职场上,做个能被说的人之后,就好多了。

基于以上4件小事,我初步总结一下。

第一,焦虑或躺平的定义,不要用外界的规范。

外面有人说,你别这么焦虑,你要想开点;外面也有人说,何必跟着卷,躺平就好了。

一是外面的人说什么,都和我没关系,二是越是烂大街的词,越是没有精准的定义,躺平究竟什么意思,焦虑究竟什么意思,其实各有各的理解。

第二,个人观点:焦虑和躺平之间,有一条线,叫允许。

不允许的事情,就会焦虑。当我们内心,不允许某种情况发生的那一刻,就开始焦虑。比如我不允许自己在课堂上精神头不够,我不允许自己和别人约好了迟到,或者我不允许自己长胖……这些不允许,就带来焦虑。

而允许的事情,就会让我们躺平(这是我自己的定义)。比如我允许孩子不是班上最好的,我允许自己方向感奇差还不会开车,还有上面那位姑娘,我允许自己35岁还没结婚,我允许自己35岁进入一家小公司做两年看看。

这条线是掌握在别人手里,别人有权利允许你不允许你,还是掌握在你自己手里,才是问题的核心,也是生活的核心。

很多人活在太多不允许中,焦虑就很大很多。

18岁,我们不被允许考试失败

24岁,我们不被允许考不上研究生或者公务员事业编

30岁,我们不被允许保持单身或者还没有稳定的工作

35岁,我们不被允许没有房子车子以及存款、社会地位和孩子家庭

……

希望允许与否的这条线,始终在你自己手里。


焦虑和躺平,哪个能让我们过的更好?4个故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