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少年中国说(节选)》
2020年江西省真题
下面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请设计一个教学简案,包括教学时间、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
[参考答案]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认、会写课后要求的生字积累重点实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文章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合作、探究,了解本文比喻、象征的手法,把握少年中国所具有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炽热的感情。
2.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听歌曲《我们是五月的花海》,听后思考: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讨论交流)
2.导语:有个人在一百多年前,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他就是梁启超。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
3.作者简介。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朗读课文。
(1 )播放《少年中国说》朗读音频,学生听读,听准字音,在听的过程中圈出生字词,并借助音频、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读通课文,培养语感。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3.小组合作,疏通文意,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就不懂的地方进行指导、点拨。
4.给文章划分层次。
5.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这三个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深人感悟
1.学生齐读,谈谈读后的印象。
2.知人论世,走近历史。(那大家知道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吗?)
(1)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介绍
(2)教师补充相关背景材料。
(3)梁启超面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自己上书变法又失败了,流亡国外,有家难回,所以他把希望寄托于谁身上了?
3.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这个自然段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
(2)这一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少年和中国的关系?
(4)朗读课文第一段,体会作者感情。采用“我从 句读出了作者之情”的句式回答。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面对我大好河山遭践踏,生灵遭涂炭,梁启超他希望我们的少年中国在中国少年的努力下是什么样的呢?(引读课文)
(2)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从修辞上说)
(3)读了这一段,你能感受到作者心目中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吗?想象第二段描写的画面。
(4)全班齐读,说说读后的总体感受。
5.学习第三自然段。
(1)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是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是一个前程似锦的东方巨人。齐读第三自然段。
(2)体会句子承载的思想感情。
(3)小结:作者用两个感叹句,再次重申了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密切的关系以及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6.再次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文章的写作特点,教师引导点拨。
7.深入感悟。
(1)作者心目中这么壮美的少年中国,在那风雨如磐、危机四伏的年代靠谁来实现?
(2)振兴中华民族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作者为什么把这一重任让中国少年来肩负?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答案及依据。
(四)课堂拓展,激发爱国情感
1.作者告诉我们,振兴中国的责任在中国少年,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振兴中国呢?大家一起来出谋划策吧!
2.梁启超期待的中国现在是什么样呢?让我们看看今天的中国吧!(播放《香港回归》《奥运盛况》等视频。)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
3.你们是幸福的一代,也是肩负重任的一代。无数的先烈开创了祖国的今天,我们就要创造祖国的明天,让我们弘扬民族之精神,再现中华之雄魂,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灿烂的文化武装自己,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的明天贡献力量,相信在你们不懈的努力下,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
五、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以“我为祖国做贡献”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六、板书设计
少年中国说(节选)
少年的责任
少年和中国的关系
作者对少年和中国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