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忍耐是人生必修课

2022-07-28 22:48 作者:灵犀2O21  | 我要投稿



在一座大山之中有座寺庙,庙里有一尊铜铸的大佛和一口大钟。每天大钟都要承受几百次撞击,发出哀鸣。而大佛每天都会坐在那里,接受千千万万人的顶礼膜拜。一天夜里,大钟向大佛提出抗议说:“你我都是铜铸的,可是你却高高在上,每天都有人对你顶礼膜拜,献花供果,烧香奉茶,但每当有人拜你之时,我就要挨打,这太不公平了吧!”

大佛听后微微一笑,然后,安慰大钟说:“大钟啊,你也不必羡慕我,你可知道吗?当初我被工匠制造时,一棒一棒地捶打,一刀一刀地雕琢,历经刀山火海的痛楚,日夜忍耐如雨点落下的刀锤……千锤百炼才铸成佛的眼耳鼻身。我的苦难,你不曾忍受,我走过难忍的苦行,才坐在这里,接受鲜花供养和人类的礼拜!而你,别人只在你身上轻轻敲打一下,就忍受不了了!”大钟听后,若有所思。忍受艰苦的雕琢和锤打之后,大佛才成为大佛,钟的那点锤打之苦又有什么不堪忍受的呢?


其实,不光佛需要行“忍”,一切成就也都来源于忍。忍耐任由风雨过,守得云开见月明。忍耐是一种人生智慧。


从某种程度上说,忍耐是成就一项事业的必需,忍耐能让我们在清净沉寂中体会生命的幸福。人要获得某方面的成就,必须学会忍耐。正如一位西方学者曾经说过:“忍耐和坚持是痛苦的,但它会逐渐给你带来幸福。”


“忍”是修行佛道必须具备的心理姿态。这其中的“忍”是智慧,是力量,是认识、担当、负责、化解的意思。佛教讲“忍”有三个层次:即生忍、法忍、无生法忍。所谓“生忍”,即是一个人要维持生命,必须能忍。所谓“法忍”,就是除了维持基本的生存条件之外,还要活得自在,所以心理上的贪嗔痴成见,都要能自我克制自我疏通。所谓“无生法忍”,就是对于时间上的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功名利禄、人情冷暖等,不但不为所动,而且要能真正地认知处理、化解消除。

佛教所谓的“忍”,即是能够克制各种欲望,使自己心态平和,继而得到心灵上的自在。忍之于追求佛道的人来说,是一种修行的方法,看似不适合普通人,但其实常人如能领会“忍”的意旨,对日常生活将会大有裨益。


我们平时所说的忍,即是忍耐。忍耐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缺少忍耐常常使事情难以圆满解决,甚至会因一时愤怒酿成大错或大祸,这在现实生活中绝非少见。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人在盛怒下常常会做出不理智的行为,他说:“愤怒从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培根则告诫道:“无论你怎么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忍耐是保全人生的一种谋略,因为小不忍则乱大谋,因为风物长宜放眼量。忍耐是一种弹性前进策略,它是人生的延长线,就像战争中的防御和后退有时恰恰是赢得胜利的一种必要准备。


忍耐是人生必修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