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舜算不算赘婿?——荒落的读书笔记(一百三十四)
《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不是没有道理的,比如尧帝这一段写得就非常精彩,叙事的同时还非常有想象力。 写根据天文来测定季节,安排民众如何劳动,用的句子是: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而具体到春夏秋冬时,描写的是:命羲仲,居郁夷,曰旸谷。敬道日出,便程东作,这基本就跟诗经差不多了。 后面还有什么日中,星鸟;日永,星火;夜中,星虚;日短,星昴……光是看这些名词,不像是记载史书,反而像什么创世神话。 由此可见,司马迁的文笔确实顶级。 而到了真正叙事时,其对话设计得也极其富有情绪,就像我们学过的“四面楚歌”一样。 当然,读《史记》的主要目的还是看历史,而不能仅仅当成小说来看。 而史记记载的“四岳,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有一种冰河融化形成大水的感觉。想象黄河时不时形成洪水,淹没周遭粮食、百姓,真是一种人力无法抗衡的天灾。 于是尧就让鲧来治水,九年没有成果,为大禹治水埋下伏笔。 还有一点很有趣,尧是正统的黄帝后人,是从他哥哥帝挚那里继承的帝位,而帝挚的帝位又是从帝喾那里继承,看起来非常传承有序。但令人不解的是,帝尧突然就不传给黄帝家的子嗣,而是选择从民间找了虞舜来继位。 我看到一种说法,是说舜弑尧而即位,禹杀舜而始夏。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尧应该也是用了不正当的方式夺走了帝挚的位子,开了这种先河,于是才有后来者。 当然,这是种阴谋论,肯定是希望后人都更加靠拢文明的。更何况,舜也是尧的女婿,某种意义上也算是赘婿,赘婿即位可太合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