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这就让全自动驾驶线路“破防”了?台中捷运带给我们这些警示…

2023-05-12 21:25 作者:通行线  | 我要投稿

2023年5月10日,台中捷运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故,其中一辆全自动列车撞上了工地的塔吊,导致了一人死亡,十人受伤。这场事故警醒我们重新审视全自动线路和其背后的人机关系,尤其是在应急响应过程中的标准作业程序(SOP)。

5月11日,台中捷运举行记者会并对外展示车站内的监控视频,让我们一起来复盘一下事故的经过:

12:26:50,一列车驶入丰乐公园站。

12:27:04,吊臂砸中站外区间内的隔音墙。

12:27:05,列车停妥,随车人员下车巡视站台。


在列车停站的二十多秒内,站务(保全人员)察觉到区间有问题。


站务(保全人员)一直在反复使用对讲机联系,之后列车按运行图照常关门离站。


随车人员在车上发现前方区间有异常,一边呼叫OCC,一边尝试用钥匙打开操纵台接管列车。


但为时已晚,此时列车已撞上障碍物。

台中捷运是一条按照GoA4全自动标准建设及运营的线路。全自动线路具有高度的自动化能力,可以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运行,带来效率的提高和人力成本的降低。列车的运行及停止、开关车门和突发事件的处理均完全自动化。然而,这起事故暴露出了全自动线路中的一个隐患:在系统检测不到的危险情况下,人工干预的时间可能非常有限。

通通了解到,台中捷运并未在站台上设置紧急停车按钮,因此想要依照SOP扣停列车的话,主要有两种办法:一是通过站务(保全人员)联系值班站长,再由站长通知OCC远程扣停列车;另一种则是由随车人员打开驾驶台盖板,按压紧急按钮停车。这两种办法要想实现短时间快速扣停列车几乎是不可能。

在这起事故中,虽然工作人员察觉到问题并尝试介入,站务(保全人员)和随车人员都按照SOP进行了操作,但列车已经开始启动,人工干预的时间已不足以阻止事故发生。

换作是一条人工驾驶的线路,司机看到前方区间出现险情之后,完全可以不去按下ATO按钮,因此列车能够被扣停在站内,也就不会造成列车主动撞上障碍物的憾事。但毕竟台中捷运是全自动的线路,在这样尚未触发保护机制的情况下,就很考验人工干预的能力了。


全自动地铁列车的车头

去年,国内某自动驾驶地铁线路发生了屏蔽门夹人事件,这同样引发了一些突遇紧急情况下操作顺序的思考。这次悲剧的发生,同样引出了全自动线路运营时存在的潜在风险。


部分城市的全自动地铁上设置有多功能职员

通通认为,现有台中捷运的SOP依然存在很大的优化的空间。一个健全、高效的SOP应该包含了各种可能的紧急情况,并对如何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有效应对提供清晰的指导。在全自动线路中,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应当得到充分的强调和考虑。在任何疑似危险的情况下,“扣停列车”应该是优先考虑的操作。而且,工作人员在面临紧急情况时,如何快速有效地接管列车,也应该成为重要的培训内容。


运行中的全自动地铁列车

不过,台中捷运在事故之后也对现有的SOP作出了一些补充,其中包括增加防止列车关门离站的措施:即遇上状况时由站务(保全人员)用随身物品阻碍站台门关闭,或随车人员用随身物品阻碍车门关闭后,由随车人员立即按压紧急按钮以暂停列车发车。毕竟现阶段站台上没有紧急停车按钮,反而是“堵门”这种土办法比较有效,这真是逼到官方自己把“堵门”加进了SOP了。

也有网友提出,全自动地铁列车的障碍物侦测系统为什么没有启用使列车扣停,难道这个系统是个摆设吗?其实不然,在去年,台中捷运轨道就曾出现过尺寸为170cm×90cm的障碍物侵入,而列车自动侦测是完全确保了行车安全的,至于这次事故为什么没有触发侦障系统,这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


侵入台中捷运线路的障碍物

这次事故之后,台湾省内其它捷运系统也纷纷作出回应。高雄捷运发布说明自己很安全,以打消乘客心中的疑虑:我们有配司机,在站间是使用ATO驾驶,遇紧急情况时可由司机直接介入,若在停站过程中发现异样则司机不会发车,且站台也有紧急停车按钮。此外,高雄捷运的高架车站内也设置有相应的防护装置,若有异物侵入则会有提示等。

作为台湾省内第一条全自动运行的轨道交通线路,台北捷运也对旗下运营的文湖线作出要求,如前方轨道有异物侵入且危及系统安全时,列车不得离站,站间列车应立即紧急停车。

与台中捷运类似,文湖线也没有在站台上设置紧急停车按钮。因此在应急情况下,将由工作人员阻挡车门或站台门关闭,或是想办法打开站台电器柜,按下里面的紧急断电钮(ETS)切断全线电力,亦或是拉下列车内紧急逃生把手,优先阻止列车起车,后回报OCC,并由OCC远程切断全线电力。不过全线断电这方式属实是惊到通通了…

其实以上案例对于事故最大的启发是全自动线路如何在危险到来的时候及时扣停列车,而扣停列车需要进行的各项工作优化则是有关部门要从事故中反省的。虽然全自动线路相比常规线路实现了高度自动化集成,但毕竟机器是机器,人是人。在全自动线路上,毕竟不是人工参与,只要满足起车条件,机器就会自动起车,因此对辅助线路运行的工作人员来说,每一个动作的先后顺序和执行的到位情况都可能影响着突发事件的走向。

这起事故提醒我们,全自动线路虽然具有巨大的优势,但我们不能忽视人与机器在紧急情况下的关系,以及优化和完善应急响应程序的重要性。我们期待看到台中捷运以及其他全自动线路采取更多的措施,优化他们的SOP,防止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同时,我们也期待看到工作人员在紧急情况的应对和防止事故的培训中,能有更深入和全面的考虑,以充分利用他们在人机关系中的关键角色,共同保障全自动线路安全、高效的运营。

这就让全自动驾驶线路“破防”了?台中捷运带给我们这些警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