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黄沙——黎巴嫩德鲁兹人古今谈
在遥远的中东地中海黎凡特地区,有一个神秘的特殊族群,他们被称为德鲁兹人,他们是阿拉伯人的一支,却自称祖先来自中国,是蒙古成吉思汗的后代,他们信奉的教-义相信轮回,还期望自己死后能“还魂中土”。
跟周边的其他阿拉伯人一样,德鲁兹人也说阿拉伯语,也信YSL教,属于什叶派,但他们的德鲁兹派信仰无论与逊尼派还是主流什叶派均有巨大差异。他们相信轮回转世,既不封斋也不缴纳天课,既不举行割礼也不朝圣,还实行一夫一妻制。
据宗教学者研究,德鲁兹人的先祖很可能是拜火教徒,现代德鲁玆派的信仰实为YSL教和拜火教的奇妙混合。
据《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报》记载:德鲁兹人常说自己的“祖先来自中国乐土”,更期望自己在死后“还魂汉土”。为什么德鲁兹人有这样的认知,这种说法又源出于何处呢?且让我从头道来。
公元1253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带着大汗蒙哥的嘱托与期盼,率领蒙古大军西出葱岭(帕米尔高原),踏上了征战西亚之路。旭烈兀大军一路过关斩将,先后攻灭木剌夷(金庸《倚天屠龙记》中所述“山中老人”霍山的暗杀之国)和黑衣大食(阿拉伯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达,最终剑指叙利亚,叙利亚国王纳昔尔投降。恰在此时,中土传来噩耗,蒙古大汗蒙哥攻打南宋西南重镇重庆,久攻不下,竟死于钓鱼城下(《神雕侠侶》说他是被大侠杨过飞石击死😂)。蒙哥一死,蒙古黄金家族内部为争夺大汗之位,陷入内战。远在叙利亚的旭烈兀得知此事已是一年之后,他立马决定率主力部队东归。临行之前,旭烈兀留下爱将怯的不花,命他率20000蒙古将士镇守叙利亚。
哪知旭烈兀走后不久,大马士革人就联合埃及马木留克骑兵,里应外合发动大起义,彻底击败了旭烈兀留下的蒙古军队。那些战败的旭烈兀将士从此散落在大叙利亚地区,经过近千年的繁衍生息,一步步发展壮大,他们就成了今天中东的德鲁兹人。
学者认为,德鲁兹人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乃至外貌都与周边其他民族有显著不同,而是洋溢着中亚民族的风采,他们或许是当年中国西域回鹘人的后裔。因为早在1209年,西域的回鹘人就归顺了蒙古,许多回鹘人更加入蒙古大军,跟着蒙军一路东征西讨,这才有了今日中东德鲁兹人的传承。
说完德鲁兹人的传奇历史,我们再来聊聊今天的德鲁兹人。
今天的德鲁兹人属于阿拉伯人的一个分支,信奉YSL教德鲁兹派,主要分布在黎巴嫩、西叙利亚豪朗山区、以色列和约旦境内,人口总数约101.1万,其中以黎巴嫩最多。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英国传奇间谍军官托马斯.劳伦斯(绰号“阿拉伯的劳伦斯”)来到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阿拉伯地区,他联手阿拉伯的费萨尔王子发动反对土耳其统治的大起义,在劳伦斯的率领下,阿拉伯起义军越战越勇,攻入大叙利亚地区,推翻了土耳其人的统治,占领大马士革。但英法两国政府并不认同劳伦斯和费萨尔追求的大阿拉伯统一建国理想,法国军队攻入大马士革,击败了费萨尔的阿拉伯联军,“大叙利亚”最终被英法两国分别托管。
其中,现在的叙利亚被法国托管,为保护生活在大叙利亚地区的阿拉伯基督徒,法国人将阿拉伯基督徒人口占多数的黎巴嫩从大叙利亚中划分出来,作为一个单独地区托管,这就是黎巴嫩这个现代独立国家的由来。
在现在的黎巴嫩,德鲁兹人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少数民族,他们长期担仼黎巴嫩政府军参谋长一职。说到黎巴嫩德鲁兹人,就不得不提德鲁兹人的代表政党“黎巴嫩社会进步党”和其已故传奇领袖卡迈勒.琼卜拉特。
1949年5月1日,黎巴嫩德鲁兹人领袖卡迈勒.琼卜拉特创立了“黎巴嫩社会进步党”,黎巴嫩乃至中东的一个著名的信奉民主社会主义的左翼政党由此诞生。
建党之后,卡迈勒.琼卜拉特坚持世俗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纲领,他坚决主张阿拉伯社会实现国家和宗教的分离,阿拉伯文化遗产的地位优先于YSL教信仰,主张在尊重信仰自由的前提下废除黎巴嫩的政治-教派体制;在社会经济层面,卡迈勒则提出以社会主义的6条基本原则作为解决黎巴嫩社会问题的最佳良药,黎巴嫩社会进步党的上述政策主张,成功吸引了黎国内不同地区、不同教派的大量工人、小业主和下层贫民的支持,社会进步党迅速成长为战后黎巴嫩最重要的本土左翼政党之一,卡迈勒.琼卜拉特也成为20世纪中叶黎巴嫩最重要的政治领袖和哲学家。
在卡迈勒.琼卜拉特的领导下,黎巴嫩社会进步党成为左翼的黎巴嫩民族运动(LNM )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支持黎巴嫩的阿拉伯民族身份认同,同情和支持巴勒斯坦解放运动,与阿拉法特的巴解组织并肩作战。
1958年,在第一次黎巴嫩内战中,黎巴嫩社会进步党成立了自己的德鲁兹民兵武装,与泛阿位伯/左翼反对派一道对抗黎巴嫩政府军和保守派基督教和MSL民兵。战争结束后,德鲁兹民兵解散。
1975年4月,在黎巴嫩,以基督徒为一方,MSL和巴勒斯坦难民为另一方,发生了一系列激烈冲突,冲突的最终结果导致基督教-长枪党民兵发动对巴勒斯坦难民的屠.杀,贝鲁特旋即限入激战。
1975年8月,黎巴嫩反对派“人民力量运动委员会”公开质疑黎-当-局的合法性,反对派领袖卡迈勒.琼卜拉特则公开提出了自己的黎巴嫩-政-体-改革方案,主张废除旧有的教派-分权体制。8月17日,社会进步党正式创建了自己的民兵武装——黎巴嫩人民解放军。10月,内战烽火从贝鲁特蔓延至黎巴嫩全国各地,黎巴嫩第二次内战爆发。
1975——1976年间,在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及其武装人员的支持下,以琼卜拉特的黎巴嫩人民解放军为主体的MSL左派武装越战越勇,迅速控制了黎巴嫩80%的领土,基督教-右派-武装节节败退,内战即将结束。
黎巴嫩政局的飞速变化促使邻国叙利亚决心下场干预。前面说过,在奥斯曼帝国时代,黎巴嫩曾是“大叙利亚”的一部分。此时,在叙利亚执政的是哈菲玆.阿萨德的复兴党政权,叙利亚复兴社会党是一个民族主义世俗政党,他们对宗教不感兴趣,但奉行“大叙利亚主义”,一直将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看成自己的囊中之物,并因此与巴解组织主流派不和。作为对抗以色列的“前线囯家”,阿萨德非常担心黎巴嫩基督教主导的秩序崩溃,得到巴解支持的MSL左派武装全面掌控黎巴嫩,从而引发以色列的强烈不满。届时以色列很可能入侵并占领黎巴嫩,扶植亲-以的黎巴嫩基督徒,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将进一步增加以色列在地区的影响力,从而直接威胁叙利亚的战略利益。
1976年,叙利亚一举出动4万军队入侵-黎巴嫩,叙军进入黎巴嫩后,支持黎巴嫩政府军与基督教-长枪党武装,对黎巴嫩人民解放军与巴解武装人员发起猛攻。在叙利亚大军的猛攻下,黎巴嫩人民解放军和巴解武装的优势不再,不得不退回阿莱—舒夫山区的德鲁兹大本营。第二次黎巴嫩内战基本结束,然而,对立双方的冲突并末解决。
此时,卡迈勒.琼卜拉特开始成为政-敌的暗杀目标。1976年,一群武装分子冲进卡迈勒.琼卜拉特的公寓,卡迈勒当时恰好不在家,但他的妹妹琳达却惨遭毒手。
1977年3月16日,黎巴嫩社会进步党领袖卡迈勒.琼卜拉特在舒夫山区的Baakline村附近的汽车中被身份不明的枪手用机枪射杀,年仅59岁,他的保镖和司机也在此次恐怖袭击中丧生。
暗杀卡迈勒.琼卜拉特的最大嫌疑人就是叙利亚复兴社会党政权。2005年6月,黎巴嫩共-产党前总书记乔治.哈维在接受卡塔尔半岛电视台采访时称,时任叙利亚总统哈菲兹.阿萨德的弟弟里法特.阿萨德(叙利亚现任总统巴沙尔的叔叔)就是暗杀卡迈勒.琼卜拉特的幕后黑手。
卡迈勒.琼卜拉特遇刺,黎巴嫩社会进步党遭受重挫,卡迈勒的儿子瓦利德.琼卜拉特立即接替他成为黎巴嫩德鲁玆人领袖,并于1977年5月1日当选为社会进步党总书记。
1990年10月,黎巴嫩社会进步党领导的“黎巴嫩人民解放军”官兵交出了他们手中的重型武器并解散,其中大约800名前解放军民兵在第一阶段加入了重建的黎巴嫩政府军。此后,1992年初,另外500名德鲁兹民兵也被纳入黎巴嫩武装部队。
2005年2月,恐怖-暗杀再次降临黎巴嫩,时任黎巴嫩总理拉菲克.哈里里被国内亲叙利亚势力暗杀,哈里里的好友、德鲁兹领袖瓦利德.琼卜拉特旋即率领社会进步党加入黎巴嫩-









反叙-阵营,成为3.14联盟的一部分,并加入黎巴嫩民族团结政府参政。
千丝万缕让我与北京紧密联系,
万缕千丝让我与北京联系紧密。
那里是故乡,有家和往事的回忆,
可这里是第二故乡,也是家,
也有数不清的往事回忆。
——赛拉迈.奥贝德(叙利亚德鲁兹族作家、诗人,此诗由仲跻昆译)
今天,在黎巴嫩、在叙利亚,乃至整个中东地区,这些“祖先来自中国乐土”的德鲁兹人,依然与中国有斩不断的缘份,十分亲近。他们的人口虽然不多,但身处“关键地区”,作为一支骁勇善战的跨国跨境的少数族群,他们的一举一动动见观瞻、举足轻重,依然是一支参与重塑中东未来的不可或缺的“关键少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