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写短篇科幻小说“岁月与文明”
这是一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星系里的故事。 最初,一些没有生命的颗粒在空间中游走,毫无秩序。如果说到秩序,可能是一些较大的颗粒被更大的颗粒吸引,成为它的卫星或者小行星。零碎的颗粒没有运动顺序,按照各自的顺序游走着,当然它们的路径不可能是一条直线,因为迟早会撞上其它颗粒,不过是时间问题,有的早撞有的晚撞,有的撞得多有的撞得少罢了。 就在这个时间段,两颗颗粒相撞了,它们都偏离了自己原本的匀速直线轨道。由于相对速度很高,它们在撞击中合为一体,也因为撞击出现了点热量。 撞击远远没有停止,把监视器的速度加快,它看着无数的颗粒撞击在一起,有的速度极快,有的缓慢,有的质量很大,有的很微小。从这片空间的各处袭来,与这个大质量颗粒融为一体。这个速度在显示器上是如此之快,但资料员有阅读这么快速图像的能力,对它来说,看完监视器记录下的亿年级影像资料只需占用它很短很短的时间,至于几千亿年间的资料,只要它肯拿出点时间放在上面就能看完。 资料员是这个世界上很低微的职业,一般由年长的人来干。工作就是整理这个文明记录下的影像资料,这类人异常喜欢收集这些东西,认为时间的流逝是一种另类的美。 现在,这个老者正在观看一颗小行星的历史资料。 这个星系较为少见,一颗恒星居中,13颗对于这个恒星来说较大的星星忠诚的环绕着它,此外还有很多较小的碎星绕着这颗恒星。至于碎星的数量也是实时计算的,如果资料员愿意看,可以要求便携核心询问资料库的主核心,给它一个相对准确的数目,但资料员的目的不是这些。 时间继续加快,颗粒仍在碰撞,这颗星星被恒星捕获了,成了它的随从,围绕这颗恒星旋转,在旋转轨道上也接收了一些水颗粒,随着这颗星球的降温和释放内部热量,渐渐有一层气场包裹了它。一条提示出现在了资料员的思考体中:这颗星球上已经有了简单的生命。 这一代的资料员们有更加强烈的好奇心,这也为资料整理提供了很大的人力基础。 资料员把速度再次加快,直到出现第一个较大的生物才放缓。它看到了这颗星球上与自己母星相似的自然选择,看到了那些由灰尘都不如的生命进化成更大的存在,直到一个生命体尝试脱离水体,登上陆地。 时间再度加快,已经有相当数量的生命登上陆地。有进化快的已经飞在了空中,下一级稍慢的在陆地上行走,进化的慢的则还生活在水体中。对于资料员来说,这个世界像是它的生物园,观看各式各样的生物诞生,迭代,老去,有种说不出的快活感。 思想体中又收到了一条提示,一颗较大的碎星马上就会与这个新生不久的世界。资料员快速放慢了进度,思想体运转起来。很明显,它不想看着这个新生不久的生命世界就这样毁灭,但思想体运转之后的结论是:既然已经记录下来,便是必然。看看进度条,忽略时间,很快又会出现新生命。思考中,观察体看到了显示器上一颗碎星快速冲向那个世界。 资料员强压平静看完了这一刻。它又把显示速度放大,迫切希望看到那个世界诞生新的生命,几乎是一瞬间,思想体再次收到了几秒前相同的信息,那个世界上再次诞生了生命。资料员一愣,再观看时发现上面的生物已经形成了群落。资料员降低了速度,看着群落里的生物猎杀别的生物获取能量,有时也能看到它们对着监视器所在的位置列怪异的阵型做奇怪的运动。资料员看着这一切,直到看到它认为不正常的地方——两个群落的人竟然互相攻击起来了,而且不是在短时间内结束的。 几千个时间单位前,那时的资料员还在接受思想。它接受的思想告诉它,同类的生命就应该团结在一起,内乱对它们来说是最不因该做的事,所有同类生命都因该为自己文明的生存着想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即便再微小也是力量。 资料员想着,继续看着那个小世界。这个世界无时无刻都在进行内斗,随着时间快速过去,不但没有像资料员所在文明一样和解并“大团结”,反而致力与提高内斗中的效率。 资料员傻了眼,它接受的思想告诉它武器是对付外敌的东西,至少在它们的“大团结”后是这样,但过去了这么多时间单位这群生命竟还在内斗,方式也变得越来越高效起来。 最初,资料员最初看到它们用碎渣和锥形条互相投掷,转眼间就看到了远距离武器,手段自然也是越来越高效。再次转眼,这些生命已经学会了把质量转化为能量,一颗亮球体在它们称之为“沙漠”的地方腾空而起。 资料员看到了这里时想到了啥,暂时停止了精度。它转身扫了一眼,找出一个小玩意,把它抛向空中,等待激发,同样出现了亮球体,在它们的天空绽放出来,十分优美,不过这个球体相对它来说要小很多。资料员有些想笑,这是它们世界中特定日来绽放的装饰物,在这个世界上竟是杀灭数百万生命的武器。资料员感叹文明的低级,继续拨动进度条观察起来,显然,内斗没有停止,以它的推测,至少在翻盘前不会停止。 谢里科夫是“审判日”系统的人工操作员,几个小时前他还在地面看完壮丽的日出。这里可是十分隐蔽的地方,就连那帮混蛋政治家都没几个知道的,环境也自然而然的十分美好。谢里科夫喜欢这样的环境,对于他来说,即便自己的工作是枯燥的呆在控制室里判断指令,只要有日出和晚霞看,没有大城市里的喧嚣,他就愿意让自己呆在这里,因为他在西西伯利亚的一个小镇中长大。 他在小镇里念完书,随着火车颠簸着来到莫斯科读大学。城市里灯火通明,十分繁华,但谢里科夫不怎么喜欢这样的环境,因为城市的光污染很大程度影响他看星星,他依然十分怀念自己在镇子上爬上房顶看星星的日子,因此他总拉着朋友们跑到空阔的地方去,这让他的朋友们苦不堪言。 在莫斯科结束了大学生涯后,因为专业对口他被军方招进了技术部。本以为能在训练场上射击,最后没想到从军以来只在靶场进行过几次手枪射击,还被调到中西伯利亚一处地下几百米的三防地堡内。平时在地上生活,换班时坐电梯到值班室去与几名同事回应一些指令。上层还给他们每人发了一把MP433“乌鸦”手枪,配备钝头穿甲弹,被要求随身携带,用于自卫。谢里科夫很喜欢这把手枪,以至于把玩久了能做到闭着眼睛把这把枪拆散了再摸索着装回去。显然这群年轻的小伙子们很想过一过瘾,但是条件不允许,子弹是有限的,平日的直升机也不会送来弹药补给,只会在年底给他们新的一批子弹。至于旧的子弹,交给现役时的他们自己处理。所以年底也是他们最期待的时刻,因为那时候可以把自己的那一份旧子弹打光,狠狠的过一把瘾。 “审判日”系统是一套核战反击系统,由分布在全斯拉夫的监视系统判断来袭导弹是否为核弹,如果是前者,则会进入待发状态,将资料交由值班室内的人员决定是否发起反击。控制室是三防结构,可维持内部人员生存很久,这份工作待遇很高,但是地点和工作内容都要严格保密,一辈子基本也要呆在那里。 在签完一系列的保证书后,几人登上了满载物资的直升机,同行的还有一位老将军。他在这里的声望很高,但显然他的身体已经不咋地了,很多高层人员劝他别勉强自己,但作为曾经指导这项末日工程的人,他坚持要求去送行。 经过了好几个补给站,谢里科夫一行人坐着这加米8准备降落时,老将军要求他们几个关闭通讯频道,摘下耳机。几人照做了,借着引擎嘈杂声的掩护老将军偷偷把嘴凑到他们耳朵前:“你们一定要知道,一旦按下那个按钮,世界将会是什么后果。我们斯拉夫拥有的核弹数量远小与前斯拉夫制造的数量。当然,我们也继承了绝大部分的核弹,但数量仍然令人不敢想象,更别提新研制出来的玩意了。老朽我啊,从那个时代走过来,已是将死之人,把这点秘密告诉你们,其实也没多大事,别再说出去就好。” 直升机的恒温空调全力运转着,几人走下飞机搬运补给。等他们列队向老将军敬礼送行,那架米8才卷起巨大的雪花飞走。他们走进休息室,脱下保温服,却发现所有人的海魂衫都湿的十分彻底。 回忆完这些,谢里科夫仍然愣在警报大作的地下值班室里,屏幕上显示的是东欧和东西伯利亚军区记录下的最后的影像资料和盖格计数值。显然已经超过了临界值,可以发动反击。现在值班室内的三人站到了人类命运的转折点上,一位同事已经不堪重负,掏出随身携带的MP433,无力的拉开枪栓,颤抖着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下扳机。 谢里科夫和瓦利卡没有精力去阻止这个可怜人,他们要完成最终的使命。地下值班室设计成一人就能完成全部反击操作,现在,只要用力掰开那个保护壳,插入确认的密钥,按下上面的红色按钮,就能完成反击。两人都明白,反击,实际上就是向全世界投放核弹和更大的杀伤武器,到时候地球文明将会迎来远古时代后的第二次毁灭。但如果不发动反击,将来被昂撒人奴役的他们会生不如死。敌人覆盖系统的核弹很快就会到来,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反应,不然就无法达成战术目标。 瓦利卡踉跄的跑到密钥柜前,翻找出此次行动的密钥,与谢里科夫对照过确认后,瓦利卡把保护罩打开,找到钥匙孔,插入,旋转,红色按钮发出幽灵般的红光弹起来。瓦利卡用汗湿的手蹭下眼睛,也掏出一把手枪,上膛,左手放在按钮上,右手使劲把那把MP433顶在太阳穴上,这个平日里异常坚强的汉子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再也忍不住流下泪来。谢里科夫回过神来,迅速夺下他的手枪,双手夹着他的脸:“这是我们共同的选择,不能由你自己一个人来承担。”说着把自己的一只手放了上去。 值班室里尖啸的警报和视觉警报大作,系统已经检测到了正在向西伯利亚袭来的洲际导弹。谢里科夫和瓦利卡对视一眼,同时按下那个按钮。 “翻盘行动开始,审判日指令开始执行。”一段女声把这段令人战栗的提示语用温柔而又迅速的斯拉夫语读出来。 一颗洲际导弹静静的躺在发射井里,它被斯拉夫人制造出来,装进这个黑暗的井里。显然平日里少有人来给他做维护,但是一旦有人来准是拿检测仪给它做做按摩,然后换掉旧的燃料,为它注入新的血液,它很满足这一切。它的责任是,在收到点火指令后,做规避动作飞向美丽卡国的首都,它明白那是祖辈们的死对头,所以它为自己的责任感到骄傲,因为它装载的不是核弹,而是大当量杀生炸弹。它可不喜欢它的核弹前辈们,认为他们太暴躁。但制造他的人类可不这么想,那些前辈仍然是身先士卒的,它们这些杀生弹头的是跟在后面灭绝的。 突然,它接收到了正式飞向目标的指令,它十分兴奋,但还是要等前辈们出发完它们才能走,因此它十分期待自己的表现。 辽阔的西伯利亚森林,几处树林里雪花飞腾,紧接着冒出一道道火花。仔细看去,那哪里只有几个,是上百个!。它在地下等待着井盖翻开,尤其是震动过后,感到前辈们已经出发后,这种期待变成了急迫。 瓦利卡和谢里科夫已经乘坐快速电梯到达了地面,他们无法再面对这个美丽的世界,呆在地堡里也会被杀生弹折磨死。反正打击一会就来,不如去地面看看。带上护目镜,走出电梯,看到另外的值班同事焦急的等待着电梯的到来。 “那事真的发生了?”莫洛托拉着谢里科夫指着远处冲向天空的几十道灰色烟痕说。 “是的,我们在莫斯科和东西伯利亚军区的监视器都显示遭受了核打击,综合最后的图片还有盖格计数器数据,消息属实……” 话没说完,又有几十道火球从远处的树林里冒出,拖拽着灰色的尾迹飞向不同方向。 “那些晚发射些的核弹是杀生炸弹,斩草除根用的,会把生物杀灭。扬基佬也有这玩意,都是准备互相对付用的,马上也会掉到我们头上来。” “既然这样,那我们去下面那个石头棺材里也没啥用了,干脆站在地表看看蘑菇云吧,最后还能透透气。”几位接班同事笑着说。 它终于等到了执行的那一刻,厚重的金属盖随着电机和齿轮的运转缓缓在雪海里扬起,风带来的几缕新鲜雪花吹了进来,飘落到它那红色的弹头上。还没等它多感受几下这一丝久违的凉意,井底的点火系统就启动了,巨大的推力把它推出井,拖着灰烟和烧红的喷口全力向上加速,试图在短时间内冲破大气层。至于那几缕雪花,早就在它飞出发射井时气化了。 巨大的震动和呼啸声打破了这片原本平静自然的世外桃源,连续几道火焰从四周升起。这片森林里的小生命不知道那是什么,只顾着逃离,却发现自己根本逃不出它们的包围圈,不,那不是它们刻意的包围圈,是四面八方都在升起一道道恐怖的火球! 说回它自己,它也来不及欣赏自己呆了一辈子的地方,只能在突破卡门线前大致找一下,但它也找不到,因为四周都在升起的同伴们覆盖了那片白色的世界。回过神来,看到了上方那片广阔的黑色空间。 这是它们第一次看到太空,应该也是最后一次。这颗蔚蓝色的星球在它们脚下,再看周围,是无边无际的太空,也只有脚下的母星能给它们带来亲切的感觉。黑漆漆的太空中遍布星星,还有聚集起来的星团。它们不喜欢太阳,太阳太亮了,有点阻碍看星星。 在太空停留的时间不会久,助推器分离,确认目标,开始滑翔下落。它与伙伴们在此分别,各自划着一道道波浪线向自己的目标飞去。 在这个瞬间,它与几个同行的杀生弹头都发现了异样——目标上空也有类似他们的火球在向它们的母国飞去。它们间的距离不算远,两方观察后,都明白了各自的目的地。但此时思考又有什么用呢?它们是机器,只会死板的执行任务,想这些是自寻烦恼,不如在自己释放前爽快一点。 忘掉这一切,冲出大气层,它看到了先前出发的前辈们在美洲大地上接连绽放的壮观场景,腾起一道道灰白色的云团。等它们准备引爆时,冲击波已经散的够它们发挥的了。 “我出生在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后来,它倒下了,我被翻新并在这个时代装上了最新的武器,也赋予了新的使命。现在,我将要完成这份使命,消灭敌人……” 天空中的弹头尾迹十分壮观,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把它们当成了流星,向着他们许愿。他们或许不知道,流星雨能给人们的心灵带来希望和美好,而他们给人带来的是肉体的死亡和思想的毁灭。 在营地附近的监控器记下了几位操作员的最后一幕,所有人手拉手转向天空,哼唱着一段歌谣: “为了让你傲立世界之林,为了你,祖国母亲!我们将坚持不懈,为了你,祖国母亲!我们终将载歌载舞,为了你,祖国母亲!为你高呼三声‘乌拉’,为了你,祖国母亲……” 一颗红色的物体燃烧着划破那湛蓝的天空,冲向他们正前方的大森林。空中瞬间的闪光和声波让他们失去了部分感知能力,紧接着而来的热浪在一瞬间气化了所有人。那个火团的光亮直接盖住了太阳,中心的雪海也被瞬间气化。 核弹造成的冲击波散去后不久,几枚杀生弹头从天而降,这个世界接近毁灭。毁灭还没有结束,打击造成的核尘埃将继续扩散在这片早没有生机的世界上,将这个世界上一切生灵屠戮殆尽。 资料员十分不解的看完这一切,默默加快进度。很快,那条熟悉的消息又到了思想体里。 在那个世界上,新的生命浴血重生了。 关天明
写于2023年8月1日,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一个暴雨的下午
“最后的歌谣”取自俄罗斯柳拜的
《为了你,祖国母亲》
第一次写短篇科幻小说,不喜欢的话可以提出意见,我会改动的。 另:请勿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