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柔光下一幅“画尽人间冷暖”的浮世绘

2022-03-18 15:01 作者:永远的韩梅梅  | 我要投稿

深夜食堂,坐落在繁嚣弄巷,午夜零点准时开业,直至次日清晨。菜单上虽只有一种豚汁定食(猪肉汤套餐),但客人可以任意点餐,只要会做,老板都会尽全力满足每一位食客。

食堂老板是个沉默寡言的大叔,脸上隐约可见的刀疤,仿佛透露出其些许不平凡的过往。如炬的目光,仿佛总是能看穿尘世间的一切。食客们的忧愁困扰,他总能一眼看破,漫不经心的几句闲谈,点破迷津。

经常光顾这家小店的客人,大都是工作至深夜的社会底层,结束一天辛苦的工作,来到这里,即是补充必要能量,更是寻找心灵的慰藉。久而久之,熟识了,则更像是一家人。

每集讲述一个食客的故事,由一份"朴素"的食物,引申出一段辛酸的往事。

深夜里外出觅食的,都是夜里工作或过夜生活的人。而夜间工作者大多都是生活在底层的边缘人,都有着不足与外人道的故事:

乐天派的脱衣舞女郎玛丽莲,也曾因同学嘲笑讥讽,羞愧到无地自容。一位衣着华丽、举止文雅的老妇人替她教训了这群人。

老妇人年轻时也是脱衣舞女郎,生存不宜,要学会尊重自己、容纳自己、善待自己。只有本人内心强大了,才不会去在意别人的目光。

快餐店打工小伙,对一位常吃“鱼冻拌饭”的清秀女子产生了爱慕之情,几经辗转向其倾述衷肠,却被拒绝。女人说自己有些事还未完结,还不能开始新生活。

原来她为了替父母还高利贷,被迫从事风俗行业。到债务还清之时,女人将房间里里外外清理的干干净净,与过去一刀两断,迎接新生。

小伙儿得知真相后,依旧选择了爱情。女人感受到对方的真心,接受了这份感情。两人离开这座魔幻都市,回到了家乡,开了一间自己的深夜食堂,“鱼冻拌饭”则成为了招牌菜。

抛家弃女的男人,十多年的打拼,成为知名作家,却发现自己常邀的风俗店的小姐,竟是自己的女儿。害人害己,人伦悲剧。

抛弃家庭跟人私奔的母亲,年老之后悔恨当初,只求与儿子相认,共叙亲缘。一句家人,就能轻易的将过去的痛苦一笔购销吗?

为了养活小白脸男友,女孩进入夜店赚钱,但对方是个无底洞,竟然逼着女孩去卖身。低声下气,一味退让,并换不来爱情!

成人影片界的神之手,因"不光彩"的工作,被家人所鄙弃,有家不能回,只得以"土豆沙拉"慰藉思念之情。

不做评判,不挥举"道德"的大旗,只是用白描的手法,聚焦于生活在社会边缘的这群"小人物"——深夜打工族、风尘红粉、街头混混、小店铺老板、夜车司机等。失意的人们,来到这里,点一份“有故事”的吃食,品味着食物所带来的回忆,或酸楚,或甜蜜,或苦涩,在这里找一丝慰藉。

每个人都在努力的生活,追寻着爱情、亲情、友情,或失、或得。人生百态,非尽如人意。

深夜食堂是温柔的,也映射出血淋林的生活。它揭示残酷的社会生活、阴暗的人性。世间不只有阳光,还有生活在阴暗处的人间不值得。

名扬天下,各国纷纷翻拍

韩版——改编中规中矩

韩国翻拍的《深夜食堂》,基本上照搬日版故事,只是替换为韩式情感与韩国料理。总体来说中规中矩。

唯一让人不喜的是韩剧对演员美型的追求,过于"漂亮年轻"的老版,丧失了角色的厚度,从看尽世间百态的智者,变成了邻家暖心大叔。

国产版本——劣质+不用心,满满商业的铜臭味

开播之前,可谓万众期待。黄磊的演技,加上"黄小厨"的人设,简直就是食堂老板的不二人选。

而第一集播出之后,立刻骂声一片,观众集体吐槽。故事、人物、场景等直接照搬日剧有进行不同的风土人情,差异的生习俗,使得本剧严重活。正因此,剧中人物的行为逻辑,言语对白,尴尬到让人抠脚。

做剧不用心,植入广告也不用心。本剧的软广告"硬"到硌牙,直接甩你脸上,吃相极其难看。

梁家辉电影版“深夜食堂”

老戏骨梁家辉当导演的第一作就是翻拍《深夜食堂》。在电视剧版口碑大崩溃之后,重拾这个题材,需要极大的勇气与自信。

结论:本片中规中矩,有不少优点,也有许多瑕疵,总体来说值得一看。

此版本在本土化上下了功夫,将食堂设定在上海的老巷子里。而上海虹桥地区历来都是在沪日侨聚集之地,大量的日式饭馆坐落其中。频繁的文化交流,使日料餐馆在上海也是随处可见。这就让所有故事的发生地——一间日式居酒屋风格的食堂,其存在有了足够的合理性。

在细节刻画上,突显出了"上海味道":改革开放前流行的蓝色卡其布衣服,洗完拖布的水用来浇花,悬挂万国旗般的长竹竿晾衣服。密密麻麻的民房,狭窄的弄堂。

冯翠凡出演的老裁缝,一副上海"老克勒"的做派。而刘涛本就是上海姑娘,在《外地媳妇本地郎》中出演一位嫁到广东的上海媳妇,靠此角色崭露头角,此番演家乡人,更是轻车熟路。

电影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上,做的十分到位。而表现人情、人性的诸多"软件"方面,却有不少槽点。说明剧本的打磨还不够,带着不少国产剧的通病,不太会表现细腻的情感,更擅长浓烈情绪的大爆发。立意上又过于理想化,与现实生活有着严重的割裂感。

实际上:深夜食堂靠日剧赢得了口碑,它并不适合改编成电影。事实上,由原班人马打造的两部电影,也不成功。

细腻的情感小故事最适合拍成电视剧,30分钟的时长,足够讲述剧情、烘托感情。但若拍成电影,则需要将三、四个故事串联起来。但这样电影过于松散,观众就抓不到重点。且温情小段节奏舒缓,无强烈的情绪刺激,少强有力的主线注意力,这种结构下,偏长的观影时间,会增加人们的疲劳感。

【现实中老百姓的深夜食堂】

从日常生活来看,国人更多是浓烈炙热的感性表达,细腻温情并非常态。这一点在国产影视剧上亦有体现。因此,深夜食堂本身并不适合本地化,它所要表现得内敛情绪,离我们的生活太远。

人来人往,热闹喧嚣,烟火气十足的夜间大排档,才是中国人的深夜食堂,也是各类情感宣泄的最好场所。

得意者,满面春风,呼朋唤友,举杯相庆。

失意者,唉声叹气,与三五好友诉苦,几杯闷酒下肚,或指天骂地、或痛哭流涕。

一处夜间小摊,老板深藏不漏,大隐隐于市。迎来送往一桌桌客人——他们大哭大笑、大吵大闹。镜头延伸到他们生活之中,呈现他们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这才是有“武侠味道”的中国版深夜食堂。

柔光下一幅“画尽人间冷暖”的浮世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