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可逆吗?柯南和小哀一起点了点头……

💡题记:眼轴的增长不可逆,“近视可治、眼轴回退”,就好比从「工藤新一」变回「柯南」🕵,从临床解剖学等各种角度来看,【有限】的退轴如0.1、0.2、0.3mm是有可能通过增厚脉络膜来争取实现的,但是0.8、0.9、1mm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目前的科学做不到“返老还童”‼

👓在做近视防控的家长,想必都听过“4L疗法”的鼎鼎大名
📢赵医师四处宣称近视可逆,且退轴率已经达到了一半以上,有的孩子甚至累计退轴1.07mm


📚不过,就在2023年2月15日,何明光教授的团队发表了一篇关于「哺光仪有效率」的研究,结果显示:
1、8~13岁儿童在使用哺光仪一年后,退轴超过0.05mm的占21.85%(0.05mm对应10~15度)
2、8~13岁儿童在佩戴普通框架镜一年后,退轴超过0.05mm的占1.38%——不处理的也有可能退轴,所以上面的21.85%不一定全是哺光仪的功劳,扣除后可认为有效率约20.47%
3、退轴0.05mm以内可视为机器误差导致


👉实际上做近视防控,眼轴能不增,就是不错的防控效果了,所以我不否认哺光仪的LLLT原理是有用的。但家长大可不必像赵医师宣传的那样,去追求退轴、逆转近视的奇迹。从上面的数据就很容易得知,根本不像他宣传的那么轻而易举
😲即便真的有家长观察到回退了1mm,那么这种情况有【极大的可能】是前期的量测出现了过失误差,造成了这样一种假象
🤯退一万步讲,即便是真的出现了多个这样的案例,医生要做的不应该是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就去大肆宣传,而是要仔细去研究这种案例,他的眼轴到底是哪里缩了1mm,眼轴的结构是分成很多段的,到底是角膜到前房,还是前房到晶状体,还是晶状体到玻璃体,还是完全就在脉络膜?
⚠【划重点】大肆宣传退轴0.99、1mm这是很严重的问题!
😧没有被洗脑过近视可逆的家长,或者还有?救救家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