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句丽的衰落,看隋唐如何削弱并消灭高句丽的——朝鲜简史6

2022-03-23 12:15 作者:特大号的DK  | 我要投稿

当中国历史进入了隋唐时期,中华文明的第二帝国时期就此开启,中原王朝的强盛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被誉为“世界三大帝国之一”。就是这样一个中华“黄金时代”,在东北方却出现了一个令中原隋唐两朝都非常忌惮的国家...


隋唐时期的中国,刚刚结束了一个多世纪的魏晋南北朝黑暗乱局。在中华文明和汉人结束了这次浩劫之后,隋朝无疑给接下来的中国历史开了个好头: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经济剥削方式的改进、政治制度的升级版和思想文化的多元化...

隋朝的历史贡献自不必多说,即使被后世定义为“暴君”的杨广也有像京杭大运河这样的历史功绩,隋朝虽二世而亡(不算上隋恭帝杨侑),但是短暂的历史时期内却创造了及其瞩目的辉煌


所以咱们经常说唐初的兴盛和唐玄宗时期的鼎盛都离不开隋朝给打的底子,到了唐玄宗时期那更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峰(某些狭窄方面来说后世宋、元、明、清都比不上),然而就是这样一段鼎盛期,中原王朝在北方却有一个不得不引起注意的强劲对手——高句丽

高句丽


高句丽位于中国东北方,占据中国东北部分地区和朝鲜北部,一度强盛。而咱们今天批判隋炀帝杨广(当然杨广这个人物是有争议的,跟秦始皇一样,只不过封建时代史书给他定位成“暴君/昏君”而已)的时候其中有一条就是不恤国力、民力

这当中征高句丽算得上一条,整个隋朝征高句丽伤亡军士及民夫达上百万之巨,这也是为啥后期隋朝有心而无力的原因,也是很多人说隋朝是“极盛时而亡”的缘故


那么说了这么久的隋唐,高句丽可一句话都没说啊,这么水字数可不行啊科普君的水字数能叫水吗?那叫ummmmmm...侧面烘托,对!通过写隋唐来给大家树立一个高句丽十分强大的印象,那么接下来咱们直入正题

高句丽(BC37-AD668)

咱们看高句丽[gāo gōu lí]第一个要素就是时间,从公元前37年一直到公元后668年,中间大致七百年。对于很多中原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来说,三百年是个坎,哪管你是汉还是唐,统统迈不过三百年的坎

南北朝时期的高句丽


这也是很多人说的“中国历史王朝周期率”,关于这个周期率的原因和底层代码我很多文章都讲过,这里不加赘述。总之高句丽能持续七百年算是不错的成绩了

有人可能会反驳:“那夏朝不是400年历史?商朝不是小六百年?周朝还有八百年历史呢!就算是周朝分出的西周也有两百多年啊?”

这个很好解释,因为夏商周的社会不是封建社会而是奴隶社会!虽然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只是马克思主义提出的一种分类方式,并且马克思当年进行划分的时候是拿欧洲历史作为标本的,所以很多条条框框的定义跟咱中国不是那么“吻合”

北魏时期的高句丽


但是咱们今天主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历史是唯物史观,所以夏商周就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一种现象和特性怎么能往奴隶社会去套呢?

从这个方面我们也能看出高句丽这个政权的文明程度远不及中原王朝,甚至在高句丽早期还保留着许多部落或部落联盟时期的残留,因为一旦完全的封建化,或者学习中原王朝的,那么它的历史周期也势必跟中原王朝差不多,很难维持小七百年

强盛时期的高句丽


当然高句丽早期的“不成熟”和“较落后”在后面别的地方会有体现,可不是说从它维持推出来的啊,这两者几乎没有因果关系。

高句丽刚刚建国还是在公元前37年,正是西汉末年;而灭亡却一直要到668年,是唐高宗时期。整个高句丽历史跨度不可谓不长,但是真正让高句丽强大起来对中原政权造成威胁是在南北朝隋唐时期

概况

高句丽早在两汉时期就建立,结合一下咱们前两期的内容,是扶余人国家当中的朱蒙所建立(传说),随后在南北朝时期改称“高丽”,又称“高氏高丽”

当然朝鲜历史在后面还有一个高丽,那是王氏高丽,也称高丽王朝,跟今天咱们要讲的这个与高氏高丽并无继承关系。为了区分我后面将高氏高丽统称为高句丽

我们之前一直不惜笔墨地说高句丽如何如何强大,接下来咱们用图直接给大家一个形象的展示:

鼎盛时期高句丽


高句丽强盛时的疆域部濒临日本海;部控制了汉江流域;西北跨过辽水;部到辉发河、第二松花江流域。

但是高句丽实话实说自汉朝以来就处于历代中原政权的羁縻藩属体制之下。“羁縻藩属体制”的意思就有点像“以夷制夷(羁縻)”,同时还被纳入中原政权所建立的“朝贡体系(藩属)”当中

但是情况到了隋唐时期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隋唐时期(乃至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东北方都疏于“管理”,中原都汉末三国、西晋八王之乱、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对峙了,哪还顾得上管你朝鲜半岛?

韩国教材里面自己画的高句丽


所以高句丽在此期间没少从中捞好处,像什么攻城略地、招收流民之类的,同时朝鲜半岛两位两大强国:新罗百济也在发展,最终和高句丽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这就是朝鲜三国时代

公元4世纪中后期至公元5世纪中叶,高句丽向朝鲜南部攻占了礼成江流域、汉江流域等地,三强之一的新罗也一度依附于强大的高句丽

到了5世纪后期,高句丽多次击败“三分天下”的另两个:百济、新罗,一度称霸统治朝鲜半岛(名义上更多一点)。

高句丽的强大


6世纪中叶,百济和新罗不得不联起手来建立联盟占据汉江流域。 当然新百联盟可以抱团取暖,高句丽照样也能继续攻占,双方你来我往打得好不热闹。

6世纪后期,准确来说是公元581年,隋朝建立。隋炀帝大业四年(608年),高句丽两次击败新罗。这引起了隋朝统治者的警惕

大业八年至大业十年之间,隋军与高句丽开始交锋,高句丽方面多次大破隋军,隋朝元气大伤。隋炀帝本人也逐渐心态被打崩开始自暴自弃游江南逛扬州去了(这只是一种民间的说法,其实隋炀帝后期的“自暴自弃”原因是多方面共同造成的)

隋朝与高句丽


对于东北方这个棘手的高句丽,隋朝未竟的事业最终落到了后继者大唐王朝的身上: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年)至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唐朝多次大破高句丽与百济, 并于668年最终消灭高句丽


起源与建国

前两期咱们刚刚讲完高句丽建立者朱蒙的故事,那就是高句丽的起源。所以高句丽这个国家政权主要就是由扶余人组成,此外还有许多汉人,大多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流民。

而在高句丽南下后更是吸收接纳了很多朝鲜当地的居民,比如三韩之地的人或者当时新罗国或百济国的人,当然上期刚刚讲过百济国的统治阶级也是扶余人,跟高句丽是“同根同源”

早期高句丽


高句丽的建国起源大多是来源自传说故事,但是即使是传说也比空着好,就像咱们考政治一样,遇见不会的论述题哪怕随便写一点也比空着好

高句丽建国故事大致是朱蒙从北扶余出来,有一些部众,然后通过合并周边小民族或政权来构成高句丽政权,当然高句丽这个名称也是经过多次变迁的,前文讲过这里不表

朱蒙


东汉之后的高句丽不断兼并周围边疆政权,逐渐强大并逐步成为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原长期战乱更是高句丽绝佳的发展时机。其间高句丽受到过曹魏(魏齐王曹芳时期)和慕容鲜卑政权(前燕)的两次打击。在公元427年迁都至平壤

高句丽石雕


而发展壮大后的高句丽已经不是当初朱蒙时期的高句丽,到了隋唐时期的高句丽不再满足于一隅之地,开始将视野放在整个朝鲜半岛!甚至不再满足于藩属国,放眼整个中原!

衰落

隋文帝开皇十七年(597年)平阳王联合靺鞨人攻隋朝的辽西军事驻地,高、隋之间开战;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隋文帝命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周罗喉为水军总管,共率大军30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结果因为路途的困境使得水陆两路被迫退还。隋军死亡数竟高达十之八九!

隋文帝杨坚


隋炀帝时期杨广下诏集结全天下的军队,“无论南北远近,皆汇于涿郡”。除军队外还征召民夫数十万在行军路线上来往不止、昼夜不停、死者相枕、臭秽盈路,天下骚动。

隋朝形势图


为征高句丽隋炀帝横征暴敛几乎把全天下老百姓给征“空了”,不但国家被掏空,老百姓陷入贫困,而且青壮年几乎全都被送上前线和后勤,国家的物资与民力双双衰竭,所以隋末才有那么多流民、土匪

隋末但凡是老实人都死得死、不死的也快死,所以把老实人逼上绝路成为了寇匪,所以咱们看隋唐演义里面什么瓦岗山英豪,说得难听一点不就是干强盗的买卖的吗?当然后期变成起义军灭隋那性质就变了,属于农民起义的范畴了

瓦岗军


然而就这!就这!就这!隋朝的百万大军仍然“一败涂地”,

隋炀帝大业八年(612年)隋军全集中于涿郡,共计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军士,此外随军运输物资的民夫大概是军士的两倍。(根据研究高句丽史、民族边疆史的学者的研究,当时高句丽有大概60万军队)

隋炀帝杨广


这一年也是隋军与高句丽大规模干仗的一年。 三月底隋军抵达辽河。开始赴水与对岸的高句丽军交战,结果隋军死亡甚众,隋朝左屯卫大将军麦铁杖与虎贲郎将钱士雄、孟叉等中高级将领都战死。后在惨烈代价下隋军渡过辽河。

随后隋军进攻辽东城,期间辽东城数次易手以及投降,但因指挥系统反应太慢(啥都要层层上报)导致双方反复拉锯。甚至后来隋炀帝杨广亲自到前线指挥,也无法挽回败局,除辽东城外,其他几路隋军也未攻下目标城池

后来隋军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率江、淮水军进入浿水(大同江),从水路进行登陆作战攻打平壤。但各方因素之下被高句丽打的大败,隋军进攻部队四万余精兵最后仅剩不过数千人。

来护儿



而主力之一的宇文述等将领率领的30多万隋军更是被高句丽打的惨败,隋朝左屯卫将军辛世雄战死(看来隋朝的左屯卫将军是个高危职业)。而当这支部队打到后来仅剩2700人!军备物资和军粮的损失更是不计其数!

宇文述


总之一句话:隋炀帝的一征高句丽败了,大败!惨败!极其惨烈!大部分军士甚至都不是战死,更多是死于气候环境和最高统帅战略准备得不充分,随行的百万大军和更多的民夫能活着回来的不过十之二三...


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年)杨广二次御驾亲征高句丽。还是下诏征天下之兵集于涿郡,但是期间发生了杨玄感的造反事件。杨广只得密令撤军。隋军留下的军资、器械、攻具积如丘山,营垒、帐幕、案堵不动,皆弃之而去(败家子行为

杨玄感


毫无疑问杨广二征高句丽也以失败告终,不过国内杨玄感的叛乱倒是被平定了。

隋炀帝大业十年(614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还是下诏再次征发天下兵,如此频繁连续的用兵和征天下之兵,确实太操之过急,也为隋亡埋下了巨大隐患。

三次征讨高句丽


但是另一方面假设杨广真的能成功,那这个功业足以比肩汉武,因为当时高句丽的发展趋势确实到了威胁中原的程度,所以隋唐两代的四位君主才会选择不遗余力跟高句丽死磕。可惜历史没有假设,但隋炀帝的多次征讨也确实极大削弱了高句丽,给日后唐太宗唐高宗灭高句丽做了铺垫

杨广


第三次的远征则更加加剧了隋朝内部矛盾,隋军士卒在路上相继逃亡。隋炀帝以斩杀叛军来进行威慑也阻止不了逃亡的发生。


等隋军抵达作战地点的时候,国内已经大乱(隋末起义),后续所征之兵多数未能到达。但另一方面高句丽也因为屡次作战的内忧外患而疲软。当来护儿率隋军向平壤一进军,高丽王高元就害怕得遣使请降

隋末乱局


当然高句丽的请降只是缓兵之计。但陷入过度兴奋的杨广一下子没反应过来,竟下令班师还朝。隋军将领来护儿力主攻破高句丽也拗不过杨广的诏令,最终第三次征讨草草收场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



隋炀帝对高句丽发动的这几次战争,共使使数百万人丧生和巨量物资的损耗,所以在隋炀帝一征高句丽时,国内就爆发了隋末农民起义。等到第三次的时候隋朝统治已经崩溃。最终灭高句丽的接力棒交到了大唐王朝的手中...

灭亡

虽说隋炀帝大大削弱了高句丽,但是客观来讲对中原的损耗更大,中原王朝一下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东北的高句丽、北方的突厥、西部的吐谷浑...



到了唐初,整个国家国力艰难恢复,我们老说贞观之治多好多好,确实更多指的是政治清明,在经济上的成绩并不出彩,跟隋文帝杨坚开皇之治时期的经济水平差远了

唐太宗李世民


而即使如此唐初的唐太宗到唐高宗还是立志于消灭高句丽。

唐朝与高句丽


唐初贞观年间,唐太宗和手下一票能臣武将攻灭东突厥汗国、吐谷浑汗国、西域诸国,打败薛延陀汗国,四夷威服。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不仅皇帝本人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能臣武将们更是出将入相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面唐初的文臣武将占了很大一部分


贞观十七年(643年)朝鲜半岛的新罗国与唐密谋共同出兵灭高句丽。次年唐太宗派张亮、李勣率六万大军向辽东进军。

李勣


贞观十九年(645年)李勣部到达幽州,随后唐太宗亲至定州,派李勣渡辽水至玄菟。高句丽见势非常害怕,紧闭城门自守。唐军李道宗、张俭、李勣、张亮、程名振、丘孝忠等多路都获得胜利


辽东城外高句丽步骑四万跟唐军李道宗、李勣的四千骑兵进行了一场经典战役,最后唐军打败高句丽军开始攻辽东城。唐太宗本人亲率精兵与之汇合攻下辽东城,以此城为辽州

高丽骑兵


后来攻白岩城的战役则更是精彩(逐渐像说演义一样说上瘾了)。期间唐军的李思摩(就是唐太宗亲自为其吮血的那位主)、契苾何力(就是在太宗死后要求跟太宗陪葬的那主)、薛万备等唐军将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次战役


......

总之唐军征高句丽的故事太多了篇幅有限不能展开了一一讲述,此后咱们讲唐朝历史的时候可以仔细慢慢讲

唐军灭高句丽


最终在唐高宗时期(668年),高句丽终于被消灭,而曾经强盛一时的、不可一世的高句丽就在隋唐两朝的全力打击下灭亡,对中原王朝来说这是东北边患的结束,而对于朝鲜半岛来说这才刚刚是个开始......


小结

高句丽与中原王朝之间的斗争咱们算是告一段落了,而对于朝鲜半岛来说,高句丽、百济和新罗这仨之间的爱恨情仇、相爱相杀咱们还没开始讲述


那么朝鲜三国时代到底是怎样的?这三国之间发生了怎样精彩的故事呢?朝鲜半岛的历史走向又是什么?


欢迎持续关注本系列,敬请期待下期精彩内容!


高句丽的衰落,看隋唐如何削弱并消灭高句丽的——朝鲜简史6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