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祸与福是互为因果的。一个人正在得意时,就要知道得意正是失意的开始;而失意,却正是得意的起端。对于人生得失的感受,在于各人的观点看法如何。这就是哲学问题” --《老子他说》” 分享两个故事: 一个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于《淮南子》。原文是:“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另一个是国王因断指而活命的故事:从前有个国王,酷爱打猎,每次出门必带一近臣。有一次在检查猎器时被夹断一根手指,然后他问大臣: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大臣说:这是好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国王一怒,把大臣关进牢里。并问大臣:这是好事吗?大臣说:这是好事。过了十多天,国王又想打猎了,但是大臣在牢里,就自己一人去了。不幸掉到一个深坑里,自己想尽办法也爬不上来。在绝望的时候。突然来了几个人,把他救出来。国王觉得自己很幸运,非常开心。不料,来救他的是食人族,准备把他洗剥干净吃了,但在检查身体的时候发现缺了一个手指,食人族说我们不吃身体有残缺的人。于是就把他放了。国王白白拣回了一条命,非常激动,回去后就去牢里见大臣,说:“现在我明白了你为什么说我断指是件好事,它救了我一条命,我错怪了你。”稍后,国王又心有不甘地问:“我把你关在牢里十多天,好不好呢?”大臣回答:“好,很好!”国王问“为什么呢?”大臣说:“陛下,如果您不抓我进牢,我一定会随从您去打猎,我们会一起被食人族抓走,您可以因为断指而保全性命,但我必死无疑,因为我很完整呀!您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吧?”国王听后,顿觉茅塞顿开!领悟了一个道理:每件事都有两面性,是好是坏,都在于你自己的看法。 《格言联璧》中有一句话:“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儆之”,意思是:天要使一个人遭祸,必先给他一点小小的好处使他轻信;天要使一个人受福,必先给他一点小小的祸患使他有所警惕。 老子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如果不遵循这个道,下场会怎样呢? “和珅一倒,嘉庆吃饱”,50岁不到就被赐死了,勉强留了个全尸。历史上还有如石崇、沈万山等人的结局,也是发人深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