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里的“骑手猎头”:上百万人咨询,只为月薪过万


北京外卖骑手,人满为患。这种势头,从今年春节一直延续至今。
尽管如此,李雪娇依然每天坐在快手直播间里招募外卖骑手,给想要入行的人提供一个快捷通道。经她推荐的一万多名骑手,活跃在北京的各个外卖站点,和数以万计的骑手们维持着这座超级城市的运转。
在成为一名招聘主播之前,李雪娇曾在北京送过5年外卖。如今作为骑手猎头,她对北京外卖圈的体感比一般人都要明显。在“北京外卖小娇”的直播间,哪个区的单价高、哪个区的单子多、哪个片区的路好走、骑手月薪大概多少,她都如数家珍,知无不答。
有人说,人数过载的北京送餐业,骑手“月薪过万”已是一场虚幻的梦。小娇并不这么认为。至少在她掌握的信息里,外卖骑手“月薪过万”依然可以实现,依然有人在苛刻的外卖系统里游刃有余,这份工作依然是很多普通人“最后的兜底布”。
直播间的骑手猎头
“兄弟姐妹们下午好!我是北京外卖小娇,想来北京跑单的兄弟姐妹们点击右下角‘招工’即可线上报名,18~53周岁,持有健康证,全北京就近分配。站点直招,不收取任何费用,觉得合适就来,多劳多得!”
这是小娇每天开播常用的开场白。
作为骑手猎头,小娇和团队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在快手直播间向想要或已经成为骑手的粉丝,解答外卖工作的各种疑问,同时接收求职者的报名信息,汇总后把他们推荐到附近的外卖站点面试。小娇不参与骑手的工作管理和工资发放,招到的骑手只要在站点干够时长,公司就会支付小娇相应的报酬。
每天上午,小娇和团队的姐妹穿上黄色的骑手服准时开播。镜头的背景板,是一堆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外卖箱,让进入直播间的人很快“入戏”。直播的内容就是和粉丝不停互动,反反复复回答同样的问题。哪个片区的单价高、新手一般能跑多少单、什么时候是淡旺季、住宿如何解决、租电车怎么收费、合同怎么签保险怎么买......小娇都了然于心。

熟练的业务能力背后,凝结了小娇多年跑单的经验和心血。作为一名外卖骑手,她曾日夜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从骑手到“骑手猎头”,她用了整整五年。
2015年,28岁的小娇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可以靠送外卖过万,更不会想到有天会成为一名招聘主播、劳务中介公司的老板。彼时她的工资只有八九百块钱,难以覆盖基本生活成本,更别说想攒点钱,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条件。
这年夏天,小娇辞掉工作,从保定来到北京,在一间鞋铺做导购员。然而,做导购一个月才挣2800元,依然无法改善家人的生活。她便萌生了换工作的想法,但很多工作对文凭都有要求,初中学历的她选择并不多。所以当她看到外卖骑手的招聘时,眼前一亮,“不限学历,还有机会月薪过万!”
她辞去鞋店的工作,加入外卖大军,成为圈内少有的女骑手。面试时站长问她,“你一个女的做这个工作,能受得了吗?”她的回答很坚定,“我可以,我不怕吃苦,能多赚一点就行。”
第一个月,小娇只挣了4000元,但瞄着站里给跑单王开出的15000元工资,她充满干劲。
工作之余,小娇开始在论坛分享自己送外卖的经历和经验。如今在直播间侃侃而谈,其实是她曾经在电脑上一字一句打过无数遍的。从各个论坛、网站,再到快手直播间,她相信“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初次直播招聘,小娇没什么经验,只播了不到两个小时。虽然观看人数只有100多人,但当天收到了30多份简历。直播不到两个月,“北京外卖小娇”的账号已有近7万粉丝。截至目前,粉丝量已经超过19万,团队也从1人变成了9人。
小娇把直播团队分成两个小组,每天保证8小时的直播时间。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除了大年初一,她每天都在直播。经她推荐而找到工作的骑手,已经超过一万人,受过上百万人次的咨询。
“我尝过北漂的苦,现在取得了一点成绩,也想帮助和我一样的兄弟姐妹们,让大家在就业和工作过程中少走弯路。”在小娇的快手主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希望所有外卖骑手都能月薪过万”,这也是她曾经的心愿。
在男性系统中生存
实际上,在北京送外卖“月薪过万”并不稀罕。但对一名女骑手来说,达成这个目标并不容易。
外卖平台数据显示,2020年前,全国范围内女性外卖骑手的比例不到10%。女骑手也成了这个人群中的“异类”。小娇曾经所属的配送站里,近200人的团队往往只有几名女性。

作为一名女骑手,小娇也体会过在体力、速度和力量等方面被男骑手碾压的挫败。而外卖向时间要效益,骑手这个工作往往伴随着超速、逆行、闯红灯。一边是超时,一边是冒险,两瓶“毒药”总得选一瓶喝下去。男骑手不看好女骑手,因为她们往往胆子小,不敢闯灯,车速也不够快。一旦超时则面临高额罚款,加班挣来的或许就被扣掉了。
小娇坦言,外卖系统看似严苛,但其实也是按照男性气质打造的,在劳动强度、管理规则等方面都是基于男性数据制定的算法,“大部分女性很难适应这样的标准和强度。”为了适应男性化的工作环境,她不得不在两种模式中来回切换。
第一种是开启“铁人”模式,用男性气质武装自己,让自己具备在这个特别糙的行业生存下来的能力。比如,在没有电梯的老小区负重爬楼;路上不慎摔倒,再疼也不能哭鼻子,又或者超时的危机感比疼痛更早一步抵达大脑;下雨天碰上生理期,身体再不适也不会选择跑休。
第二种是展现女性气质,用笑脸迎人,该嘴甜时嘴甜,该示弱时示弱。小娇称取悦顾客、争取五星好评是一种“情感与情绪劳动”,这部分劳动有时比体力劳动更难,也更重要。在她看来,骑手可以是“铁人”,但不能做没有感情的送餐“机器人”。
性别之外,小娇和所有外卖骑手一样,要去适应系统的等级积分体系——跑单量越多,准时率越高,顾客评分越好,获得的积分就越高,对应的,等级就越高,奖励收入也越多。这套评价体系就像升级打怪的游戏,不同等级的骑手有不同称号,普通、青铜、白银、黄金、钻石、王者。
这个游戏化的激励规则,吸引很多骑手卷入一个无法停歇的状态里,过劳而不自知。但规则有时也会失效,毕竟人终究不是机器。机器可以不停运转,人扛不住这个强度时,要么倒下,要么离开。
小娇最终扛住了,在这行留了下来。随着对路线图越来越熟悉,她从新手变成马路上抢时间的高手。抢时间并非意味着超速、抢灯、逆行,冲单也并非只能无限加班。如何在保障安全行驶和个人休息时间的基础上提高效率,实现利益最大化,是她入行以来不断琢磨的问题。
小娇发现,跑外卖能挣到钱的骑手或者站点单王,每个人都很自律。喝酒撸串唱K玩游戏,他们一个都不会去,心里想的全是怎么多挂些单子,怎么规划几单不会超时,哪里能对跑单能力有提升的她就把时间花去哪里。
为此,送餐的相关技巧、经验,被小娇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配送流程、微笑行动、沟通技巧、装备升级、单子时间分配、异常情况处理等等。刚开始,她最怕下雨天和过节,订单增多,送单人减少,在岗的应接不暇。后来她把握住了这些“时机”,附以“技能”加身,往往能让当月的工资攀上一个小高峰。
2017年2月,小娇拿到了她做外卖员以来的最高工资,15000元。那天,她没有犒劳自己,反而给自己定了每月存款一万元的目标。这也意味着,她每天基本上都不怎么休息,“人只要憋着一口气,基本感觉不到累。”
她年轻,仿佛不知疲倦。系统里,机器和算法也永不停息,但在生活中,没人提醒她这样工作是否过劳。她顾不了那么多了,在点开接单按钮后,意味着失去选择权,订单一来就要响应,陀螺一样埋头交付。
她靠穷尽极限的本能在努力,在这个男性主导的行业里,为自己,也为和她一样的女骑手们争取真正的体面和尊严。
外卖骑手的“娘家人”
栉风沐雨跑了五年,小娇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寻找更多职业可能性。
跑单时期,小娇已经是一名小小的“招聘专员”。论坛帖子里,经常有人问她关于工资、派单等问题,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和资源,推荐渠道也在不断拓展,使得她最终在快手上顺利完成从骑手到骑手猎头的身份转变。

2021年,也是小娇北漂送外卖的第五年。这一年,她和无数外卖骑手一样,在快手上发视频,记录和分享骑手生活,比如自己刚送外卖时走过哪些误区,在北京跑单待遇如何等等,内容基本都是“干货”,关注她的人也越来越多。
恰逢快手推出招聘平台“快招工”,老铁们只需在直播间报名,即可完成职位投递,相比于传统的招聘方式更为便捷高效。小娇敏锐捕捉到平台新推的功能,她注册了公司和账号,在通过劳务中介相关资质认证后,成功变成招聘方,为外卖企业提供定向的职业招聘服务。
2022年3月,随着一个播放量超1000万的视频被推上热门,小娇顺势开启了直播招聘,也是快手上最早一批入驻“快招工”平台的招聘主播。
外卖骑手这样的蓝领人群找工作,往往具有较强的社交属性,同乡、群体、朋友之间会口耳相传一些招工信息和体验,“信任感”是最好的纽带。小娇通过直播的方式,更容易和粉丝建立信任感。
不少人看过小娇的直播,表示“要来北京”。山东的骑手小赵,在小娇的鼓励下来北京跑单,后来成了队长,还把老家的表弟也叫了过来。在北京,小赵通过送外卖还清了信用卡债务,经常到小娇的直播间“现身说法”,“如果不是看到娇姐的直播,对北京两眼一抹黑的我,真的没有勇气来。”
“给大漂亮刷一杯奶茶!”小娇的直播间经常被造访的铁粉刷评论、礼物,其中大多是通过她的介绍找到工作的骑手。“大漂亮”是粉丝对小娇的称呼,大大的眼睛,浓密的长发,人如其名。只是脸上醒目的晒斑仍在提醒人们,她曾经也是一位每天风吹日晒的骑手。
多年跑单经历让她对骑手的处境感同身受,“去站点时,只要碰上我招来的骑手,我都会和他们唠一唠。” 有骑手私下给小娇发红包表示感谢,她没有收过,“大家都不容易。”有骑手生活遇到困难,小娇借钱纾困。
久而久之,小娇这儿就像他们的“娘家”,遇到无法解决的事情,大家就来找她。小娇也会及时和站点去沟通,提一些对骑手更人性化的建议,“基本都会被采纳。”

如今不再跑单,小娇依然忙碌。除了定时直播为粉丝答疑解惑,她也在策划脚本、去站点拍短视频,也在拓展更多城市的骑手招聘。“快招工”平台给小娇的劳务中介业务无限的想象空间,她和她团队正计划用直播开展保安、厨师、服务员等更多零工市场的职业招聘。
虽然分身乏术,但她似乎回到了定下月入过万目标的时期,“每天精神头特别足。”通过团队的努力,更多人成为骑手,从而改善家庭生活,也让更多女性拥有直面生活的勇气,是她坚持下去的动力。
小娇团队里的王华,原来在河北老家上班,上有老下有小,每个月工资只有2800,虽与丈夫长期不和却没有勇气离婚。在小娇的鼓励下,王华在家做直播招聘第一个月就挣了4000多元,最多时达到8000多元。
今年初,王华向丈夫提出离婚,并争取到女儿的抚养权。年后,她来到北京跟小娇继续干,如今已是小娇的得力助手。“摆脱家庭主妇的生活,她现在每天干劲十足,联系求职者、协助短视频拍摄,如果我没空,她也能出镜直播,2月份她就挣了两万多元。”
小娇说:“淋过雨的人,总想为别人也撑一把伞。”
她仍记得第一次被投诉。那次大夜班,送餐时电动车坏了,她只好给顾客致电解释,但顾客并不理解,态度强硬。她向站点求助,站长亲自救援了小娇,帮她把餐送到了顾客手中。她委屈地哭了,这是到北京后,她第一次哭。
收起委屈,小娇把投诉和差评忘掉,那些微小的善意却被她记在心里。成为一名老骑手后,她不断向新人传递经验。她认为,骑手之间的互帮互助,是大家在共同面临的群体困境之下而产生的天然同理心,“这种同理心让跑单在路上的人觉得,我们不是孤零零一个人。”
最后的兜底布
转型骑手猎头后,小娇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外卖骑手这份工作不限学历、不要求技术,对于咱们学历不高、但上有老下有小的80后、90后兄弟姐妹们来说,只要能吃苦,养家糊口就不难。”
她不会给求职者“画大饼”,反而给他们打“预防针”, “送外卖这份工作很辛苦,风吹日晒,骑电动车也有安全隐患,觉得合适就干,不合适就不干。”她认为把“丑话”说在前头,开诚布公坦诚相待,能让大家少走弯路。

转行送外卖的,虽然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但大家有着同样的缘由和目的——外卖骑手几乎没有门槛,没有35岁年龄限制,所有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只要你够勤快,肯吃苦,就有稳定的收入,而且赚得还不少,很多人认为送外卖是一条退路,“大不了就去送外卖”。
于是在年后的务工潮里,大量人员涌入外卖行业。这也是小娇收到简历最多的一段时间,最多时一个晚上收到一百多份。应聘者中有北漂的小镇青年、有逃离流水线的年轻人、有拖家带口的中年人、有被裁员的打工人、也有创业失败的小老板。
新人越多,整个系统的平均收入越降。当北京外卖骑手逐渐人满为患,那些跑不够预期收入的骑手,只能靠增加工作时间来增加订单。刚入行的新手,又往往吃不了苦、收入达不到预期而很快离开这行,“有些人来了两三天就走了。” 于是在骑手群里,每天都有人在转手他们的电动车和骑手装备。
小娇对此司空见惯。在她看来,骑手职业有较高的开放性,自然也有较大的流动性。她的直播间每天都在招人,但并不代表这个行业非常缺人。于小娇而言,招聘业务从不间断。为保证每个骑手的收入,站点不会无止境招人,“满人就不招,人员流失就会补充。”
很多骑手都表达过同一句话,“站点不担心没人来跑,你不干,有的是人来干”。小娇认同,“这份相对公平、易得的工作,一直都是人来人往,进进出出。最终沉淀下来的,都是吃得苦中苦的人,而不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跑单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
小娇经常提醒想要北漂送外卖的粉丝,“北京单量多,单价也更高,但北京的花销也大,决定来北京就做好规划,在老家跑多少单就能挣多少钱,但在北京预期想挣多少钱,就得跑多少单。”
刚跑外卖时,她的单量总上不去,站长质疑,“这个单子20分钟能不能送完,你能送完你就去,你做不到我就让别人来送。”多年过去,小娇仍记得站长说的话,“他说的没毛病,如果你能送,你就送。要是单子多送不过来,就给你找个城中村,单子少,但也就意味着收入少。”
为了冲单,老骑手每天跑10小时,小娇跑12小时。北京的单价在6到9元之间,夜班和下雨天的单价再涨两块。小娇经常在忙碌的晚高峰之后继续跑单,只为多挣这两块。
小娇认为,外卖骑手依然是“最后的兜底布”,可以帮助在劳动力市场中受阻的个体,获得容易上手的工作机会与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她对去年北京疫情高峰期记忆犹新,骑手紧缺的情况下,部分零工甚至因疫情停工的人们挤进抢单大潮。抗原转阴后,很多骑手顶着寒风,拖着刚刚退烧身体立刻复工。他们害怕感染,也怕因感染耽误赚钱。
那或许是很多外卖员从业以来最难的一段时间,却也是他们赚钱最好的时候。北京有骑手一天送了150多单,单日工资一千多元。小娇所了解到的是,当时有站点给单王开过24000元的高薪。
那段时间,人们把吃上热乎饭、吃上退烧药的希望寄托于外卖员。骑手一批批倒下,再批批入职和复工,像是一场跑单接力赛。他们或许没有崇高的理想,却为无数家庭提供基础的生活保障。
“世界上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大浪淘沙,小娇对留下来的骑手致以敬意,“这个社会之所以变得更美好,不是因为有超级英雄,而是每个普通人为了更好的生活,选择了善良,选择了坚持。”
一个叫We的工作室出品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作者:张先森
编辑:丑橘
图片:北京外卖小娇(快手ID:28165871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