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搞凡尔赛文学的,究竟是什么妖魔鬼怪?
最近,一位名为@蒙淇淇77的作家成了不少冲浪网友的快乐源泉。
她在微博用平淡无奇的口吻,详实地记录了她和丈夫在北京的富贵生活。
人口申报,工作人员说地址要补全,准确到几零几。我轻轻说,不好意思,您再看看。他看了看,啊,别墅区,不好意思……
一个人在家哭太惨了,要去维多利亚港哭。他说好,于是订了最早的机票……维港夜景闪耀又温暖,他从后面抱着我……
因为商场打九折,一时冲动配了一副七万七的眼镜,18k金的,配完就后悔了,都可以做两次近视眼手术了......
一时之间,这种欲扬先抑,交融造作的秀晒炫文体席卷了网络,无数网友纷至沓来,加入玩梗的阵营。“凡尔赛文学”顺势也上了热搜,一占就是四个。
“凡尔赛”原指法国贵族宫殿,现指通过各种刁钻的角度炫耀“贵族生活”。延伸出的“凡尔赛文学”则是指在社交平台发布的各种装X文章或动态。
对于从自己微博发酵的这场“凡学”浪潮,@蒙淇淇77回应表示,自己会继续分享生活,“如有冒犯,纯属‘凡尔赛文学’。”
今天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凡尔赛文学”的魔力,以及背后的心理学知识。

01
凡尔赛是一种双效自我呈现策略
如今的社交平台上,晒生活成了每一个人的日常。如何优雅地装X且不引起他人的厌烦,成为了每一位互联网“贵族”的必修课。
“凡尔赛”的出现似乎解决了这个问题,诉说生活中“烦恼”的同时,不经意间展现自己的优越生活。
网友狮狮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聊到,“凡尔赛文学就是一种华丽的袍子,那些过于简单粗暴的炫耀都不是‘凡’。真正的‘凡’,是要努力表现出一种很谦虚的东西。”
英文中有一个词完美契合了狮狮口中的“凡尔赛”,这个词就是Humblebrag(谦虚自夸)。它由两部分组成:humble(谦虚)和brag(吹嘘)。
一份美国线上调查结果发现,7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至少发过一次谦虚自夸式的内容;59%的内容真的会被看成是在抱怨,它们涉及到的主题包括金钱,财富,吸引力、智力、人格等个人特质。
北卡罗来纳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学者对谦虚自夸行为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自我呈现策略。假装谦虚者通过抱怨不满的语气或者自我贬低的陈述,吸引别人的关注,借此展示自己的优势。
人际互动中有5种常用的自我呈现策略,“讨好”和“胜任”是个体自我呈现中的最常用的策略。
“讨好”是通过亲切、幽默地谈论他人积极的事物或自己略微消极的事物,目的是被他人喜欢;“胜任”指谈论成就、表现等相关主题,目的是让他人感知到自己的能力。
谦虚自夸便是“一边谦虚,一边炫耀”,看起来是将“讨好”与“胜任”双效合一的有效手法。
喜欢秀晒炫的“贵族”需要在人群中找到存在感与优越感,单用“胜任”的自我呈现策略,进行赤果果地炫耀,免不了要被大众厌恶。
而“凡尔赛文学”通过谦虚自夸,用抱怨、自贬的呈现方式来避免大众的厌恶,寻求路人缘。另一方面试图转移注意力,将受众的视线集中到夸耀的成就或者正面品质上,从而形成认同。

02
凡学的虚假会让你更厌恶自己
虽然“凡尔赛”完美融合了“讨好”和“胜任”的两种自我呈现策略,但并不意味着它能实现双重效益。这样的想法是基于一个错误认知:我向受众袒露了我的弱点和烦恼,从中传达了对他人的信任,受众会因此相信我自谦的部分。
但事实并非如此,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期刊上发布的研究成果显示,谦虚自夸同时降低了别人对你的好感度和感受到的真诚度,甚至会激起负面的行为反应。
相比起纯粹的抱怨或直接炫耀,谦虚自夸不仅要付出更高的社交成本,还会被视为极不真诚。
@蒙淇淇77数百条微博里,帅气多金的丈夫作为一个重要角色,占了半壁江山。但被网友扒出的知乎账号中,他本人回应:“分居多年,并且已经离婚,任何涉及到我的信息均为虚构,请不要来骚扰我,谢谢。”
虚构,这正是“凡尔赛文学”逃不过的关键词之一。
不少“凡学家”在夸耀的过程中,发现真实的自我不够优秀、进行提升又需要大量的投入,他们就会直接虚构出一个“理想自我”。像不久前引起广泛讨论的“拼单名媛”,就是虚构的产物。
通过类似“拼单名媛”的虚假自我,“凡学家”们能在短期内获得社交平台上的大量认同与关注。

社会心理学的观点认为,人在不同的环境中,就会表现出不同的自我。但长期来看,通过塑造一个虚假自我引起关注,只会让“凡学家们”更厌恶自己。
塑造虚假自我的过程中,“凡学家们”也许能收获一些及时反馈。但虚构的快感和真实生活提供的满足感是不同的。当人们不得不面对现实时,会形成更大程度的心理落差。
甚至会进一步提醒他们,真实的自己有多么不堪。
03
对自我的接纳是唯一的出路
在社交平台上,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被精心设计过的“凡尔赛文学”,被动接收之后,下意识的比较会让我们变得更为焦虑。
面对“社会比较”带来的负面情绪,我们可以学着自我接纳。
自我接纳会为一个人带来稳定的高自尊。即便意识到自己存在缺点,也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感能帮助人和真实的自我更好相处,也能避免陷入自我怀疑和焦虑之中。
接纳能带来的好处多多,那么该如何正确地进行自我接纳呢?
| 客观看待自己
可以邀请周围人对自己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价。通过这些,能从自我的局限中走出来,看到一个更完整的、动态的、变化的自我,也有了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可能。
| 改变能改变的
改变能改变的,可以让我们在现实层面上过得更好。对于引发焦虑的事情,我们可以试着将注意力放在能改变的部分,并付诸努力。同时也要给改变的程度设定一个合理的标准,在能力范围内尽量把它做好,用真实的努力建立自尊和自信。
| 接受不能改变的
改变也是有限度的,当你用尽全力发现并没有办法改变现实时候,你就该承认现实就是如此,学着去接纳这个结果。一味地逼迫自己去改变现状,不仅可能无法达到期望的结果,还可能造成更多不必要的焦虑。
自我接纳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学着接纳真实的自己,就是变得更强大的第一步。

互联网的普及,技术的发展,社交平台给了每个人成为明星的机会,也把消费主义塑造的价值观送到了眼前。
愿你在一波又一波的“凡学”浪潮里,能有接纳自己的智慧,更有真实做自己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