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经王之心音,懂老子之本意
——《道德经》一章 《道可道》新译
两千多年来,短短81篇的《道德经》,被世人誉为万经之王,是老子为中国、为全世界所奉献的宝贵的精神及智慧财富。《道德经》对普通人来说,有何价值呢?俗话说,听话听音,老子所著《道德经》每篇文章的每句话皆俱心音,而每句话所指的心音,即为本篇文章之魂。
道德经一章句句所指心音为“说”,因此,本篇文章的魂为“说”。
此文开篇内容中的“道”字,可以是道说、道理、道路、道情,或道义等。本文的道是指道说。下面从客观阐述正确人文认知的角度释意。
《道德经》一章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为客观释意之断句)
道说可道说的话,非是符合常理的话,不乱道说。同理,知其名,可说其名,非被常人认可的名字,不乱说。
万物无名以言说,是天地之初始状态。当物体有名字可言说后,说其名,就可在万物之中,找到其对应的母体。
为达说得正确之故,需先明白真相。求真相可借用的方式如——常人皆无法说出某物种名称,自己又欲想说得名副其实。自己当以宏观的视野,观察其惟妙惟肖的整体特征(如,鸭子行走,是两边交替压行,取名为鸭),以说之。若常识中有其物种名称,自己又欲细说其子代的区别。自己当以细心认真的态度,观察其与相似物体间,较细微差异(徼)(如,察公狗与母狗的区别),以说之。
(大观其妙,微观其徼)
此两种观察方法者,同是出于要说得名副其实。想说得名副其实,就不能似是而非,应当说清差异,方能说出其准确名字。同理,拿略同当相同来说,可谓之表述不当,说的与真相不照,玄乎之说又岂能符合事实真相?
欲达说之有理,言之有物,当——先把玄虚之事物的大致面貌,分清辨明,知其大貌后,其事物就不玄乎了。若又感觉其性情玄乎,就再把其性情摸透。以此类推,还有何玄?把事物的众多奥妙搞清弄明,明之真相,才是正确道说之门道。
(注意文中释译,老子在强调“似同”非是“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