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武林外史原著)【杂说】沈浪的道(作者:温慧远嫁)

2021-03-10 09:34 作者:潇斓意境  | 我要投稿

篇一:源起

看见沈浪这种人,就可以确信世界上的确存在一个词,天资。

天资聪颖,天窍早通。此类人早熟早慧,心眼皆见,遇常情比常人多想三分,逢异事较他人多悟三层。

简而言之,一出生大脑构造就和普通人不一样。

由此我愿意YY为,沈浪也许很早就有了自己的主见,凡事都能有自成体的角度和看法。

而这种角度和看法,甚至是不可能因为父亲的存在或者权威而有什么实质性变化的。

一个早熟早慧的孩子,他会用自己意识中的那点标准来甄别外界的一切,不一定全面,甚至不一定正确,但是一定足够促使他思考,然后在思考中长成。这样的孩子并不会像经历过青春叛逆期的我们一样排斥家庭的熏陶教育,即使有,他也在不断的自我调整,接触的外界是死的,但是可接触的东西是活的,所谓甄别,即是能够帮助沈浪来选择,什么是我需要学习的,什么是我不需要掌握的。

真正的世家子弟往往具备相当的涵养,我想这就是沈浪性格底色里的一部分。令人羡慕的当然不是世家子弟这种光环,而是这种身份背后,从骨子里体现出来的优雅。所以我愿意一开始就相信沈浪身上存在的沉静与淡定。

最初,这是一种原生的气质与姿态,那时的沈浪我想还和道扯不上关系。如果没有幼年时的那场变数,沈浪这个世家子弟的轨迹在我脑海里倒是有迹可循。

然而最终,父亲去世了,年幼的沈浪就此离家,千金散尽。从此不见踪影。

其实整个过程在旁人的叙述中非常的短暂,简单。但是沈天君的死终究轰动了整个武林,沈家败于一夕之间,唯一能与此比肩的轰动情节是,稚龄孩童的千金散尽。

千金散尽是个什么概念,我至今没法形容,这不是多读几遍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就能体会的。这样做的人,要么看疯了,要么看透了。

从少年沈浪在武林外史这本书的整体表现来看,我可以大胆揣测,小P孩时代,他看透了。

我想,这便是近道的第一步。

世家弟子时代的沉稳,安定,沈浪并不是一个冒进的,激烈的孩子,在我所有有限的想象中,他过于聪慧,过于明晰。直到直面剧变的那一天。

老柴和夫人的骗局引发了武林的大难,然而沈浪后来散尽家财的举动告诉我,一切都是表面,一切都是浮云。真正隐藏在骗局里的,让小P孩沈浪所领悟到的一切,远远不是,甚至,根本不是这些。而是人性。

人性的贪婪与软弱,从不曾那么清晰的展现在沈浪面前。那不仅仅是一场心智与心智的较量,更是一场人心的修持与欲望的较量。在这场较量里,他的父亲死了,太多的人死在衡山回雁峰,人心就此陷落,纷乱不断。仇恨,杀戮,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其实我想这一切都和沈浪没有关系,因为那场骗局足够他明白一切,父亲死于承担不起,而那些人死于内心的执迷。人生该当如何来去?这时的他或许还不甚分明,但有一点沈浪却可确信无疑。父亲的路,并不是适合自己的,前生里的一切,谁也无法带走。一切不过过眼烟云,世上繁华如梦,怎及内心安定淡然?

父亲的离开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并不是没有悲痛,更不是说没有负担与责任。但也有助于他看的更多一些,想得更透一些。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机缘了。

葛仙《抱朴子内篇》中写道:“少思少念,少笑少言、少喜少怒、少乐少愁、少好少恶、少事少机。”同时还提出应节饮食劳动,宽泰自居,恬淡自守,则身形安静,灾害不干,可延年长寿。

这是道家修行的一些方法和戒条,目的是通过减少欲望而保持道心。必须指出,这是犹如佛家苦行般的一些初级方法而已,只适合初入门者和功力不足者。而沈浪自身机缘巧便巧在,他已去了欲望,或可以说,他本性的沉稳,安定便是少欲望,而幼年时的剧变更使他看透了欲望的干扰,因此我想,比之一般人需要以压抑本性来修持最初的道心,沈浪的近道无疑更为自然顺畅。他更像是一个飘然入门来的人,早已安静而怡然的在那里感悟着十二少的清雅与自得了。

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在遭逢剧变的时候选择散尽家财,让一个百年世家就此烟消云散,这种决定到底是出于个什么样的心态?这举动中是不是包含着一种怀疑和否定?他从小的生长环境,他的家世,他的父亲在他身上留下了什么印记?

我总是固执的认为,继承这种词不适合沈浪。对于外界的各种信息,他是甄别之后有选择的消化吸收的,剧变发生之前,他就已经这样了。

我也觉得,他有自我选择与吸收的能力。

至于他父亲,估计那时候小,在他心里也谈不上什么否定,但是他父亲的事,他们家的事也够他看明白许多了。起码可以知道,父亲的路,不论怎样,都并不适合自己。

篇二、道在尘世(一)

宽泰自居,恬淡自守,则身形安静,灾害不干,沈浪用这种心态过了几年,逐步养成一个十分稳妥的内心。他是安定的,自持的,他身在这尘世之中,而能够不为这尘世所搅扰,忠于自己的内心,这正是一种对于自我心灵修缮与秉持。

钱财在他手中收放自如,世人的眼光在他身上如流光掠过,这是宠辱不惊,更是宠辱不见,存于万象之中而不为万象所迷。仁义庄一遇,他不见得认同周围人的世界观和价值标准,但是他可以脱手的钱财来融合,同时又坚持着自己的卓然独立。

可以笑对一众人的摒弃,可以笑一众人追名逐利的痴迷,可以笑对一众人对往昔荣耀的追捧,可以笑对一众人对时局的困疑。曾经有人把他理解为足够智慧与足够信心下志在必得,运筹帷幄,其实还是小瞧了他,沈浪永远是那个沈浪,无论尘世的境遇如何,无论凡尘的纠纷怎样,顺境不骄,逆境不馁,甚至将凡尘俗世分了顺境逆境,都不过是旁观者的着相罢了。沈浪的江湖路,人生路,是从不曾放弃自我的坦然与随性。

不曾强迫别人,也从本心上拒绝受人强迫,可以用各种方式来化解困局,可以用悲悯的目光来怜恤一切,世间诸情于沈浪,人情,友情,爱情,体恤之情,情发自然。这种坦然与随性是为积累沉淀,更是自身的修持与释放。是无所滞碍的。他没有缺憾,不需要互补,他自身存在着最为健康与强大的修正系统,使得他本身就是充盈而完整的。

所以,沈浪是为真正的绝顶,不因他智慧过人,不因他能力过人,更不因他是武林整本书的核心人物,而是因为他的完整与超脱。

有没有这个世间,有没有那么多纷扰,与他而言,都无甚要紧。如果不是昔日古墓之中,眼睁睁看着一个深深爱着自己的无辜少女让人撕扯了衣服,露出了胸脯,如果不是眼睁睁看着这样的纯洁美好在眼前被残忍伤害,如果不是那个少女当此时刻还以忠贞,坚韧,以及勇气彻底冲破了沈浪的那无障无碍的道心,沈浪心中将永远保持自我的清宁与安定。无欲无念,空明万物。在日后的修持中,他必将永远保持自我的完整直至达到真正的天人合一。

什么人曾经说过的,珠穆朗玛峰不是因为有人爬上去而成为绝顶,它成为绝顶是因为它的高不可及。因为有没有人爬上去都不影响它的孤绝与高度。

沈浪正是如此,他之所以是绝顶人物更不是因为她爱上朱七七,蒙受到这种被爱的幸运,而是因为心无尘埃,飘然世外,即使行走在红尘,依然清冷不堕。他对红尘本无所求,只是因为机缘巧合之下和朱七七有所牵扯,当时情当时景,无论是感官还是心理,都给沈浪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他的一生之中,怕是再也不曾有过这样的时刻,一个女孩子因为她受到肉体与心灵的残害,却依然表白着她的爱,忠贞,以及勇气。这所有的震撼连同那副鲜红的血与雪白的胸脯混合在一起的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永远铭刻在了沈浪的记忆之中。从此以后,再也不会有一个女孩子,给过他类似的感受。

他从那以后才意识到她是特别的,因为他身边根本没有第二个这样对他的女孩,从这以后,故事才应了金无望在朱七七跑路之后说的那句话。到了我这个年纪,你才会发现,要找到一个这么爱你的女孩子,是多么不容易的事。而对于沈浪来说,尽管朱七七后面缺点频露,骄纵肆意,任性妄为,鲜少为人着想。然而以他对感情的坦然与忠诚,无论如何都会记得最初动情的那刻,他都会先入为主,从此只倾心她一个。再无更改,一切皆不再入其目了。而如果朱七七并非那种热情如火,求之必得,执迷不改的人,沈浪也就是随缘遇合,决不强求的。

没有朱七七的沈浪,依然是完整的沈浪,因为他从不需要被人选择,而没有沈浪的朱七七,却是那个迷茫的攀登者,因为找不到那个绝顶而一生缺憾。

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在和木头讨论,沈浪为什么爱朱七七?

沈浪需要朱七七吗?不需要,他不需要任何东西,沈浪一个人便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他不需要别人来补充他,也没有人能来补充他。

朱七七引起沈浪心灵共振,并让他由此产生无法抑制且不可取代的精神愉悦?当然也不是。能引起沈浪心灵共鸣的人不会没有,可那个姑娘不曾出现。

似乎,只剩下一种可能了:沈浪的爱情,起源于老天赐予的独特机缘,而这种机缘具有偶然性和不可复制性。

这段感情让我觉得动人之处,便在于沈浪对待爱情和爱人的态度,遵从本心,无旁骛。

因为爱,可以忍耐对方那些他曾严厉指出并为之生气的缺点;因为爱,可以不计较她所有那些任性恣意,不为他考虑的行为。

爱情,不只是荷尔蒙分泌,更是一种妥协和承担。我爱这个懂爱的沈浪。

对于沈浪而言,别人的补充(前提是让他感到愉悦的),其实起到的是锦上添花的效果。有固然是好的,可是没有,也绝不影响他本身的纯粹性和完整性。

 

他的内心建设是冲虚盈静的。因为他对世界的洞悉,以及对于万事万物的泰然。这就注定了沈浪一开始就和武林外史中所有人站在不同的高度上看待一切。这个世界,无有可与之共鸣的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的寂寞。因为他的心灵并无缺憾。虽然他因前因牵绊,刚入道时,也并不能全然抛下前生里事,然而,他对于此的看法,以及之后用自己的态度和方式来化解的消释的种种,都在展示着他的近道与了悟。

 

如果一定要和什么共鸣扯上关系,那么显然,最为接近的人选,是金无望。

沈浪的决定,正是源于他是那样的人。

反之,他是那样的人,才会做出那样的决定。

 

昨天和笔笔讨论,她见我论胸脯,谈金不换挟持下刀,期间场景颇为香艳刺激,问我是否带有情欲在内。我说恰恰是没有的。

 

彼时的朱七七如何?

她被人损害(撕开衣服、露出雪白的肌肤)——因为沈浪。

她没人残害(用利器致伤,鲜血大流)——因为沈浪。

她央告沈浪莫要管他。不要为了他卸去一只臂膀——自我牺牲。

她满面痛楚,眼中流泪,竟绝不服软——贞静坚强。

 

归结一下彼时朱七七的特点即可发现,在沈浪面前的是一个怎样的少女了。

爱自己,追逐千里,却因自己受到损伤,羞辱。却依旧表现的勇敢、牺牲而坚贞。

她被挟持,十分害怕,还要控制自己,不让沈浪因此被威胁。这是勇敢。

她被羞辱,十分愤怒,还要控制自己,让沈浪莫要管她,这是牺牲。

她被伤害,十分伤心,还要控制自己,可依然禁不住满脸眼泪,这是坚贞。

 

沈浪因此的反应是:如被针刺,竟然发抖。

这样一个爱着她,勇敢而坚强,一心一意为他牺牲,又十分贞静的女孩子。

这番情景对他震撼之大便足以想象了。

 

而在这种情景中的朱七七,虽然露了肌肤,被人用利器所伤,雪白的肌肤和鲜红的血汇集成一幅刺激的画面,但这种刺激并非来自于女体,来自于情欲,而恰恰是来自于非情欲的精神层面的高洁与贞美。在她的身上,显示出了坚强,勇气,付出,奋不顾身这种种远远有别于情欲的精神内涵,让沈浪就此铭记。

 

如果说未进古墓前,那不过是偶尔心动的话,到了古墓,那才是有了质的飞跃,心动不是爱,可就是古墓一事,让沈浪的心动最终激化成了爱。所以,沈浪才会在事后说出那番十分肉麻的话:你放心,总有一天我要将他们都放在你的脚下,任你处置。

 

我早年读书,总以为这是娇宠,可如今才真正明白,这是感激,是补偿,是心疼。

他感激她为他的牺牲,他要补偿她受的羞辱,他心疼她受到的伤害。

我先前所说,沈浪此人对世无求,他亦不需人来完善填补,所以这样的人,一旦动了真正心疼人的心意,那便是爱了。

 

而古墓的事,多少机缘巧合,多少命中注定,只怕是即使朱七七要再重来一次,都未必有这样的情景这样的情愫,所以历史才不可复制。人生境遇,是差不得一分一毫的。差了,往往便是谬以千里。

 

而对于沈浪而言,他是情发自然,情发于心的,情生则不动。情生则不移。因为他的人生也不可能再复制有那样的时光,再遇到那时的人,忠实于自己最初的感觉,忠实于自己最为直接的感触。即使后来的朱七七让他发觉完全不是彼时的一回事。他亦忍了。

 

因为对于他忠实于自己的原则而言,所谓爱情,不过一瞬一生,从此天下再不入我目中,不是不美,不是不好,更不是对朱七七多少溺爱,多少疼宠,只是我爱了你,我不违心,我不违情,发于自然,结于自然,有始有终。

 

所以他是生气的,他是不满的,他是无奈的。

这不是什么愿打愿挨,而仅仅只是包容。

朱七七,你这么做,不对,朱七七,你这么做,有问题。

我,并不同意。

然而,因为爱你,因为不是太太太太过分,我选择,容忍你。

这是一种因为爱,而做出的让步与妥协。原则内的让步与妥协。

这和愿打愿挨甘之如饴,完全是两码事。

 

而只有这样的沈浪,才是真正的沈浪,坚守着自我,有着自己最为明晰的判定,不会因为任何外在的因素条件而改变自己的原则与立场,不对的不好的,他必然指出,原则范围内的,我可以容许你改进或者容忍你的错,但是这种容忍并不意味着丝毫的消化与认同。

所以,沈浪是永远不可能为了俗世凡尘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坚持的。

从他幼年散尽千金开始,就可以基本推断出他以后的人生轨迹正是,存于世而隐于世的,坚守自我的原则的。

 

他始终忠实于自己,这种忠实使得他对朱七七另眼相看,再无更改,也使他也可以放弃爱情来为对方规避伤害。但是,他从来不会,也永远不会放弃他那套有别于世内的思想判断和价值观念,他之不变,之所以是神仙中人,真正在于这里,他忠于他的理想和本性——无求于人,独立于外力企图强加的思想和伦理压力。所以他不会因为兄弟,朋友同时钟情于朱七七而心生退意,做出看似成全友情,顾全道义却违背本心的让步。

 

他永远不可能成为女人心中YY的对象,成为他们白马王子的候选之一,他不曾需要过朱七七,是朱七七的千里追寻里的某段插曲造成了沈浪的一次意外。是朱七七本身的需要,她对于沈浪的执迷结成了这个缘果。没有这个缘果,沈浪不过是没了这样的一段爱情,然而沈浪还是沈浪。

 

如果沈朱的机缘发生变化,如果他们的相遇不过是红尘偶遇,缺少了某段爱情并不意味着生命的不完整。沈浪不过还是那个生有道心的少年,于他本身的完整性纯粹性是不会有任何改变的。而两人未必有任何重要的交汇,朱七七将永无可能在他心中印上名字。任凭她在为那次偶遇念兹在兹,而沈浪心中并无波澜,将永远只做他自己。

沈浪的爱情非常纯粹,于他而言,爱情的世界里只有两个人,只关乎两个人

--无论感情生活如何不如意,无论爱的那个人让他如何痛苦,他都不曾试图将他人卷入其中,也从不曾将其他女孩子跟朱七七置于感情的天平两端来进行衡量比较,以此来寻求安慰,无论彼时那个可供选择的女孩子在他眼里是如何美好不输朱七七。在他眼中,朱七七是瑕不掩瑜的。

遵从本心的爱情,是那么洁净纯粹那么美丽。

唉,我爱沈浪[Love]

反之,我正认为这是一种通透,是大道于自然的通透。

 

美丑善恶自见,以印自然之心。

这个江湖,九年前便已认识沈浪了。

P.S.别说朱七七因为他怎么怎么受苦,她自己非要跟着,怪谁啊!?她惹了多少麻烦怎么不说呢。


(武林外史原著)【杂说】沈浪的道(作者:温慧远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